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临摹了一幅汉画像里的牛耕图,然后请孩子们画:
画完后,还要在另一页写上四句话,如上图。这是古代民间流传的写给“春牛”的话。
几年前,研究汉字起源易经的萧启宏老师告诉我,他小时候在云南的农村长大,听到牛是天官被罚到人间的故事。此后,他再看到牛,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就多了一份尊敬“原来牛是从天上来的,还当过官。”
中国古代绵延2千多年的历史,都是农耕文化,农业生产离不开牛的辛劳,古代还有专门的“牛王节”来表达对牛的感谢。比如滇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牛王节”这天做紫红色的糯米饭,饭熟之后,先给牛吃,然后人才能吃。这天耕牛不用干活,尽情吃草;不准用鞭子打牛。据记载,以前布依族种水稻是把种子撒在地里,“由它自己长,庄稼长得不好。后来用牛耕田耙地,同时用牛粪作肥料,庄稼越长越好。为此,布依族人民爱牛如爱宝,与牛相依为伴。”
现在的农村,已经很难看到牛了。饲养场里的牛,只是为了供给人类吃牛肉,牛成为用钱买的消费品。我们如何让孩子们从内心感受到人和牛的关系?如何在远离猪、狗、马、羊的情况下,重新恢复人和动物的关系?丧失对自然的尊重,“姥百合的赌咒”是会应验的。
春假后,欧阳老师成为我们班的配班老师,王老师去山花班做配班老师了。感谢王老师给予孩子的爱,感谢王老师为班级所做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