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傾聽的力量

傾聽,並不僅僅只是聽到對方所說出的話語,而是聽到話語背後所呈現出來的世界,一個沒有對錯,由對方所勾畫出來的世界。

作者:李宜蓉  出處:《琉璃光養生世界》2013年8月  配圖:pinterest

有時,我們所做的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是對別人可能產生很大的作用。

試著想一想:當有人不對你品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不試圖改變你,只是試著了解你的處境,

那種被接納的感覺,是不是很溫暖?

傾聽,看似微不足道,有時卻提供了對方一個可以充分表達痛苦或心聲的機會。

乍聽之下,傾聽似乎是件很簡單、自然的事,因為當我們與他人互動時,說話與聆聽是必要的過程。傾聽,並不僅僅只是聽到對方所說出的話語,而是聽到話語背後所呈現出來的世界,一個沒有對錯,由對方所勾畫出來的世界。例如,一個骨瘦如柴的女孩,對我們說,她好胖。我們直覺的第一個反應,很可能會說:「你已經很瘦了!」我們的動機也許很良善,想要幫助她,也許很中性,只是說出我們看到的。但是,我們不自覺地否認了那個女孩勾畫出來的世界,也讓那個女孩失去了對我們吐露心聲的機會。面對他人的痛苦時,尤其是我們親近的人,我們常常急於提出建議、安慰或是我們的想法。我們往往是想替對方解決問題,但是可能忽略了對方真正的需求。

剛開始從事心理治療時,我遇過一位男孩,他來找我的時候,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睡不著。」接著什麼也不說。我試著用各種方法問出他睡不著的原因,他都只是給我簡短的答案。我又試著提供他方法解決失眠,他很配合,但是都沒有顯著的效果。我想起以前一位督導跟我說,當我比案主還要努力的時候,那代表有些事不對勁。於是我停止各式各樣的提問與建議,把主動權交還給他。我對他說,這段時間是屬於他的,不論他想說什麼,或是不想說什麼,一切由他決定。不論他的決定是什麼,我都在這裡等著他。

接下來的兩次晤談,他都有出現,但是一直保持沉默。直到第三次晤談,他娓娓道來最近發生在他身上的事:他目睹了女朋友車禍的場景,而女朋友在送醫過程中,不治身亡。當時,他看似堅強,沒有留下一滴眼淚。他照常作息,照常與朋友出遊。周圍的親友都稱讚他的勇敢,鼓勵他的堅強。因此,他沒辦法在親友面前說出他有多震驚以及多傷痛。他一邊說,一邊流下淚來。整個療程中,我說的話並不多,我所做的是:提供他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可以毫無顧忌地說出他想說的、做他想做的,以及提供他無條件的關懷、真誠的傾聽他的心聲,讓他可以表現出他的脆弱。

真誠的傾聽

真誠的傾聽,不只可以幫助他人,還可以增進彼此的關係。我經常聽到有些父母對我抱怨說,他們的小孩有事都不跟他們說,只會說父母不懂,或是他們從來沒有真的在聽。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哲斯(Carl Rogers)曾說過:「當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試著用自己的觀點幫助及改變對方,讓對方用自己的觀點看事情,讓對方朝著我們認為好的方向前進。而我們很少體會到,其實在大多數的情況里,我們響應的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對方的需求。」例如:小孩沒有考上第一志願,我們可能努力的想幫助小孩改善成績,但是並沒有考慮到,到底那個第一志願是我們要的?還是小孩要的?真誠的傾聽他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能真誠的傾聽他人,我們需要先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價值觀,用心來體會對方。

傾聽技巧

首先,我們要了解我們傾聽的意圖是甚麼。是想真誠的傾聽,還是做相似的傾聽。在現今忙碌的社會,每個人都自顧不暇,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時間真誠的傾聽。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做相似的傾聽,例如:傾聽是為了讓對方喜歡自己、在等待機會發言,或只是不知道如何打斷對方。

如果想要真誠的傾聽,對於初學者來說,傾聽有一些基本技巧:

  1. 不要評論。例如:「你想太多了,事情並沒有那麼複雜。」
  2. 不要給建議。要看對方當時的需求,也許對方只是想要傾訴。
  3. 不要追問。不要因為自己想知道而追問,卻忽略對方的需求。
  4. 全神貫注地聽,了解說話者的感受與需求。

一般來說,我們做的傾聽是被動式的,其實傾聽也可以是很積極的。何謂積極的傾聽呢?就是用一種方式響應,讓對方知道我們有聽懂他說的話。以下是些簡單的技巧: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