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美國華德福學校己不再是一小部分市民關注的學校,它吸引了美國許多公眾的眼球。正如一百多年前美國公立學校運動的領導者倡導人們進入公立學校學習一樣,大衛·艾肯(David·Elkind)等教育家和改革者開始為華德福遊說,他們吸引了大量尋求另類教育形式、優質教育質量的美國家長。
三、華德福學校蘊含當前美國基礎教育改革所缺失的精神
許多教育改革方案的主觀意願是良好的,卻在實施過程中帶來一些負面效應。例如,《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期望通過高標準和教學效能核定,提升教育質量和實現教育公平,但在實踐中,它卻導致部分公立學校非考試課程教學時間急劇縮減等問題。各州教師報告表明教師經常感到自己不能專註於如何更好地發展兒童,而是集中精力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他們為此甚至需要佔用課間休息的時間;同時,標準化考試之外課程的授課時間在減少,如藝術、歷史和音樂等。
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埃利奧特·艾斯納(ElliotW·Eisner)認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實施的改革是「以技術為指導原則促進教學,而不是基於有機的、人類的發展促進教學」。⑥艾斯納批評當前的主流教育模式,主張基礎教育應包含教學藝術化、藝術素養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養成;認為學校應幫助兒童從體驗中創造意義,從而使教育致力於兒童感覺、創造和想像的發展。
這些正是華德福學校所踐行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艾斯納所批評的當前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問題。艾斯納也對華德福學校做出了肯定,他認為華德福學校與多數美國公立學校不同,它為兒童提供平衡的教育,兼顧兒童的學業發展和想像能力的提升。
(一)強調教學藝術化
施泰納認為,未來教育學不是標準的科學,它將是真正的藝術,是一種發展人類的藝術。他還提出,現代物質科學是化整為零的科學,只能給予局部的真理,而人類的心靈深處是複雜多樣的,不能用物質科學中符合邏輯的概念來解釋人,只能通過藝術性的方法來領悟。因此,華德福學校重視教學藝術化,同時強調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性,通過教學藝術化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換言之,華德福學校教學藝術化的內涵還包括教學的個性化,即把教育當成一門藝術來創造,協助每個不同個性的孩子發揮自己的個性,以達到自我生成。
華德福教育試圖通過教學藝術化促使學生進行藝術創造,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平衡學生的智力、感覺和意志的發展,達到身體、心靈和精神的整體健康發展,同時把知識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深處、表現在行為上,而不是掌握乾巴巴的知識或進行過度的理性思維。教學藝術化還為學生合作提供多樣的機會,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發展。例如,在芝加哥華德福學校一位教師的天文學課堂上,他把七年級學生分為三個合作小組,每組7或8名學生,各組閱讀若干個關於星星的神話故事,並從中選擇一個故事,用學生自製的布袋木偶表演該故事。該教師發現,「學生在選擇表演哪個故事方面比較難達成共識。此外,在選擇表演的角色時,教師要提供一些指導,使學生從簡單的『我要扮演這個,我要做那個』中轉向更深層次的思考,即為了實現更好的表演效果,誰更適合演哪個角色。學生在共同活動中學習了很多。」⑦學生設計、縫製木偶時,相互提建議、相互幫助,先完成製作的學生幫助還未完工的。這種藝術化的學習體驗不僅使學生加深對天文的智力理解和感受,而且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
華德福所有課程的教學是以藝術化的形式進行。如歷史課,不是要求孩子死記硬背枯燥的日期、帝王和朝代,而是講述那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及其成長過程,包括那些人物接受的教育、個性、生活細節、作品和思想等。華德福學校的自然科學課程也是以藝術化的教學加以實施。例如,教師講授「圓」時,不僅說明數學意義上的圓,而且讓學生體會圓象徵著整體、完美、無始無終、循環往複等概念。華德福學校認為,學生學到的知識或理性思維固然重要,但如果智力與感覺、意志發展不平衡將帶來巨大的危害性,很可能使學生成為危害社會的人。
華德福學校教學藝術化還突出地體現為讓學生自製教材。施泰納認為統一的教材會抑制學生的創造力,讓人感覺不到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繫,單純灌輸教材知識,只是傳遞信息,且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死知識。在華德福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在教師指導下編寫自己的教材,除了文字,還配上插圖、表格和標本等。例如,華德福學校四年級學生學習地理時,可以從自己床的位置開始,描繪到自己的家、學校和周圍的地理位置,再到本鎮、本縣或本市,最後,每人都製作一份介紹當地地形、氣候和人物風情等的導遊地圖和導遊小冊子。⑧這樣,學習就成了創造的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教師授課內容相同,但學生自製出來的教材卻各有特色,兼顧共性與個性特徵。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自製教材的文字說明越來越豐富,配圖也越來越精細,始終一致地突出藝術和美感。將文史藝術類課程和自然科學課程的教材進行藝術化創造,這無疑是教學藝術化的另類極致表達。
【未完待續】美國中小學特色學校研究——以華德福學校為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