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實作與練習
老師給了我們三個規則來泥塑,規則一是在圓球上加一個會引起你注意的部分,規則二是在圓球上壓一個部分,規則三是不要沒有掌握的部分,也不要過猶不及的部分。當分享成品的時候來臨,就是腦力激蕩的開始,延續上周的Mass & Shaper,這一周老師一件作品接著一件作品進行分析與一對一的討論,在討論中老師舉了三支湯匙的例子,讓我印象深刻:
A湯匙精確、理性,功能論,把柄是把柄,湯匙是湯匙。
B湯匙精確中帶著美感,具有湯匙的共通性,有整體性。
C湯匙太過自由。
A 湯匙有如工業時代,處處講求精確、實用,但和B湯匙相較,就缺少美感,我們知道B湯匙是湯匙,因為它具湯匙的共通性,而且把柄和湯匙是一體的,C湯匙過於自由,每一個部分都強調獨特性、強調平等,如果什麼都可以是藝術,那就沒有藝術。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知道藝術是有準則的,有共通性的。
Pütz老師修改大家的作品之後,感覺大家的作品長得很像,仔細想一想,因為相同的三個規則、相同的材料,而且大家的作品同樣都給人整體感、可以移動的,而非坐在桌子上不動的、沉沉的,當下我們也許已經有了「共通性」。
泥塑這一堂課讓我從做中學,學到如何和自己的「感覺」工作,既定的圖像、想法、概念,反而會局限感知的能力,一個真正的個體是成為真的自己。泥塑課結束了,但整個思索過程中的震撼仍縈繞在我的心中,「什麼是藝術?」藝術就像是第二支湯匙吧!藝術是美的、具整體性的、共通的,藝術品何以成為藝術?我想是我以後欣賞藝術作品時會對自己提出的提問。我知道我感受到了一些東西,但我還未能好好地回答這個問題,Pütz老師說過,他喜歡讓學生覺得困惑,我想他達到了他的目的,而我感謝這樣困惑的情境,因為越困惑越能令人看到問題,進而去激蕩、思考。激蕩的過程–很美,那是一條看清楚藝術的道路,也是凝聚捍衛藝術的力 量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