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太陽的東邊月亮的西邊——山田班簡訊之六(下)

IF

對於如何理解華德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相信的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比你教什麼、怎麼教更為重要。我還相信,你和孩子之間的連接比起服從任何體系更為重要。

撰文:2015年2月10日 博客:網址

周末的書法

這個月孩子們周末寫的書法字有:「守中」、「仁義」、「向上」「信」,片語寫十遍,一個字「信」,寫十遍古代字,五遍簡體字。

shouzhong renyi

無論是書法還是寫鉛筆字,我對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期待。有位男孩平時寫的字不錯,可是周末的書法寫得不理想。第二周他交上來的作業,還是沒有達到我的預期,我心想:「難道他只能寫出這樣的水平?」當我打開他的另外一幅作品時,明顯寫得端正多了。我詫異地問:「這張你怎麼寫得這麼好?」他說:「是我媽媽要我重新寫的。」

有的孩子因為不專心寫出難看的字,我為他感到惋惜。我對家長說,家長在家裡先把第一道關,不認真寫的毛筆字,要求孩子重寫。

從豎式計算到樹葉畫

一月份的三周是數學版塊,我們學習了二位數加減二位數的豎式計算,以及2、3、4的乘法介紹。

在上一個數學版塊里,我特意介紹了簡便計算方法,或者說一題多種演算法。先讓孩子們去想有哪些方法,然後我再歸納、解釋、總結。比如:28+5=33,可以用手指頭來數數,28加上5等於32。還可以把5分解為2和3,28+5=28+2+3=30+3=33。如果是:28+25=53,可以這樣計算:28+25=20+8+20+5=40+13=53,十位數和個位數分開來相加。這個方法為豎式的加法計算奠定基礎。

同樣道理,減法題目,比如45—8=37,可以是這樣計算:45—8=45—5—3=37,也可以這樣算:45—8=30+15—8=30+7=37。第二種演算法為豎式的退位減法奠定基礎。

這次的數學版塊的第一周,我們先複習了以上的多種計演算法,然後,我介紹了不進位的二位數加一位數的豎式、不進位的二位數加二位數。連續2天的豎式加法後,我換了一個數學內容,尋找數字的規律,比如:

(1)、 15、4、13、4、11、4、()、()。

(2)、 1、3、2、5、3、7、()、()

(3)、 2 5 3

3 7 4

4 ( ) 6

諸如此類的題目,孩子們做起來覺得很好玩。這天正好貝絲老師進班聽課指導,她的反饋是學習內容符合孩子的需求,孩子們學起來很高興。

周四的課我介紹了人民幣。講述了元、角、分的關係。有的公立小學的教材是一年級下學期學習錢幣,有的公立小學是二年級上學期前面的內容。我安排在上學期接近尾聲的時候。周五我們做了一張習題,複習二位數的加法。

個別孩子會把進位和不進位混淆。不需要進位時,進了一位。需要進位時,又忘記了。這也是我不安排連續圍繞豎式加法進行教學的原因。讓孩子們放下一、二天,再回過頭來重溫豎式加法。

第二周主要是進位減法的教學。方式和進位加法的類似。有的孩子會混淆減法的退位和不退位。豎式計算時,個別孩子會把加法算成減法,減法算成加法。第二周也用了一次主課繼續進行錢幣的教學,一次主課講解數軸。

華德福學校通常是三年級帶入錢幣的認識和計算,但澳大利亞的華德福學校也是二年級教的。我帶入錢幣的內容,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便於孩子做公立小學的題目,二是把所學的數學和日常生活結合。也許這不符合嚴格意義上的華德福數學教學進度,我想時代在變化,幾十年前的孩子很少接觸到錢的使用,如今的社會,有些孩子甚至在幼兒階段就接觸到錢了。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不僅僅是學會認識錢幣,更多的是100以內的數學運算。比如某個人有50元,有四樣不同的物品,每種物品的價格不同,問50元可以買哪幾樣東西?

在課堂講錢幣時,特別希望孩子手裡拿著錢幣來運用,而不是停留在我的口頭表達或紙面習題上。1月24日學校舉辦春節集市,我布置了一項家庭作業:做20元、10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自製錢幣。我們先唱民間小調歌曲《王大娘釘缸》,歌詞有「如今要去王家莊」。我說每個孩子根據自己的姓來涉及自己的錢幣圖案,姓李的做「李家莊」的錢,姓王的做「王家莊」的錢——。

一開始,孩子們對錢幣的設計一點沒有概念,有的孩子只在上面寫幾元、幾角。我就做了幾個示範,如何設計邊框、布局、如何塗色來表明自家的風格。

這是其中一位孩子設計的錢幣:

qianbi

光有錢幣還不行,我的目的是讓孩子學習錢幣的使用。另一項家庭作業是用自然物品進行創作,比如用樹葉、石子、樹枝、廢紙等,在集市那天用自製的錢幣來購買同學的作品。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