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故事《金球》,也是我特別喜歡的:
金 球
在威爾士南部的一條大河邊,住著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叫艾立遜。她的母親希望自己的兒子長大當個牧師,於是給艾立遜請了一個很嚴厲的老師。
艾立遜的老師認為,懲罰學生的最好方法是將學生打得青一塊紫一塊。有一天,艾立遜做不出功課,便逃學了,跑到大河邊,躲在岸邊的一個洞里。
頭一天,他對自己說:「我情願餓肚子也不情願挨打。」
第二天,他又對自己說:「我想餓肚子總比挨打好受些。」
第三天,他終於對自己說:「餓肚子比挨打更不好受,我要回去。」這時,來了兩個小矮人,他們帶著漿果和牛奶。
他們把吃的東西遞給艾立遜說:「我們想最好的方法是既不挨餓又不挨打。」艾立遜聽了這話,高興不已,吃完了所有的東西。
兩個小矮人接著說:「我們很同情你,要是你願意跟我們一起走,我們將帶你到一個好玩的、快樂的國家去。」
對艾立遜來說,這比面對老師那張凶臉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他毫不猶豫地跟著兩個小矮人走了,也不知怎麼走的,他們來到一個美麗的國家。
那裡到處是樹木花草、河流草地,唯一不同的是,這裡沒有太陽和月亮,所以白天灰濛濛的,晚上則漆黑一片。
兩個小矮人將艾立遜帶到國王面前,地位顯赫的國王一樣是個小矮人,不過他對臣民很和善,他問了艾立遜許多地面上的生活情況後說:「你可以盡情地玩,但你得把功課做好。所羅門王曾說過『學習就像樹根,是苦的,可結出的果子是甜的』。」
艾立遜滿口答應要好好學習。他在這個小矮人世界裡住了整整一年,不僅學習文化,也和國王的兒子一起玩球。
雖然這裡的人長得矮小,可身體各部分都很勻稱,艾立遜還沒見過這麼美的人呢,這兒的人從來不吃魚和肉,只喝牛奶和用牛奶製成的菜。他們個個和藹可親,人人友好相處,忠誠老實是他們的最高信條。
「誠實是我們的信條,」國王好幾次對艾立遜這麼說:「讓它也成為你的信條吧。」艾立遜滿心歡喜地一口答應了。這兒的生活充滿自由和快樂,顯然比地面上的人生活得快活。
艾立遜好幾次回到地面上,起先由那兩個帶給他漿果和牛奶的小矮人陪著,後來他獨自一人走,因為小矮人已經非常相信他了。艾立遜回家去探望了一次母親,母親甭提多高興了。他把小人國的一切:人情、風貌、自然景色,都告訴了母親。
「就連我跟國王的兒子玩的球也是金的,完完全全是金的。」艾立遜神氣活現地說。
母親心裡不禁產生一個強烈的慾念:世界上沒有人比她更窮了,要是能得到那隻金球該多好。
「孩子,你愛媽媽嗎?」她問。
「當然!那還用問。」他回答了母親。
「那麼媽媽要請你做一件事。」
為了母親,艾立遜什麼事都肯做,可是當母親提出她要那隻小人國的金球時,他有些為難了,不過,他已經答應母親了呀。
第二天,就在艾立遜和國王的兒子一起玩的時候,他偷走了那隻金球。艾立遜朝著向洞口的那條路跑去,灰濛濛的霧色中他聽見背後響起一陣「踢嗒踢嗒」聲,他明白後面有人追自己。跟在後面緊追不捨的正是那兩個帶他去小人國的老朋友,他們一面跑,一面不斷用小鳥一樣的唧唧聲叫他把金球還給他們。
艾立遜跑到家門口時,不小心在門檻上絆了一跤,金球從他手裡骨碌碌地滾出去了,兩個小矮人一把抓起金球,把它緊緊抱住。
「原諒我吧,」艾立遜哭了起來:「是媽媽叫我這麼做的,這都是為了媽媽呀。」
小矮人帶著極其輕蔑和嘲弄的神情走了。
「帶我走吧,」艾立遜叫著:「原諒我,請原諒我吧。」
可小矮人連頭也不回,艾立遜又傷心又慚愧,只看見兩個小矮人變模糊了,消失了。
整整一年,艾立遜每天都要跑到大河邊,找那個洞和連著洞口的那條路,可他再也沒找到過。
「天啊!天啊!」他叫著,用手敲著河岸,一直敲到手掌和手腕流出血來。
時間使他的傷口結了疤,時間也治癒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艾立遜回到老師那裡,又開始上課。
好多年後,艾立遜成了一個有名的人,他跟無數人無數次說起他在小人國的那段經歷。他一生都在講述這個故事,直到他變成一個很老很老,頭上只剩一撮白頭髮的老人。聽眾們印象最深的是,艾立遜在講完他的故事之後,沒有一次不掉眼淚的,這些眼淚跟他那天失去朋友們的信任,失去小矮人的信任時流的眼淚一樣多。
(英國民間故事《新編世界著名童話 矮人篇》朝華出版社)
我把這麼長的故事也放在簡訊里,是想說明我選擇了什麼樣的故事給孩子。至於故事裡的含義,相信讀者是能夠理解的,不用我解釋了。如果我只寫個故事梗概,就會失去故事的血肉。這2個故事講完後,教室里一片靜寂,這種靜,不是因為孩子不說話,而是整個人沉浸在故事裡的靜。我慢慢地走回到桌子旁,慢慢地敲鐘琴,慢慢地熄滅蠟燭。
放學前我給孩子們講的故事,絕大部分沒有複述。孩子在家裡讀的故事,我建議家長可以讓孩子複述。
上個語文版塊帶孩子們讀的《狗熊種地》,這次我把文本變成填空題,我一遍遍重複讀給孩子們聽。白話文對於孩子來說容易理解,做起填空題會順暢一些。過了幾天,有家長告訴我,孩子回家可以從頭到尾把《狗熊種地》全文背下來了。我很吃驚,這首寓言詩比較長,從來沒有要求孩子背過這麼長的內容。看來是故事內容和語言的韻律吸引了孩子。
早上的小練習,結合《倉頡造字》的故事,我讓孩子寫了流傳下來的倉頡書:
我們還畫了如下的形線畫:
當有孩子說:「好難畫啊!」馬上有孩子回應:「上學就是來學習,如果太容易了,就不用上學了。」這2個圖來自漢聲出版的《陽歌陽舞》,是民間舞蹈的步伐圖。要求一筆畫完。
數 學
上一個數學版塊,我們學到了5的乘法。這三周我們繼續學習了6、7、8、9的乘法。學習6的乘法,我發了小石子,看到大部分孩子,已經可以擺脫實物操作,而進入到思維理解階段,學習7、8、9乘法時,我就讓孩子們直接去計算2×7,3×7,4×7……9×7,……12×7,諸如此類。我只要求做到12乘7,有個男孩一口氣可以算到30×7。別的孩子見到,說「我也要算到30×7」。
男孩子之間有種天生的「比較」、「較量」、「競爭」。有些男孩看到別的男孩做得比他多,比如乘法算到了30×7,不由自主地想超越別人。這種較量或競爭,我覺得挺好的,從來不會制止,也沒有鼓勵,聽任他們自己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