青蛙王子
「為什麼華德福教育比較喜歡格林童話,而不選擇其他的民族童話?其中一個原因正是格林童話中探討的都是遵循人類發展的原則,並且是源於基督教、天主教的故 事。格林童話中的中心主題總是人類那個發展中的自我,而且這個自我要面對自我的靈性力量、原始的世界、大自然和人類與神鬼,並與其奮戰。童話的結局總是好的:發展繼續進行,而無論什麼問題都得到了一個解決之道,每件事物都有其時間和公平合理的調解。缺乏這樣的遵循發展和結構清晰的世界圖像就不能發展出一個健康的自我意識。」(《有關華德福教育實務上的二十六個問題》作者Michaela Glockler 選自《邁向健康的教育》 翻譯 鄧麗君 廖玉儀 出版 歌德館 醫學部門和教育部門 第66頁)
如果翻譯是準確無誤的話,我理解的意思是:一,格林童話優越於其他民族的童話。二,優越的原因是,格林童話探討的都是遵循人類發展的原則,並且源自基督教、天主教。三,格林童話的主題是人類發展中的自我。結局總是好的,什麼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四,只有格林童話能夠有益兒童發展出健康的自我意識,其他民族的童話不行。
這句話的潛台詞是,西方人,或者說擁有格林童話的民族,有一個健康的自我意識,其他民族沒有。這裡涉及到如何理解「自我」。中國人的「自我」和西方人的「自我」有何不同?這篇簡訊,我沒有精力展開論述了。
作者覺得通過格林童話,有益孩子發展出健康的自我,而其他民族的童話則沒有這種可能。我疑惑的是聽格林童話長大的西方人,他們的自我一定比別的民族健康嗎?為什麼要把西方人的「自我」看得更健康?即便不能說這段話表示所有的西方人「自我」更健康,但至少是聽過格林童話的西方人的「自我」更健康吧?
中國人從小是聽中國的民間故事長大,他們的「自我」就不如西方人的「自我」健康嗎?這是我的疑問。
每天放學前,如果時間容許,我還會講故事。這個月除了配合中秋節講的故事外,我選擇了2個格林童話故事,一個是《青蛙王子》,一個是《三種語言》。
西方華德福學校是一年級講格林童話,在一、二年級我講述的故事中,格林童話只佔了5%。我個人覺得對應於九歲孩子的意識轉變,格林童話也許更適合。
圍繞中秋節講的故事結束後,如果馬上就講格林童話,感覺氣氛不對。我選擇了聊齋志異里的《鴿異》故事。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里寫道:「在一次工作坊中,一位媽媽告訴我,她小時候讀過大量的格林童話,現在她意識到,她能夠很快信奉基督教,和小時候讀格林童話有關。最近我在網上看到,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1999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時,中肯地說道,他無法接受基督教的信仰,完全因為小時候聽到太多的聊齋故事。
幼年時聽到的故事,會成為成人後價值觀、生活觀、道德觀,甚至信仰的一部分。中國的民間故事裡,有我們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寶藏,讓孩子浸透在中國的故事裡,他們就和我們的文化有了血脈相承的關係。」
這也正是我為什麼給一、二年級的孩子,選擇的故事以中國民間故事為主的原因,即便不能發展出所謂的「健康的自我」。
家庭作業
我曾猶豫是否到了三年級,可以每天給孩子們布置一些作業了?正好有家長也提出這個建議,希望孩子養成每天在家寫作業的習慣。
於是,本月周一至周四的家庭作業是每天做一份百格計算,再寫50個字左右的課文里的片語和句子。
周末的作業是把本周學的《道德經》和《弟子規》讀五遍,會背誦的只需一遍。寫一篇周記,臨摹《嶧山石刻》六個字,每個字用毛筆寫六遍。本周新學的字,每個字寫2遍,組一個詞。
這學期,可能孩子長大了,或者是因為每天都有作業,基本上不用催交作業了。個別孩子到了周二放學還不交周末作業,周三就請他一個人打掃整個教室。個別孩子書法作業不認真,我還是會把作業退回去,請孩子重寫。
孩子們的周記基本上是流水賬,到哪裡去玩,玩得好開心。但畢竟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一段話寫出來。有的孩子能寫百字以上的周記。也有個別孩子能把內心的想法寫 出來了:「中秋節快到了,學校有活動。可是媽媽有事,爸爸陪我。很可惜沒有拿東西去義賣,希望下次不會錯過。後來我們還看了皮影戲。很開心。」
九月底,我們花了一節課時間,在課堂做了偏旁字典小卡片。我發給孩子們學過的600多個漢字,常見偏旁表、常見筆順規則和筆畫名稱表。我給出16個偏旁,每個偏旁做一張小卡片,至少可以寫同一個偏旁的24個字。我把這項內容布置為十一期間的作業,通過這樣的練習,孩子們對字形和字的含義會有更深入的認識。比如三點水的字,大都和水有關。言字旁的字大都和說話有關。
十一期間還有一項作業是每個孩子做一個沙包。
廚師大林
學校的廚師大林為全校師生做了一年半的飯菜,聽說他要離開學校了,我請他來到班級和孩子們做交流。大林內在的謙虛、溫和、善良,讓班上的孩子都很安靜地聽他說話。孩子們最愛南瓜湯和西米露,大林告訴我們是怎麼做出來的。分享後,全班孩子把每日餐前感恩歌唱給大林叔叔聽,還說了感謝詞:「感謝農民伯伯的辛勤 勞動,感謝廚房叔叔、阿姨的辛勤勞動,願天下所有的小朋友都有飯吃」。我請每個孩子做一張感恩卡,卡片上寫幾句話。有孩子寫道:「謝謝大林叔叔,你做的飯菜好好吃。我好喜歡吃你做的土豆和你做的西米露。好好吃,祝你一路平安。」「謝謝大林叔叔!你做的飯太好吃了,比如說,南瓜湯、小土豆兒、西米露和炒飯、 炒豆腐,非常好吃,我都吃胖了,我喜歡。」孩子們不會寫的字,我寫在黑板上,也是一次識字寫話的機會。
9月30日下午的食育課,我們邀請大林來教孩子做素菜。他把原材料準備好,一節課孩子們學做了2樣菜:壽司與紅棗夾糯米。
雖然孩子們在校園裡有時能夠見到大林,但他來到我們班後,孩子們和大林之間產生了真實的感情,再相見時的微笑或問候,是發自內心的親切友好。對於一所學校而言,不僅老師很重要,廚師、門衛等各行各業的人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