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太陽的東邊月亮的西邊——山田班簡訊之六(下)

IF

羅列這麼詳細,是想說每節課的安排都是反覆斟酌的,自從做了小學老師,最花費時間的就是備課。比如這學期做七巧板,其實半年前我就考慮過,周末也備過課,到了當天凌晨3點半我就起床了,自己動手剪七巧板,體會如果是孩子做,會遇到什麼樣的困難,換種方式如何?嘗試了2個小時才算滿意。

就像每節語文課,我先報聽寫一樣,每節數學課,我也先報聽算:「寫出數字:三十九,六十二——。寫出十位數是二、個位數是五的數字。寫出百位數是三,十位數是四,個位數是一的數字。」「寫出比34大7的數。寫出比52小5的數。12加8等於多少?直接寫出答案。」「3乘以4等於多少?15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人,每個人分到幾個蘋果?」這麼做可以鍛煉孩子的專註傾聽的能力。有個別孩子聽算部分感覺很困難。

太陽的東邊月亮的西邊

「二年級學習的故事材料包括寓言,聖人故事,民間傳說和涉及動物和當地環境的自然故事。這些內容揭示了人類的活動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寓言故事是將貪婪、狡詐、嫉妒等人性中的動物性的一面展現出來,呼應孩子內在發展中的掙扎,讓他們理解自己和他人所擁有的特質,激發他們對善與高尚的嚮往。」

「聖人故事讓孩子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來自不同文化中的聖人或高尚的人的故事,展現出人類為了精神理想超越個人的局限性的品質,他們把和諧帶到人性的陰暗面,體現了善和勇氣。故事中的人物面臨的外界挑戰和奮鬥,暗含著精神的隱喻和真理。」(選自中外華德福教學大綱)

最近幾天,回想去年一年級的情形,我覺得自己也像一年級的孩子,渾然一片。到了二年級,我感覺自己也像是二年級了,對孩子們的感受可以客觀一些、清晰一些了。在故事的選擇方面,我也更加有意識了。

有的時候,我一口氣看十幾個故事,這個故事不錯,那個也可以。但等到真正需要決定究竟講哪個故事,還得看機遇和靈感。我為孩子們選的故事,雖然不是百里挑一,也至少是20個故事裡挑一個。

這個月我講了《懂禽言獸語的牧童》(藏族)、《龜猴分樹》(菲律賓)、《拜師學藝》、《國王的秘密》(泰國)、《太陽的東邊月亮的西邊》(北歐)。

我們下午是三點半放學,有的時候,將近三點半了,故事講還是不講?每次孩子們都會選擇要聽故事!我和孩子之間建立的感情連接,離不開故事的作用。

龜猴分樹的故事:

有一天,烏龜正在河邊曬太陽,忽然看見水裡有個什麼東西朝他這邊漂 浮過來。那個東西漂到跟前了,烏龜一看,原來是棵香蕉樹。他跳下水去,游到樹跟前,把它拖上岸來。可是它到了陸地上,他就拖不動了。於是他去找猴子,帶猴子來看自己的寶貝。

「你瞧這是我從河裡撈上來的香蕉樹」,烏龜說,「勞駕幫我把它抬到我的地里,我把它栽上。」

可是猴子有自己的算盤,他說:「我幫你抬,得分點樹給我。」

烏龜說:「你幫忙吧,我准跟你平分。」

於是猴子和烏龜一起把樹拖到烏龜的園子里。烏龜說:「現在咱們來挖個洞把樹栽上吧。」

可是猴子說:「那可不行,咱們說好了要平分的。」

「不錯,」烏龜說,「咱們把它栽上,等它結出香蕉,咱們一人一半。」

「不成,不成,那叫什麼分法!」猴子不同意,「咱們馬上就分,這棵樹每人分半截兒。」

「這樣分一棵樹可不大高明。」烏龜回答說。

「不管怎樣,我馬上就要我那一份兒。」猴子說。

烏龜無可奈何,只好把樹切成兩截。

猴子見上半截長滿綠葉,看起來這部分最好,他就說:「上半截是我的。」

他拿走了綠葉茂密的上半截,把它栽在自己的園子里。烏龜把自己的那半截也栽上了,把周圍的土壓得很紮實。猴子的長滿綠葉的那一截樹很快就枯死了,而烏龜的那半截因為有根,就長出新葉來,過了些時候便結出香蕉了。

香蕉熟了,烏龜想摘,可是爬不上去。於是他又把猴子找來,請猴子上樹把香蕉扔下來,還說:「你出了力,我可以分些香蕉給你。」

猴子爬上去,他坐在樹頂上把香蕉嘗了又嘗。烏龜在下面等著,可是猴子一個香蕉也沒扔下來,他只管坐在那裡吃。

「扔些給我吧,我在這兒接著。」烏龜說。

「休想,」猴子回答說,「上回你把我騙了,把一截壞樹給了我,這回我可要吃個夠!」

「哪怕扔下幾個也行。」烏龜說。

「把皮給你吧。」猴子說著,把香蕉皮都扔下來:

這下子烏龜可火啦,他跑去從荊棘叢里摘下好多針呀刺的,圍著樹撤了滿地,然後就躲起來。猴子吃完最後一隻香蕉,縱身往下一跳,恰好跳在荊棘上。他蹦來蹦去,痛得直叫。每一落腳,就好象踩在針尖上。

烏龜見他那副樣子,忍不住笑出聲來。猴子聽見了,跑過去抓住烏龜,把烏龜翻了個四腳朝天,這下子烏龜可就動彈不了了。

於是猴子宣布:「現在你的罪惡可要受到懲罰啦!要我用棍子打你呢?還是把你放在磨底下磨成粉呢?還是從山頂上把你扔下來呢?」他還想出了許多類似的辦法。

烏龜最後說:「行啊,怎麼樣都行。從山頂上扔下來,放在磨底下磨碎,或者拿棍子打,都可以,只要你別把我扔到水裡去。」

猴子一聽可樂壞了。

「啊,」他說,「水!我起先怎麼沒想到?我就要在水裡幹掉你!」

他提起烏龜走到河邊,把烏龜扔到水最深的地方。啪噠一聲,烏龜不見了。猴子正洋洋得意時,沒想到不一會兒,烏龜又浮到水面上,把頭探出來對猴子說:「謝謝你,好朋友,謝謝你!你難道不知道水就是我的家嗎?」

(《中外民間故事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韋枚譯)

當我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能感覺到孩子們一定會喜歡的。孩子們聽的時候,忍不住哈哈大笑,聽完後還一個勁的說「傻猴子、傻猴子」「猴子好傻啊!」。

好多年前一位家長參加了華德福的工作坊後,和我分享了北歐童話故事《太陽的東邊月亮的西邊》。這是華德福學校一年級的故事,對我而言,感覺更加適合二年級的時候講述。

終於時間到了,我選擇這個故事作為這學期最後一個給孩子們講述的故事。如果說龜猴分樹是歡快的氣氛,那麼這個故事瀰漫著一種藍色的憂傷,儘管結局是圓滿的。

故事講的是一位女孩為了讓家裡人過上好日子,答應和白熊一起生活。每天晚上女孩都感覺到有一個人躺在她的身邊,這個人就是白熊,被繼母施了魔法,白天只能以白熊的形象出現,晚上才能恢復人形。女孩好想看看身邊是什麼樣的人。女孩回家看望父母時,媽媽告訴她,等他睡著了,點上蠟燭就能看見。女孩照著做了,就在她深深愛上這位最英俊的王子時,不慎把蠟燭滴到了王子的身上。王子發覺後,只能離開女孩,回到太陽的東邊月亮的西邊的城堡,要和繼母的女兒結婚了。女孩非常痛苦,第二天出發去尋找太陽的東邊月亮的西邊,據說她穿破了七雙鐵鞋,在三位老婆婆和東西南北風的幫助下,終於找到城堡,見到了王子,他們戰勝了妖怪,結為夫妻,從此過上了自由快樂的生活。

我分2次講述。講完故事可以回家了,有的孩子仍然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沉浸在故事中。

也許這個故事在講述我們的人生,失去後才認識到他(她)的價值,猶如失去我們生命的另一半,這另一半也許是人,也許是某種使命。一旦我們認識到他(或使命)對自己生命的意義,即便是千山萬水,即便艱難險阻,即便用幾十年的時間,甚至幾輩子的時間,也要去尋找!

在我一遍遍準備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也一遍遍的被這個故事打動。今生我能從事教師職業,我能成為這群孩子們的老師,也許是前世幾輩子追尋的結果?

最為奇妙的是,講完這個故事,用了1年多的蠟燭燃盡了。我是13年12月講故事前點燃這支蠟燭,到了去年5月份由於天熱,陽光充足,就不點蠟燭了。11月份我又重新開始點起蠟燭。恰好這學期的故事講完,蠟燭燃完。人算不如天算,冥冥之中有上天的安排。

1月29日我們班最後一次集體活動是徒步。從早上八點半出發,我們沿著附近一條非常自然的山中小路步行,到下午三點結束。我曾盼著二年級每個月能夠有一次長距離的徒步,遺憾的是各種意想不到的變動,就沒有精力再顧及每月的徒步了。

我是帶著自身的不足開始當老師,在和孩子的相處中,自己也在不斷的調整、努力。感受特別深的一點是,我從小到大到老,就像我的媽媽說的那樣像個「木頭人」,說話時從來不看別人的反應,用現在的話來說有「自閉症」傾向。這學期我平生第一次明白了「眉目傳情」,我用眼神來向孩子示意我的讚許或要求。

對於如何理解華德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相信的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比你教什麼、怎麼教更為重要。我還相信,你和孩子之間的連接比起服從任何體系更為重要。

在期末的最後一個月里,班上有2位孩子學會了吹笛子!在全校的期末展示上,有家長告訴我,我們班孩子吹笛子吹得很好,貝絲老師也是這麼說的。期末展示結束後,孩子們在班級里表演故事,分為四組演了4個故事,有3個故事是我曾經講述過的。看完他們的表演後,我才能完整的寫出每個孩子的評語,他們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讓我感到驚喜!

雖然我們班男孩子多,比較好動、挑戰,但他們有著對學習的渴望,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著健康的體魄和心靈,他們正向著明亮的地方生長!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