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考並不真實,但是這很大程度上是思考習慣導致的。能夠將思考滲透至世界和生活之中的人,所做的決定和結論與那些思考能力有限或者為零的人大不相同。
編者注:非常感謝Robin老師的支持、郝婉淇將施泰納的這篇演講帶到中文世界,本演講全篇一萬一千多字,基於閱讀的便利,我們將分為上下兩部分刊發,本篇為下半部分,上部分閱讀請見
本文是魯道夫·施泰納於1909 年1月18日在卡爾斯魯厄市的一場演講(GA108),中文由英文版翻譯而來(Translate by Henry B. Monges, revised by Gilbert Church, Ph.D. This translation has been authorized for the Western Hemisphere by agreement with the Rudolf Steiner Nachlassverwaltung Dornach, Switzerland.),英文版由Robin Bacchus老先生提供。
作者:魯道夫·施泰納
翻譯:郝婉淇
4、Timely ideas 適時的想法
還有另外一個可供練習的方法,尤其適合那些不能在正確時機想到正確想法的人。
這類人應該嘗試練習上述所有活動,來使思考免於總是被外界最平常的事件過程或隨其衍生出來的事物影響和控制。一般說來,一個人躺下休息半小時,他的思緒被允許自由馳騁,或者另一方面來說,他的思緒開始被生活中的麻煩事所吸引進去。他在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在發生的時候,類似的情況就神不知鬼不覺的佔據了他的意識,攫取了他所有的注意力。如果任由這類習慣發展,那麼這個人將永遠不會有機會在恰當的時間冒出恰當的想法來。
如果他真的想改變自己,他必須對自己說,無論在何時,能夠有半小時空閑時間休息的時候,「無論何時,有這樣的時間的時候,我將要思考一些我自己選擇的事情,我將用我的自由意志,隨機選擇一件事情,帶入我的意識中。比如,我要回想兩年前一次散步的時候發生的事情。我會非常詳盡的回憶那個時候發生的事情,並且我只回想五分鐘。在這五分鐘里,我將會把頭腦中與此事無關的所有內容都清空,並且由自己選擇我意願去想的主題。」
這個練習中選取的事件並不需要非常複雜。任何活動的重點並不是要通過複雜困難的練習改變一個人頭腦運作過程,而是讓一個人的思考能夠從生活中最普通的瑣事中逃脫出來。他必須先從日常生活瑣事羈絆中抽離出來才能真正的思考。如果他想不到什麼事件用來進行思考練習,那麼他可以隨機選一本書,開始思考任何書中讓他第一眼就感興趣的事情。或者他可以選今天早晨上班路上特定時間看到的任何事情,或者他平時從來沒注意到的事情。練習的主要目的應該是選與日常生活瑣事中完全不一樣的主題,一些從來沒留意到、想到過的事情。
這樣的幾個練習如果能夠系統性的一次次做,那麼很快你會發現恰當的時間就會湧出正確的想法,正確的思考就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通過這些練習,思考被激活,並且靈活——這就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5、Improving Memory 提高記憶力
我們再來看一個能夠幫助提高記憶力的練習。
首先,試著用平常人都會用的粗糙的方式回憶之前發生的事情,期待能夠想起來,比如,昨天的事情。一般來說,有一些再次被收集的信息幾乎是非常模糊和蒼白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能記得起一個人的名字就非常滿意了。然而如果你非常想提高自己的記憶力,就不能在此止步不前。我們必須要清楚這一點。下面的練習必須系統性的去實踐,可以這樣對自己說,「我會精確地回憶我昨天見到的那個人,包括我遇到那個人的街角,和當時他附近發生的事。我會儘可能地越精確越好的描繪出整個圖景,甚至將當時圖景中出現的顏色,以及他外套和馬甲式樣都描述出來。」絕大多數人會發現他們自己完全沒有這個本事做出來這個練習,並進而發現,想要從剛在昨天遇到過的人經歷過的事情上收集出逼真的、形象的圖景,連這種能力都是非常缺乏的。
因為這在絕大多數人身上都是真的,我們必須要從現有條件出發,那就是很多人都無法想起最近發生的經歷。千真萬確,大部分人對事物和事情的觀察通常都含糊不清、不精確。一位大學裡的教授曾經就考試的成績來說明,30名學生中,只有兩個準確觀察了一件事,28名學生對此事件的彙報均錯誤。但是,準確的觀察是好記憶的母親。要想有可靠的記憶,讓我再重複一遍,是由準確的觀察得來的。或者可以這樣說,你精確的觀察可以塑造你的心魂。
但是如果有的人一開始沒辦法精確回憶起他昨天的經歷,他應該怎麼做呢?首先,他應該試著儘可能準確地想起來實際發生了什麼事。當回憶失敗的時候,他應該往記憶圖景中添加一些當時不在場的錯誤細節。這其中的關鍵是要一個完整的圖景。比如說記不起昨天遇到的那個人穿的是棕色還是黑色的大衣,那麼他可以在回憶圖景中設定一件棕色外套和棕色褲子,設定馬甲紐扣式樣和一個黃色的領帶。甚至還可以進一步設定場景,一堵黃色的牆,左邊走過一個高個子,右邊走過去一個矮個子等等。
他所有能記起來的事情都放在圖景中,所有記不起來的事情就用想像的細節代替,以此組成一個完整的表象。當然,一開始是不正確的,但是隨著這份創建完整圖景的努力,他會慢慢被導向一個更精確的觀察方向。這樣的練習必須要持續做,然而即便這些練習做了50次錯了50次,可能第51次的時候,他將能夠準確記起他遇到的那個人看上去什麼樣子,穿什麼,甚至他馬甲上的紐扣什麼樣子。這樣,就不會忽略什麼了,每一個細節都會自己印記在他記憶中。因此,他一開始是通過這些練習敏銳他的觀察力,當觀察精確度提高了,額外的收穫就是他的記憶力也被提高了。 他應該注意,不僅要保持對他想記住的比如名字和主要特徵的記憶,也要保持對覆蓋所有細節的圖景的記憶。如果他記不起一些細節,他必須嘗試一些時間去填滿這個圖景,讓圖景得以完整。這樣他可以注意到他的記憶,用另一種方式來說,逐漸的變得可靠。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有如此精確的方向可以努力使思考變得非常的實用。
6、Patience 耐心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考慮某些事情,我們總感覺有必要得出一個結論。我們會去不斷想這件事那件事應該如何完成,然後用某種方式下一個決定。這種傾向,雖然是正常的,但是並不會引領我們達到實用思考的目的。草率的思考並不會讓我們佔到先機,反而適得其反。在這些事情上,耐心是尤為重要的。
舉例而言,假設我們想要列出某個計劃。通常會有幾種辦法,能夠幫忙做出一個計劃。現在,我們應該有耐心,先去想像出如果我們用一種辦法來實踐計劃,那麼事情如何發展解決,然後想想如果我們用另外一種辦法,那麼會有什麼結果。當然,偏向一個方法總會有各類原因,但是我們應該避免匆忙就制定一個決定。相反的,應該做出嘗試,去想像兩種可能性。我們必須對自己說,「對於目前,那個可行。我應該現在停止思考這件事情。」毫無疑問的,會有人在這個階段感到煩躁不安。然而,即便這種情況非常難以克服,它仍然需要這樣做,因為這樣是非常有用處的。之後,將能夠想到事情會有兩種解決方案,將能夠有片刻暫停思考這件事。
任何可能的時候,應該延遲你的行動,直到第二天,並且同時再次考慮事情發展的兩種可能性。你會發現,就在我們暫停的這段時間裡,情況已經發生了改變,並且第二天,你能夠重新形成一個不同的,或至少相比昨天你能做出來的那個決定更徹底的決定。事件內在中隱藏著必然性,如果我們不採取武斷和無耐心的行動,但是允許事件內在必然性在我們的內在運作,並且它是一定會如此運作,那麼我們將發現第二天,它會已經豐富了我們的思考方式,因此也會有可能制定一個更明智的決定。這是極其有價值的一件事。
我們可能,比如說,被要求給出對一個問題的建議並做一個決定。但是,請不要馬上衝到前面給出我們的決定。我們應該有耐心,在面前擺放不同的可能性,並且不要做出任何絕對的結論,我們也應該安靜的讓這些可能性在我們內在開始運作。有一句格言甚至也是如此說:在做決定之前應該先將此事帶入睡眠。
然而僅僅帶入睡眠,是不夠的。在我們的吾身沒有清醒地被事件佔據的時候,非常有必要去考慮兩個或者最好是幾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且這些可能性會在我們內在持續運作。之後,當我們再回到事件本身,你會發現,一些有關思考的力量已經通過這種方式與我們調和在了一起,因此,我們的思考也會變得更加真實和實用。
一個人尋找的必定會在這個世界上被找到,這是確信的。不論他是一名工作台旁的木匠,還是耕地的農夫,或者各行各業的人。如果他能夠實踐這些練習,那麼他能夠在日常最平常可見的每一件事情中都是一位實用的思考家。如果他依此訓練自己,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將比之前大不相同。雖然一開始的時候,這些練習看上去只和他自己內在的部分相關,但是它們完全適用於外部世界,並且同樣重要。它們產生的後續力量是非常大的。
7、Cause and Effect 因果關係
用一個例子來說明為什麼用真正務實的態度去思考事情是非常有必要的。讓我們想像一件這樣的事情,一個人,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要爬一棵樹,他從樹上掉下來,掉到地上,死了。那,我們第一個冒出來的想法就是,摔那麼重所以死了。我們也會傾向於說,從樹上摔下來是一個因,死亡是一個果。在這個事情中,因果關係非常具有邏輯性的聯結。但是這種假設就可能完全混淆了事情真正的順序,因為這個人很可能是因為心臟病突發才摔下來。對於觀察者來說,這兩個原因都會導致他們看到同樣的結局。只有知道了真正的原因,才能有一個正確的判斷。這個例子中,有可能摔下來之前他就已經死了,這一摔,其實和他的死亡並無絲毫關係。因此,因果顛倒是有非常高的可能性的。這種情況下,錯誤非常明顯,但是通常它們並不容易被辨識。類似的錯誤出現在思考中的頻率也是非常驚人的。確實,我們必須要說,在科學界的結論中,允許這種因果之間的混淆也是非常常見的。大部分的人無法領會這個事實,然而,也僅僅因為他們並不了解思考的可能性。
8、Evolution 演化
同樣的,再用另外一個例子來清楚展示這種類似的錯誤是如何在思考中生成,和一個實踐過這種思考練習的人是如何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的。假設有一個人說今天的人類是猿類的後代。這意味著,他對猿類所了解到的,在其他動物身上也都有的活躍的力,獲得了更高層次的完美度,因此人類就是這個結果。現在,來用思考的方式,揭露一下這個理論的含義,讓我們想像一下,這個人是地球上最後一個人,除了他以外,還只剩那些猿類,那麼依據他的理論,這些猿類可以進化成人類。他現在開始研究這些猿類,運用最精確的態度研究最微小的細節,之後形成一個他們內在擁有的生命的概念。除了他自己以外,他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人類,這件事會讓他知道,他要單獨從猿的概念發展出一個「人」的概念。他會發現這簡直是不太可能。他對於「猿」的概念永遠不會從自身轉化成「人」的概念。
如果他已經培養了正確的思考習慣,這個人可能會這樣對自己說,「我關於猿類的概念並不會變成對人的概念。我從猿身上觀察到的,因此,也永遠不會變成一個人類。不然我的概念也要對此作出相應的改變。這裡肯定有一些其他的事物存在,而我沒有能力感知到。」 這樣,他就可能會想像到,在猿的物質身體背後一個肉眼看不到的,超越感知的存在,他無法感知到的存在,然而就是這個存在本身有將猿的轉化為人變成一個可能的概念。
我們這裡不會就不可能發生這個情況展開討論,但只是簡單指出在這個理論背後思考的錯誤性。如果這個人之前思考的正確,那麼他就會發現只有在設想超感知的存在之後才能有可能形成這樣一個理論。只要進一步調查研究你就會發現,有很多人都會在犯這樣的思考錯誤。然而類似這種的錯誤,將不會出現在實踐了這裡所談論的練習的人身上。
對於任何有能力正確思考的人來說,有一大部分現代文獻(尤其是有關自然科學的)都變成了不愉快的體驗來源。這些內容中失真且誤導的思考方式甚至會使試圖閱讀它們的人產生身體上的疼痛。然而,你應該要明白,這裡並沒有絲毫要怠慢現代自然科學的意思,它們積累了觀察與發現的財富,並具有客觀的研究方法。
現在讓我們考慮一下思考中的「短視」。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思考並不真實,但是這很大程度上是思考習慣導致的。能夠將思考滲透至世界和生活之中的人,所做的決定和結論與那些思考能力有限或者為零的人大不相同。再以唯物主義思想者舉例而言,以確鑿推理,或者好的邏輯來說服這類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任務。往往想要用推理說服一個對生活幾乎沒有認識的人,是在做無用功而已。如果這個人已經形成了只看到萬事萬物的物質部分並將其簡單的堅持在自己的思考習慣上,那麼這樣的人就無法看到使事物或者一個論述有效並可行的理由。
今天,我們可以這樣總體上概括,人們並不是受理由啟發而做出陳述,而是由這些理由背後他們的思考習慣所驅動。他們所持有的思考習慣影響了他們所有的情感和感覺,當需要一件事情的原理的時候,原理就會被思考的習慣蒙蔽,也遮掩了這些情感和感覺。不僅僅是說,意願是思考的父親,也可以說我們所有的情感和意象習慣是我們思維思考的父母。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明白要想通過邏輯推理的方法說服另一個人是多麼困難。能夠使人做決定和被說服的東西,埋在人類心魂的更深處。
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開展現在人智學運動和各地不同分支的活動。每一位參與了人智學運動的人,不論時間長短,都會注意到,他已經有了思考與情感的新方法。對於各地不同分支所做的工作也並不僅僅限制在去尋找事物的原理。一個新的關於情感和感受並且更全面的特質也同樣得到了發展。
記得幾年前有些人第一次聽到有關靈性科學的講座,他們是如何對此嗤之以鼻的。然而今天,又有多少事情已經本身就可以對這些當初認為這些事是不可能的荒謬之言的人顯示證明。在參與人智學運動的過程中,一個人不僅可以學到如何修正自己的思考,還可以學到如何打開關於心魂生活一個更寬闊的視角。
我們必須要明白一件事,我們的思考所擁有的色彩源自比我們想像中更深遠的深處;我們的情感部分,才是那個頻繁地迫使我們抱有各種觀點的東西。所提出邏輯的推理經常不過是我們內心更深處的感受和思考習慣的面具或屏障罷了。
要將自己帶到一個這些邏輯推理本身就可以為我們具備重要意義的境界,我們必須學會愛上邏輯本身。只有當我們學會愛上真實與客觀的時候,邏輯推理才會為我們而堅定。我們應該逐漸學會客觀思考,不要允許自己的偏好來搖擺思考方向。只有這樣,我們的視野才會開闊,我們不會僅僅隨著別人的頭腦衝動而行動,而是能夠聽到現實事物本身的教導,從而正確開展思考。
真正的務實與實用源自於客觀的思考,也就是說,思考是從事物本身流入到我們內在中的。只有實踐這些上述練習,我們才能從事物中取得我們的思考。我們應該選擇去與受到我們文化所影響的合理且完整的主題,來正確地做這些練習。這些都是大自然的物體。
運用大自然中的物體當做思考客體來訓練,將會使我們變成真正務實的思想者。一旦我們在這個基本原則的實用目的中訓練了自己,我們的思考,將會讓我們在一個實用的方法下去處理每日生活中的各項事情。用此方法訓練人類的心魂,那麼我們的思考中就會發展出實用的視角。
人智學運動的果實必須帶來生活中真正務實的思想者。我們逐漸相信的一切都並不如這個事實重要,那就是我們應該逐漸擁有用對身邊事物的理解來審視的能力。靈性科學應該貫穿我們的心魂,以此來刺激我們內在心魂的活動,來擴展我們的視野,這比僅僅用理論概括超越感官進入靈性的東西要更加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講,人智學是非常實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