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的體育遊戲,有個很好的原則,就是要用圖景的方式帶入遊戲,對此我很贊同。但在玩磚頭遊戲時,我做不到每一次遊戲前都得先帶入圖景。比如不同的磚頭擺放形式,但運動內容都一樣:雙腳跳過去。而且我們天天蹦來跳去的,每天重複幾種基本的方式,即便最初的一、二次帶入圖景,天天再去重複一遍圖景:「有一天,有一匹小馬要過河,到河對面去找它的朋友……」感覺上有些多餘了。
在戶外召喚和組織孩子,需要很多的力氣,每次都是王老師在起主要的作用。有個別孩子,有些時候不願意參加遊戲,勸說無效,我也只能作罷。某一天,這個孩子又願意參與了。
有一次下午的手工課,有孩子提前完成作品,紅梅老師同意他們在戶外玩,我在戶外負責看護。看到有孩子爬院子里的牆,我默許了。爬牆很好玩,孩子們說:「這是華南快速。」「這是中南高速。」但第二天我就告訴他們;「昨天是可以爬牆玩,但從今天開始不可以,要等到家長來接,在家長的看護下才可以爬牆。」畢竟爬到那麼高的地方,如果不能確保安全的話,還是有些危險。從此,每天放學都可以看到有孩子爬牆玩,我們院子里的牆爬夠了,他們去附近同學家的院子里爬牆。
如何在別人家做客?
有家長向我反映,班上的孩子去她家玩,等她回到家裡,冰箱里的飲料被孩子們喝完了,她本來是另有打算的。 於是我在班上告訴孩子們,到別人家玩,不可以主動要東西吃,不可以翻別人家的柜子,不能打開別人家的冰箱,不經過大人的同意,不能隨便動別人家的物品。同時我也告知各位家長請配合。
我小的時候,到別人家裡玩,別說問大人要東西吃,即便是大人給的糖果一類的食物,也絕對不能接受,否則父母一定會罵我的。幾十年過去了,自從去年我住到學校,偶爾有孩子來我家裡,看見桌子上有吃的東西,他們會問我要,我覺得孩子那麼可愛,怎麼可能拒絕呢?我毫不猶豫地給他們吃。
今年上半年,其他班的家長告訴我,我們班的一個孩子和他們一起外出,路上不停地索要吃的東西。我沒有太在意,直到上述這位家長說起孩子隨便拿冰箱里的東西吃,我才覺得孩子問別人要東西吃,也許是個問題。
我在網上搜索做客的規矩,發現一位老師寫的文章《你教孩子如何去別人家裡做客了嗎?》,文中寫道:「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有很多規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比如待客、做客的規矩。……班主任還要教孩子怎樣在別人家做客。進別人家要先敲門,進去後要問好,說話要有禮貌。在別人家不能隨便要別人家的東西,不能不經主人同意,自己就從別人家的冰箱里取出東西吃或喝,不能隨便翻別人家的柜子或抽屜。主人主動贈送物品時可考慮接受與否,如果是和家長一起去做客,必須在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再接受主人給的東西。如果是一個人到別人家做客,時間不能太長,以免影響別人的休息。」
看完後,我還想補充一條,在別人家玩不能大聲喧嘩、吵鬧。
關於是否可以主動問別人要東西吃,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孩子看見有好吃的東西擺在桌子上,自然的生理反應就是想吃,他能夠徵求主人的意見,已經做得很好了。如果要求他連表達自己的願望都不容許,太壓抑孩子的天性了。如果是幼兒園的孩子,我同意這種觀點。對於小學生,尤其我們班7、8歲的孩子,還忍不住提出想吃別人家的東西,我總覺得有些不妥。有位家長反映,個別孩子到她家玩,會到每個房間去找吃的東西,直到這位家長明確告訴他:「我家裡沒有零食,不用找了。」他才罷休。
我想問,你願意看到你的孩子到別人家裡到處找東西吃嗎?你願意看到你的孩子一見到別人的東西就張口說:「我要吃**。」或者「我可以吃嗎?」雖然他徵求了意見,但給別人什麼感覺?
孩子問我要東西吃的時候,我是給了他們,但同時也感覺到這世道變了。
尊重父母和老師
在小白樓上課,由於衛生間只有一個蹲坑,我從來不在孩子們的課間去洗手間。有一天中午1點左右,我去衛生間,一個男孩也要上,但他在我後面到的,我沒有讓他先進去。等我剛蹲下來,就聽到急促的敲門聲,這個男孩喊道:「快點!快點!我尿急!」我心裡非常不舒服。也許,這個男孩在家裡事事都是家長謙讓他,以致他無法接受竟然老師不讓他先上。也許家長從來沒有告訴過他,在公共場所上廁所要排隊,要等待,別人上衛生間時,不能敲門催促。
我們的父母們經過學習越來越會尊重孩子,可是我們的孩子卻越來越不懂得尊重父母和老師。我在韓國時,一位華僑告訴我,如果路上看見一位孩子,成人不會主動去打招呼,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孩子應該主動和成人打招呼。我和學校幾位老師聊天時說到這件事情,大家深有同感,我們的孩子不但不向老師問候,當老師向他們打招呼時,他們還愛理不理的。我暗下決心,當和孩子面對面相遇時,一定不要主動和孩子打招呼。但目前我還沒有完全做到,有時看見孩子,習慣性地就主動去打招呼。
我在班上告訴孩子們,看見家長、老師要主動喊「阿姨好!」「叔叔好!」「老師好!」。他們已經是二年級的孩子了,可以提醒他們有禮貌地向大人表示問候,這也是尊重大人的行為之一。
說聲「謝謝!」既能表達感謝,也是對別人的尊重。每天上午的點心,都是家長們輪流值日來清洗、切開。有位家長告知孩子:「**拿到水果後,說了聲『謝謝』。」於是後面排隊領水果的孩子也開始說「謝謝」。24日周五我分享了某位媽媽提供的餅乾,我要求每位吃到餅乾的學生,向這位孩子說聲「謝謝!」
上半年每周三下午,我們時常坐家長的車去附近的蓮塘村,我看到有的孩子說:「我不要做某某媽媽的車。」家長開車能把我們送去,已經很感謝了,孩子們還要挑來挑去。我在班上開始提醒孩子們坐了家長的車,下車時要說聲「謝謝!」開始幾周,我是每次下車就去提醒孩子說謝謝,時間一久,我有些鬆懈了。周三下午的陶泥課,下課時我要求孩子們說聲:「謝謝喬治爸爸!」有時我也會說某某媽媽為班級做了什麼,大家一起說聲:「謝謝某某的媽媽!」但孩子們還沒有養成對別人說聲「謝謝」的習慣,我還得在班級里經常提醒!首先我自己也應該做到!分享到水果後,我要向家長說聲「謝謝!」
在小白樓分享水果,孩子們是在教室外面,洗過手後,每人從家長那裡拿一份。下周開始回到原來的學校,孩子們洗完手是回到教室里吃水果,以往家長是不進教室的,水果放在我的講台上,只需告訴孩子每人領多少,他們自己拿,這種情況如何向值日的家長表示感謝?
10月10日周五的早上還沒有上課,山林班的孩子來告狀,我們班的幾個男孩子把他們的自行車騎壞了,還不修理。說著說著,我們班的肇事者之一哭了起來。這件事情涉及到6個男孩,事情的來龍去脈如何,究竟誰把別人的自行車騎壞的,這幾個男孩也搞不太清楚。總之,我強調了:第一、別人的東西,沒有經過容許,不能擅自使用;第二、用壞了別人的東西,一定要修理或賠償。
到了下午,樓上的住戶又來告狀,她家的汽車放在院子里,個別孩子把砂石放進汽車的輪胎里。我立即帶著這個孩子去向鄰居道歉,並要求他把砂石弄出來。
這兩件事情我都向家長反映了,希望家長也向孩子們強調,未經容許,不要隨意動用別人的東西。這既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對物品的尊重。
六點之前回家了嗎?
班上的孩子,9月開學的第一周還沒有習慣每日的校園生活,總是難以安靜下來。到了第二周,漸漸地絕大部分孩子已經可以進入正常的學習狀態,只有少數孩子仍是比較躁動,多話或多動。孩子身上出現的不安,部分原因來自孩子自身,比如天性就比較活潑好動,部分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溺愛,規則意識薄弱。
本來到了九月下旬,孩子的狀態已慢慢穩定下來,可是十一放假7天,8日上課,這天孩子們明顯地躁動。假期後,是周三上課,周五半天,周六又是一天的課,以致孩子們每日活動紊亂,難以安靜。可見,有規律的生活對於小孩子是多麼的重要!
10月份,每到周五,我就會問全班,周日至周四晚上六點之前回家以及每日做家務的情況,雖然大部分家長可以做到,但真正嚴格做到的不多。總會出現一些新情況,以致有理由六點之後還不回家。有的家長晚上六點之後,帶孩子出去散步,遇到別的家長帶著孩子,於是家長們聊天,孩子們玩耍,還是不能給予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又比如,有的家長只顧做飯菜,一看時間已經過了六點,家長說:「是我的不對,我忘記時間了。」而另一位家長告訴我,她的孩子有一次六點之後才回家,她罰孩子不許吃晚飯,從此孩子牢牢記住回家的時間。我的用意不是提倡這種做法,而是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行為的後果。家長告訴他,必須六點之前回家,如果做不到,他將會承擔什麼後果,比如第二天少玩半小時。這後果具體是什麼,家長自己決定。但不能把孩子的錯誤都攬到自己的身上。孩子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遠行,他們要學會如何面對生活。
我的父親已經快80歲的人了,今年暑假他第一次說起他5歲時的一件小事情。他和哥哥去小朋友家,臨走前媽媽告訴他們幾點鐘必須回到家,他們答應了。但一玩起來,哥哥就不願意按時回家了,可是我的父親雖然年紀小,卻堅持一個人坐公共汽車回到家裡,得到了他父母的肯定和讚揚。父親告訴我,這件小事情對他影響終身。從此他答應別人的事情,一定會做到。比如買菜時帶的錢不夠,欠了菜農的,回到家裡,第一件事情就是拿錢去還給菜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