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非常感謝大理毓英學校七年級主班老師胡潔倩的投稿,先前我們刊發過東莞市黃江龍潛學校八年級張靜宇老師的《八年級生物課——窺視鮮活的精神本源》,這些都是最生動鮮活的教育呈現。在郵件中她說:「剛剛結束七年級生理學教學,這篇教學分享文章,希望分享給更多的人。在我們學校的家長工作中,發現多數人對於性教育仍然有很多疑惑和焦慮,低年級的家長對華德福是否有相關課程也不太了解,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願更多的朋友了解華德福教育,了解青春期性教育的實質。」
作者:胡潔倩老師
學校:大理毓英學校
班級: 七年級
學校介紹
大理毓英學校系由一群關注生命真正價值的家長、教師和社會愛心人士共同發起的民間非營利的、教師自治的教育實踐團體,2014年創辦於雲南省大理古城,不隸屬於任何個人和企業。
團體採用理事會治理結構下的管理模式,教育實踐課程涵蓋幼兒園與小學。團隊教師努力探索將華德福教育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及地區特點相融合,在風景秀麗的蒼山洱海之間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們不斷發掘自我潛力,發現和創造生命的善、美、真,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和方向。
引言
很多成年人對性的認識都有著誤區,而當他們面對孩子的性教育問題時,也就更加無從下手,不知道怎樣的態度和方式是正確的。
在華德福學校,在孩子青春期前,會給予孩子們大量關於生命誕生的故事圖景,這都是在為他們未來去了解真實的「性」播種、澆水。到了七年級(十二三歲),剛要步入青春期,這是生命的一個特殊時刻,是一個完美的研究生理學的時期,但不是灌輸知識,而是以一種更富體驗性的方式去連接生命的美好,兩性交合的神聖。這樣一種神聖與美好,會從幼年到青年,逐漸融入他/她的血液里。
六年級下學期,孩子們身體和心理上的變化,已經在呼喚這門課程的到來。女孩子的媽媽們率先敏感到這個特殊時刻,我們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青蔥歲月,探討青春期性教育。大家一致認為,孩子的性教育在不同的階段應有不同的方法,過早地把性知識直接粗暴地帶給孩子不合適,性教育也是生命的教育,網路上盛行的很多性教育視頻等同於防性侵教育,映射的是成人的焦慮和恐懼。我們為班上的女孩們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溫馨的成年禮。
進入七年級,生理學版塊開啟了我和孩子們一段新的旅程。
第一堂課,我們用溫暖的歌聲迎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她們是紫筠老師和木林老師,一位是孕媽媽,一位三寶剛滿3個月。
紫筠老師笑吟吟地,帶著孕育新生命的喜悅講述了她在幼兒園帶班時,每當有孩子過生日她都會講到的一個故事。年齡小點的孩子聽得出了神,以至於在主課本里,也寫下了這個美好的故事,對她們來說,這是一份遲到的來自太陽、星星和月亮的禮物。
木林老師醫科出生,又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她從容不迫地講述了三寶出生的過程,三月寶貝因為外面的聲響驚嚇得哭了,木林老師一邊不慌不忙地安撫著,一邊繼續講述。年齡大點的孩子,聽到一些性器官的名詞,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這是他們渴望了解卻又羞於了解的內容,真慶幸是我自己來帶這門課程,多年來,我們彼此了解,他們不僅身高趕上了我,更是在心裡渴望和老師平等交流,老師帶著這份信任,引領他們去穿透自己的喜惡,讓自我更好地得到發展。
回到家,孩子們還要採訪自己的爸爸媽媽,聊一聊自己還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媽媽的感受,以及自己的出生過程。好幾位同學重溫了家人為自己寫下的成長日記,原來爸爸媽媽這麼愛我們。帶到學校和同學分享時,大家爭相傳看,一邊看一邊笑,原來我們的小夥伴小時候是這般模樣。
孩子們在不自不覺中認識到愛的重要性,愛是一切的前提,這也為我們後面談論生殖方面的主題奠定了基礎。
有了前面的鋪墊,進入生殖系統的學習變得自然而然起來。十幾歲的孩子對身體既熟悉又陌生,主課本上常常看到這樣的感慨:原來我們的身體構造這麼精妙!…… 生命來之不易,我要好好珍惜!
課堂上討論男生好還是女生好,假如生命再來一次,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性別?看看孩子們的回答,對青春期的孩子會多一份理解。
依琳媽媽看完依琳的主課本,流下了幸福的眼淚,因為孩子的內心滿滿的都是愛。
生殖系統的學習結束時,我和春雨老師分成了兩個組,我帶著女生,春雨老師帶著男生,傾聽孩子們已經了解到的知識、以及心裡的疑問和好奇。老師帶著尊重和愛跟他們談論這些話題,也為班級注入了一份尊重和愛。我還和女生們重點談論了生理期的保健,希望她們懂得呵護上天賜予女性的這份禮物,珍愛自己,珍愛生命。每一位女生都得到了一份小禮物,一份祝福。
進入呼吸和血液循環系統的學習後,各種體驗活動令我們的課堂氛圍變得輕鬆活躍起來。我製作的測試肺活量的裝置,以及一個「人工肺」,得到了孩子們一致的好評,這給了我一個文科生極大的鞭策和鼓勵。
給孩子們出難題,要求分組工作,通過戲劇形式呈現呼吸血液循環系統,他們自編自演,創造力令人驚嘆!
瞧,永動的「心臟」,每一次擴張收縮,站起蹲下,分秒不差,還伴隨著一聲「噗呲」,動感十足。紅跳繩是動脈,綠跳繩便是靜脈了,扮演血液的同學,手持沙包在其間行走,紅色沙包代表含氧血,經過各組織器官交換後,魔術般地,沙包變成了綠色,去養血是也。
孩子們最近的空間體育課在練習波特曼體操,這為我們做倒立進食打下了基礎。4位男同學爭先恐後地做了這個實驗,有探索的動力,也不排除想嘗嘗可心爸爸寄來的中秋月餅的慾望。
就這樣開開心心地進入了消化系統&營養與健康的學習。
當孩子們了解到,按照人類各種牙齒的比例,我們標準膳食的結構比例為:谷豆類、菜果類與動物類食物之比為:5比2比1,全部植物和動物食物之比應為:7比1,一些無肉不歡的孩子有了反思。
其實,我們的祖先在很早的時候就講究平衡膳食了。《黃帝內經·素問》中就提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蓄為益、五菜為充。」現代人稱之為金字塔式的膳食結構。
回顧四年級中國古代神話板塊,我們學習過五行的生克乘侮,現在把黃帝內經中五臟應四時的內容結合進來,五行圖得到了較大的擴展,五行配五臟、五味、五方、五色、五穀、五畜、五音,我在黑板上一圈圈寫去,孩子們一陣陣驚嘆。不少家庭日常就比較重視通過中醫來呵護家人健康,於是請孩子們來分享相關的體驗,就這樣,中醫里天地大宇宙,人體小宇宙的天人統一觀在孩子們心裡鮮活了起來。
有了對身體的深入了解後,該怎樣呵護我們的身體,擁有健康的生命呢?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輪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導。最後,每位同學制定出自己的健康作息表。
對生理學,我是個門外漢,一切得從頭學起。暑假惡補中西醫知識,硬著頭皮看了很多現代解剖學中關於人體的各大系統圖,對身體越多的了解,對生命也越多的感動和珍惜。
那為什麼不請專業人士來授課呢?譬如請專科醫生進課堂。但這真的是孩子們現階段的需要嗎?華德福1-8年級,所有課程的設置不在於技能的獲取,而在乎喚醒和滋養孩子的內在生命。也因此有了「靈魂經濟的教學法」,即根據孩子各階段發展的天性,讓孩子學習到與其發展階段相匹配的內容。教師需要持續的學習能力,他成為一個全面平衡的人的努力,成為了孩子教育環境中的一部分,給予孩子一種典範,讓孩子進行模仿。所以施泰納無數次強調,重要的不是教什麼,而是教師自己是怎樣一個人。這樣的教育將點亮教師和孩子的內心!
潔倩老師
2018/10/22
好美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