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雖然是十多年前的體驗,但依然能讓我們受益。原文為繁體,轉為簡體過程,僅對個別人名做了調整。
作者:陳啟明(台中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配圖:愛默生官網
(三)主要課程(main lesson)
愛默生學院與其他華德福學校一樣,採用「主要課程」的模式。任何重要的主題或科目(subjects),都安排在主要課程時段(10:30-12:30)上課。它的特色是,一旦某個主題被排入主要課程時段,就會連續進行一周至四周(通常是兩周)該主題的學習活動。
例如,在第一階段里連續安排兩周「生活傳記」,接著是四周的「歌德科學觀察」等。在同一周里,學生可以全心全力學習單一主題或科目。這和一般學校每周排定多種不同主題或科目的課程設計方式,截然不同。
由於主要課程可以連續數周安排同一主題,因此某些專門領域的教師可以跨校在不同的師資培訓單位提供支持教學。無形中,對於專門領域教師缺欠的華德福教育系統,提供了極靈活的調度空間。
(四)學生製作課本
在華德福教育里,並不發給學生任何版本的課本。每次上課,老師都會根據華德福教育的課程總綱,去安排設計主要課程的內容。學生在上課時,將所學到的東西,用畫的、寫的方式,製作出自己的課本。愛默生學院也採用相同的模式,只發給學生空白的素描筆記本,讓學生記錄下所學的一切。由於每個同學對上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不同,製作出來的課本也不相同。不過,有個地方卻都是相同的,那就是我們的課本內容,一定是自己消化吸收之後的成果。
(五)藝術化的教學
在華德福教育里,每個科目的教學都會設法以藝術的方式呈現。施泰納啊認為,教育不該成為技術,而應該是一門藝術。老師應該設法讓學生經由操作、感動與思考的歷程,對所學的主題產生強烈的興趣,而願意繼續探索。在愛默生學院的學習過程里,我充分感受到藝術化教學對自己內在的衝擊。
(六)協同教學
「基礎學習」課程有一位主要教師(main teacher)、兩位協同教師,以及近二十位各專門領域支持教師,組成一個完整的教學團隊。
所有教師都是依專長安排課程,每周一下午召開教師會議,反省上周的教學並協調本周的教學活動,以確保整體教學的質量與成效。
每次由支持教師上課時,主要教師會在第一堂與最後一堂課出現在教室里。通常在第一堂課,主要教師會介紹新老師給班級學生認識,並陪伴學生上完整堂課。在最後一堂課里,主要教師會陪伴支持教師進行該科目的總結與回顧,每個學生有機會以口頭方式表達他在這個科目上的心得與收穫,給予支持老師一些回饋。
當學生反映他們與支持教師之間出現困難時,主要教師也會與支持教師討論,並在徵得同意下,參與課堂的活動,協助了解問題所在,藉以化解難題。
(七)溫故與知新
由於遺忘與記憶一樣重要,老師每次上課前,大多會讓學生回顧前次所學的習內容。這時,學生並不翻閱筆記,而是憑記憶,說出上次學過的內容。經過大家的發言,老師會將這些內容再整理一次,書寫在黑板上,幫助學生複習。所以,每次上課都會經歷「溫故知新」的過程。
(八)著重合作與分享
華德福教育反對競爭,強調合作與分享。學生之間,不會互相嫉妒、鬥爭,而是互相幫助與分享彼此的成果。在愛默生學院校園裡,沒有任何比賽活動,只有表演與分享活動,大家都能很快樂地學習。
(九)以展示成果替代書面考試
在愛默生學院沒有考試,但各種學習都很強調成果展示(presentation)。展示的方式相當多元,包括演戲、表演、演說、舞蹈、歌唱、呈現作品…等,完全由學生自己視其需要決定。
(十)崇敬與感恩
在愛默生校園裡,很注重培養學生對宇宙萬物的崇敬與感恩。每次用餐前,負責分配菜肴的同學,會先朗誦一首感謝大地的押韻詩,接著大家一起說「Blessing on the meal(感恩這餐飯)」。然後,才開始用餐。讓大家時常記得,對宇宙大地表達崇敬與感恩。對於每個人的生日也都很重視,班上經常為此舉辦慶祝活動,在學校的公告板上也會寫上某人生日的訊息,中午用餐時大家會一起為他唱生日頌歌,還會得到一盞生日燭火的祝福,真的非常溫馨。學校附近有農場,許多學生經常會到那裡探望小牛或小羊的誕生,感受生命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