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學習的斑斕世界——華德福教學手冊》,植物板塊

我們就是要在過程中讓相關學科,能夠抒發其特點的科目都參與進來,進行全方位學習。 通過這樣的學習,也讓孩子認識到外在世界之中有著因果的關係,為他們下一步智性理性的發展通過感知和想像打基礎。如英國華德福教師科瓦奇在《植物》一書中所談到的,「給予知識的同時,必須要滿足他們的情感、想像力及孩子懂得的詩意。只提供單調的知識,會使他們的幻想、想像力和創造力枯萎,死亡!」。

撰文:2014年12月6日   配圖在線圖輯之五年級植物

四川這邊出版社朋友相邀,最近在發動國內有華德福實踐與體念的小學教師同仁們在編一本《學習的斑斕世界——華德福教學手冊》,通過該書嘗試把華德福課程的豐富多彩,學理的條絡清晰,實踐的無限創造,通過中國華德福老師們近十年艱巨又紮實的工作案例展現出來。全書分主要內容是1-8年級主題教學板塊介紹,共40個板塊。除課程簡介外,1-8年級,每個年級5個代表性主題教學板塊。從學科來說,涵蓋語文、數學、史地、藝術、體育、物化、舞蹈、園藝等科目,其中包括華德福特色的科目:濕水彩、形線畫、優律司美。希望有面、有線、有立體。華德福世界是第一本這樣的書。

下面是我根據自己教學寫的五年級代表板塊《植物》。

植物板塊

「為什麼不像花一樣跳個舞?」

「為什麼不聽聽樹的心跳?」

於是一天孩子們被分成五組,隨著音樂的節奏,穿著優律思美鞋在光滑的木地板上開合,真的像花一樣收攏,放開。而另一天在早上主課的時間,做完晨頌的短詩「我看世界中/有燦爛陽光/有閃耀星辰/有石頭陳列/有植株生長⋯⋯」,以及聆聽兩位同學昨天自己做的植物的短詩後,他們被安排到校園中,每人找到一棵大樹,擁抱著,靜靜的,聽樹的心跳。

像這種感受性的學習,是植物學習中重要的學習方式,但植物的學習遠不止這些。

「五年級這是青春期風暴來臨前相對平靜的時期。從學生跑步與體操中可以看出優雅與和諧。這正是研究植物的好機會,因為植物的生長與動態體現出其外形美、姿態美、顏色美。尊敬、感激、有趣的感覺需要滲透到主課中,並加深學生作為地球生物的敏銳感.」

「研究植物要求安靜,準確的觀察力,感受其成長,欣賞其外形的轉化,結構的變化。歌德的植物研究和現代研究對於引導學生進行整體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國際大綱》五年級植物)

國際大綱是指《施泰納華德福課程的教育任務和內容》(the Educational Tasks and Content of the Steiner Waldorf Curriculum)

大綱談到兩個東西,在五年級植物的學習中非常重要,一個是感受,包括審美感受;另一個就是觀察。客觀觀察。而這兩者,是了解主客觀世界的有力工具。而五年級的孩子,也是這兩者達到的一種平衡,優美,健康,能投入地工作和盡情地感受,而這種平衡很快就會被打破——內在世界風暴迭起,外在世界現實卷席而來。

像低年級一樣 ,可以從體驗和感受開始,事實上,華德福教育的所謂黃金律之一就是從體驗和感受入手。如有的老師用《植物為什麼不會走路》的故事作為植物教學的第一課。這個故事以動物的動和植物不動開始,當老師講到「樹不高興了,鳥飛來想落腳停息,樹轉身走開」時,孩子們的驚訝和興奮全部寫在臉上。這是他們非常熟稔的本領,發揮想像力,感受力。

而觀察,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說,卻完全是新鮮的內容。因為孩子的意識發展以前是模糊的,從三年級開始,自我意識可以說真正開動起來,進行內在的工作,到五年級,孩子現在開始對外部世界清晰起來,能夠真正觀察——「看」周遭的世界了。

培養準確的觀察力是困難的,一方面我們比較難靜下心來真正細緻的觀察一個植株, 把自己客觀化——我們總是生活在我們的觀念和感受中,就如同弗朗西斯·培根說的 各種假象;另一方面,我大膽猜測,也許是中國人的情感感受性更強,更難客觀地「分」,把自己從客觀世界分離出來,我說中國人是「人情」與「天道」,西方人是「自我」與「世界」。也許我們的「萬物有情」使我們分離不夠,更難形成科學性的概念吧。所謂中國重「和合」,西方重「分別」。當然,這是一說。我自己在英格蘭華德福師範培訓時,剛開始學歌德植物觀察,我根本不知道如何觀察起,並也完全不懂有何作用,盯著一個植株看幾分鐘就足夠了,哪裡需要幾十分鐘,數周時間?也難怪我,智慧如王陽明守仁先生,也格竹7日,格不出什麼東西來,最後大病一場!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