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世界第一本人智學色彩學習的獻禮。
編者注:去年11月,經由前轍老師引薦,結識了慧芳老師,當時《色彩有個性》這本書剛剛出版,尚未翻閱,只是聽慧芳老師講述自己和這本書的故事、以及引入和翻譯過程華德福社群諸多的無私支持,就已經打動了我,所以當她提出希望通過HiWaldorf與大陸的朋友們分享這本新書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能夠加入到一件閃耀光芒的活動中,是幸福的一件事。經過近兩個月的溝通和等待,春節前,收到了第一批書。現在,激動的寫下這些文字,帶給諸位。
新書檔案
Gerard Wagner 夫婦 原著、李慧芳譯,2017年底出版(繁體豎版)。
遵循Rudolf Steiner對繪畫練習的建議所深刻發展出來的色彩學習指引,內容還包含許多藝術教育的真諦,它不但值得華德福老師、家長閱讀,也能讓藝術與設計工作者發展一種對色彩的全新視野。
全書為大開本96頁精裝本,多達130張彩圖,由HiWaldorf負責大陸地區銷售,每本售價248元(含書價、從台灣至大陸的運輸及保險費用,為出版方建議之最低售價)
現在購買:微店(首批到貨僅40本,依序發貨,現貨已售完,持續接受預訂,三月上旬到貨後依序發貨)
推薦序/張宜玲:色彩在等你
在我眼裡,慧芳老師不只是一位單純的翻譯者,自2004年認識她之後,她是一位凡事都好奇,也是一個勤奮不懈的追求者、學習者,在她眼裡,即使聽過學過好多次,她仍然會閃著熱情的光芒,像第一次的初學者般地虛心。她的學習態度總讓我讚歎!
2014年至今2017年,她每年帶學生到瑞士歌德館學習歌德色彩學和Gerard Wagner的色彩習題。她跟學生一起上課、畫畫,研習跟人智學有關的課程,她練習了這本書的習題,並擴展了相關的體驗。Steiner說:「色彩源自於靈性」,所以她不只是一個翻譯者,她更是一個劍及履及的實踐者、教育者,如果稱她是人智學的行者,更是妥當貼切。
本書一開頭,有一清晰的定義,關於線條、黑白線畫與彩繪的關係,從本質上區分出不同,這點相當重要。
再則,若能隨著色彩習題的旅程,一站一站地打開感官,將整個身心靈都浸泡進去,我們便能領悟Steiner的色彩理論是源自於歌德觀察的現象學。這是奠基在靈性科學的基礎,遠遠超過牛頓強調的色彩純粹是「物質、機械的振動」的過程。如果你繼續探索這本書的旅程,它將引領你重新檢視我們在中小學繪畫教育的方法;透過反覆練習,並會翻轉我們的色彩觀點,其中也包含了Steiner示範的色彩習題,彌足珍貴。
有一天,才三歲的小樂看到高鐵的高架橋,熱切地跟我說:「高鐵在等你!」,我嘖嘖稱奇,孩子是個語言的天才,他創造了新的句子。在本書中的諸多練習里,如果我們循序漸進地跟著書的節奏進行,它會向你顯現色彩的本質和原型,仿如孩子的說法:「色彩在等你!」。
海聲華德福教育機構執行長與校長 張宜玲
推薦序/色彩是同你一道在呼吸、在創作
在我任教的大學系所里,有一門色彩相關的課,一直頗受爭議。我的印象,倒都是停留在偶會撞見的情景:學生們移出教室,在大堂上、在走道間圍繞著老師,儀式般地挪動肢體、偶或吟唱,還有,在課室里貌似不斷重複的學生色彩塗抹的作品……,再多,就沒有了。這樣的經驗,不免讓我聯繫上那個,近來對於佛法止觀及道家守靜入迷的我;恍兮惚兮,其中有道。
這本書,討論的正是這門課程的內涵與方法。
試讀幾頁,果不期然,一如書名,大有個性。雖然書中大部分的圖文是色彩練習的題解,卻不是一般教科書的理論應用、臨摹復刻。就理而言,他的理論不在傳授前人整理、眾人同意的所謂知識,只是告訴你,理在何處、應往何尋,於是,學習,成為一種自我探索真理的過程;有趣的是,探索的工具,正是色彩本身,於是乎,手與腦沒有誰先誰後了,正如心與物本為一體,其性,畢竟是空,卻生萬有;也因此,讀這本書會有一種微型修真的悟趣,尚未竟書,急欲罷書:不如起行;套句人說的話,意思是:書才看懂一二,就會有急著想要去嘗試、演練,體驗色彩生命的衝動,如果你/妳是色彩、藝術或設計世界中的一種行者(想要變得很行的人)的話。
是的,體驗色彩的生命。在本書,這可不是一句文學修辭。色彩與大自然、光明、黑暗,與生命的本質─地、水、火、風都密不可分,相互形成。作者要求演練者放下自我、暫別個人的習性,觀察而不判斷,在靜中,便能看見色彩多麼生動地表達自我的情感、如何面對其他色彩做出情緒的反應,於是,演練者會發現,色彩是同你一道在呼吸、在創作。它不再是一組工具性的編號,需要我們去帶給它生命,事實上我們卻只是製造了一些塗抹了色料的軀殼。
閱讀本書的負擔不重,慧芳老師將文字譯解得如使用自己的語言書寫般地容易接受,內里也沒有太多沉重晦澀的學術說教,整本書讀起來簡單。但是,有一種簡單是「一點也不簡單」,像中國禪宗公案里參的話頭,明明一個簡單的問題,要回答起來,你硬是知道不可能會就這麼簡單,於是,一參可能就數十寒暑;本書里反覆提及的概念,在文字的識認上,是統一而易懂的,但要握在自己手中,卻就不是這般簡單了。好在,書中提供了大量的練習題,且每一回都為讀者生動地透露了經驗中色彩情緒的起伏變化,這些無止境的情感對話,彷彿神話世界精靈般的描繪,遠遠超乎可以去強記的限度,絮絮叨叨的結果,印證了語言的終點,才是體悟的起點。
文中每每談到「靈性」,文字的理解上似乎是在指涉主觀意識,實則,它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探索人們如何屏棄自主意識,以大家同屬「客」卿的覺知,來看待色彩。因此,「經驗」是學習的主體而非「認識」,認識只會累積意識上的框限。這道理,如同我過去在西方常聽設計界講的:設計是不能教,只能學的。看著看著,原來色彩竟是有機物,這或許是作者之師Dr. Steiner送給設計藝術人最珍貴的禮物,將生命的尊嚴歸還給物,只有這樣,才能讓人與物的溝通全然發生,而非人們自說自畫,自以為是 —— 乃設計人最常犯的毛病之一。
色彩學是在培養學生對色彩更細緻的識認,這種識認,在Dr. Steiner、作者,以及慧芳老師的眼中,指的不是藏在記憶中的印象,而是讓色彩重疊至自己對生命的覺知,於是,色彩可以成為自己生命能量的延伸,屆時,創作將不再是一份苦差事。透過本書的引導,人在使用色彩已非重現自然,或複製視覺上的觀察印象,而是看到(體悟到)自然之心所造作的色彩如何茁長成型的過程。可以發現,色彩會找到自己該占的位置、大小、與誰為鄰,是親近地交融互滲,還是嚴審分際,都不遑多慮。
無疑地,要將成見放空,在(心)無所住的狀態下,去關照色彩的自性,去體認那個從「空無」出發的「有」,對於學生來講,是困難的,但若輔以本書「實驗」的程序,一如那些我在繫上瞥見的爭議身影,或許就見怪不怪了;若要融入課程,如實關照,就不得不放下成見。是的,擺脫「成見」,是本書經常出現的警語,對於我來說,這正是走出形式因襲最核心的前題(既核心,又居前),我不懷疑如果教師依循本書的理念,對各種演練做悉心的安排、實證下的應變調整,本課程可望創造一種新的學習典範,成為開發創造力課程的原型,幫助學生逆轉個人創作上的習性桎梏。自然,本書也沒有落掉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提醒如何區別性地做適性的體驗設計,因材施教。本書如是實踐,或許才稱得上是色彩教育的翻轉吧!
除了習題,讀者還可以特別注意文中提到諸如「當太陽在雙子座時,來到一日行程中的最高點;而在摩羯或雙魚座標上,會閃耀著不同的光芒」等細緻的色彩觀察經驗,會給周而復始的色彩練習,引入一道飽含生命的光彩,世界的形象倏忽生動起來。同樣地,每一章文首引述的Dr. Steiner的短語,也開人眼界。他總能站在尋常目光外的視角來跟你說身邊的一景一物,有那種一瞬間就讓我們的周遭鮮活起來的能力,這是什麼樣的心眼啊?!原來今天以前,我們都只是在自己的腦袋裡不斷複習著別人告訴我們的世界,重複前人的觀點來看世界,不知道呼吸之間、咫尺之外,盡皆是生命體在各自努力地生長著。
書讀完了,還沒動手,心中不禁升起一種疑問,書中所描繪的每種色彩的情感對話,是絕對的,還是相對於每個人可有不同呢?其中之道,但留讀者去關照。
朝陽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專任教授 王桂沰
附:上冊目錄
英文版序
中文初版序、德英版本差異
中譯緣起、中文譯者序
前言
第一章、線條,黑白線畫與彩繪
- 繪畫工具準備要點
第二章、中小學繪畫教育的建議
- 色彩對話-色彩心靈-色彩建構
- 氣質-色彩觀點-反轉練習
第三章、鍛煉之路的必要條件
- 單色練習
- 對極與升華
- 雙色習題
第四章、繪畫藝術對人類教育的助益
- 藝術發展歷程
- 人類發展歷程
- 藝術與人類教育
- 反思
第五章、三色習題
- 黃-藍-紅
- 進階習題
第六章、衡量數量與重量
第七章、Steiner示範的色彩習題
- 「自然氛圍」示範稿
- 自由中學示範稿
第八章、太陽主旨
- 「日升」與「日落」
第九章、地水火風四大力量
- 雙向反轉習題
第十章、何謂平衡?
- 大自然的力求平衡
- 人類的力求平衡
- 藝術需要力求平衡嗎?
- 當代藝術與人類
- 色彩轉化的習題
第十一章、空間方向及其固有品質
- 人的空間存有
- 畫面空間
- 「所有事物的衡量」
- 「德爾菲戰車駕馭者」
第十二章、樹的主旨
- 「密度」的習題
- 遇見底色的習題
- 習題前的預備
Gerard Wagner / Elisabeth Wagner-Koch簡介
Rudolf Steiner簡介
第一章、線條,黑白線畫與彩繪(德文翻譯稿)
二維平面繪畫藝術
現在購買:微店(首批到貨僅40本,依序發貨,現貨已售完,持續接受預訂,依序發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