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英國愛默生學院進修心得-華德福師資培訓課程的體驗報告(下)

(十一)分工維護校園

在愛默生校園裡,並沒有工友的編製,包括廚房菜肴準備、餐桌擺置、碗盤清洗、教室與校園環境整潔等一切工作,都是師生分工合力完成。每個人都有機會輪到這些工作,也可以藉此認識不同的夥伴,大家一起為美好的校園環境出力,無形中增進了彼此對學校的認同與一體感,也維護了美麗的校園。

在宿舍生活上,每個學生都會負責一項整潔工作,例如走廊、廚房、浴室、洗手間、洗衣房、垃圾桶等特定地點的清理工作。每一棟宿舍並安排有「室長」(house parent),統籌宿舍一切維護工作。每個人通常都是兩周清掃自己的房間一次,並同時更換床單。因此,宿舍一直都維持得非常整潔。

(十二)重視精神活動,遠離科技文明

在愛默生校園裡,一切講求自然與精神活動,盡量避免使用科技文明,因此沒有電視可供觀賞,也不鼓勵學生花太多時間使用計算機。在課堂或集會時,並不使用麥克風,每個人都直接用自己的原音表達,說話(speech)課變得非常重要。所有的表演活動,從不使用錄像機或錄音機,完全是現場表演。在小提琴、鋼琴的悅耳演奏聲,以及戲劇現場的對話聲中,讓每個人充分感受到精神層面的震撼與滋潤。

五、一些省思

經過將近一年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愛默生學院的師資培育課程採取「整體規劃」,不同科目之間的教師合作無間,形成一個協同教學的團隊。這種作法值得國內師資培育單位參考借鏡。

(二)每日、每周的課程,配合學習的節奏加以安排。而主要課程時段的設計,讓學生可以專心學習單一科目的方式,值得探討其運用在國內教育的可行性。

(三)在教學上,兼采「溫故知新」與「成果展示」的方式,雖不是新奇的作法,但的確讓學習者獲得極好的成效,值得國內教師參考。

(四)愛默生學院的教學活動,通常採取「先讓學生有所『實作』,然後有所『感受』,最後再讓學生有所『思考』」的程序(即先「技能」、再「情意」、後「認知」的教法),是該校培養出學生多項能力的秘訣。目前,國內的教學仍偏重在「認知」層面,將「情意」與「技能」層面當成裝飾或附帶物。華德福教育由「實作與技能」層面著手的教學方式,頗值得借鏡。

(五)其教育強調引領學生「意識的進化」,在教學上藉由藝術性的活動方式,依序引領學生接觸「古地中海、埃及、希臘、羅馬、印度、中國」等文化,再引入「中世紀、近代、現代、當代」等文化的作法,對於幫助學生開展心靈與視野,幫助極大。就我個人而言,這是在愛默生學院學習中收穫最大的部分。值得思考的是,當前的國內教育在提升我們孩子的意識上,到底做了什麼?另一個問題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到底可以介紹那些文化內涵來開展學生的意識深度與廣度?

(六)華德福教育的課程規劃源自歐洲的文化背景,當我們引入國內時如何轉化,又如何與台灣本身的部定課程總綱接軌,使學生未來有能力進入國內大學就讀,這也是國內華德福教育重要的課題。

(七)台灣是重要的計算機科技產品生產國,許多父母、老師都急著讓孩子學習計算機,而教育當局也極力倡導信息教育與媒體教學,深怕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讓國內孩子的早年教育失去許多實作的機會,在動作與意志的發展上,出現不少問題。確有需要倡導華德福教育的七年發展論觀點,讓父母們了解孩子不宜過早學習計算機。同時,如何克服計算機科技對國內華德福教育的衝擊,亦是一個重要課題。

(八)華德福教育的成敗,繫於健全的師資。如何培育出良好的師資,是國內發展華德福教育的另一重要課題。根據我的經驗,遠赴國外學習不但耗費金錢,亦需克服語言障礙,實在不是最好的辦法。此外,根據英國的實施狀況看來,在一般大學設置華德福教育學程,雖然可以提供學位,但受到每學期修讀學分時數的限制,其教育訓練不如愛默生學院(每周上課五天)來得紮實。因此,如何將三年的師資培訓方式引入國內,成立類似愛默生學院的國內的大學機構,也是值得面對的課題。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