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不存在」(想法)轉為「存在」(實現),是三年級課程的主軸。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6年10月2日 三年級的孩子,課程重心在「創世紀」(創造出新世界的動力),所以小規模的形塑出我們的世界——農耕
梨花風起正清明——山竹班簡訊之八
河南洛陽的周公廟上寫著:「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不知古,不足以論道;不知祖,不可以開來。」身為教師,更需要了解尊敬我們的祖先,才能擔當起為人師表的重任。 撰文:2016年4月7日 首
我們去跑步——山竹班簡訊之七
西方對中國的影響當然是必要的,是有好處的,這是勿容置疑的。我的目的不是排斥西方影響,而是中國小學生的語文課,為什麼要用一半的時間來講西方的故事? 撰文:2016年3月21日 首發:博客 整個寒假,只要
月中有株婆娑樹——山竹班簡訊之一
在中國的傳統里,月亮里畫蟾蜍,太陽里畫三足烏。我對孩子們說:「為什麼古代人把蟾蜍和月亮聯繫在一起,把三足烏和太陽聯繫起來,我還不知道。」孩子們說:「蟾蜍晚上出來,小鳥是白天出來的。」也許真的就是這樣,
華德福教室里的黑板畫之:三年級的精華
直到九歲,藝術都是兒童的僕人,但在這個時間之後,兒童應該變成藝術的僕人。 這個變化是從創造力的解放而來的,創造力直到那時都在下意識中活躍於建構身體,但現在它被緩慢而逐步地用來表達自我。 專題:華德福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