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給准老師的一席話

教什麼真的不是重點,重點是你的靈魂是否渴望與孩子們工作,是否也渴望給出一些能讓孩子真正了解生命、思索生命的東西。不要畏懼你的表現,去大方表現出自然而然的你。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9年10月27日

觀點

《真理與科學》導讀:我們的內在承載著人類的未來

「本文為Ben爺爺為三元譯品《真理與認知》(又譯《真理與科學》)一書寫下的推薦語,非常感謝Ben爺爺在百忙之中認真的重讀數遍英文和德文版原文,寫下如此精彩的內容。」(譯後語) 撰文:Benjamin

觀點

觸動自我教育的基本要素(下)

當我們查覺到自己和孩子間彼此的心意無法相通時,該如何讓自己的心意傳達到孩子心裡?如何做才能得到共鳴?和先生之間漸漸地不再彼此心心相印、意氣相通,相通的管道阻塞時,我們該如何做才能將那條心與心之間的通路

觀點

觸動自我教育的基本要素(中)

隱居山野從早到晚都沉醉在靜坐冥想之中,這樣是無法完成施泰納所謂的自我教育,必定要生活在團體之中,在大眾之間磨練自我本身,這才能稱之為自我教育的根本。 編者註:從去年開始一直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到了

觀點

觸動自我教育的基本要素(上)

提到「自我教育」,對華德福教育來說,不管任何年紀的教育,基本上都是自己要教育自己的「自我教育」。就算是三、四歲左右的幼兒,也是要靠自己內在的力量發展茁壯,周遭的父母或是幼兒園的老師們也只是陪伴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