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孩子的心目中,分辨成人是否愛他最重要的指標,不是我們對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給了什麼、計划了什麼,而是我們在與他相處時,當下所持有的情緒狀態。
撰文: 2018年6月30日
原載:人智學求學之路
以下,是一位媽媽為了了解自己十歲兒子內心的自我價值狀態,與其進行的一場對話:
媽媽:你感覺自己在爸爸心裡,是個怎樣的孩子?
兒子:很差很差
媽媽:為什麼?你哪兒差了?
兒子:寫作業很差,我總是跟他說我能好好寫,我也想好好寫,但最後我總是做不到。還有,我只要一看我爸的表情,就知道他有多煩我。
媽媽:那在姥姥那兒,你感覺自己是個怎樣的孩子?
兒子:還行吧,中等。
媽媽:為什麼是中等還行?
兒子:因為我沒有常常幫姥姥洗碗,只是偶爾洗一下。
媽媽:那在你自己那裡,你又是個怎樣的孩子?如果滿分100,你給自己打多少分?
兒子:很好,能得150分。
媽媽:那在媽媽這裡呢,你感覺自己是個怎樣的孩子?
兒子:好的不得了,能得一萬分。
媽媽:你剛才還把媽媽氣得不行,總是動不動就挖坑讓媽媽跳,媽媽正想踹你小屁股呢,你怎麼還這麼感覺良好?
兒子:因為你一直在笑啊,不管你說了什麼,我只要看你的表情,就知道我的表現如何了……
原來,在孩子的心目中,分辨成人是否愛他最重要的指標,不是我們對他說了什麼、做了什麼、給了什麼、計划了什麼,而是我們在與他相處時,當下所持有的情緒狀態。如果我們嘴上說愛孩子,卻常常對孩子皺眉、發脾氣,孩子內心感受到的,便是成人討厭他、或是對他不滿;相反,即便我們嘴上說,孩子很調皮,總惹人生氣,但如果我們表情愉悅、心境平和,孩子也能感受到,我們內心真實的狀態其實是愛他的。而孩子真實感受到的,成人對他的愛的程度,則直接一點一滴地塑形著孩子長大成人之後的自我價值感。
所以,當我們在大千世界裡,四處搜尋各種育兒寶典、教育箴言的時候,一定記得,我們眼前的孩子,才是那個最當下、最鮮活、最智慧,且一直用心在傳授我們教育真諦的人。他們不停地在提醒成人:愛孩子,不應該只是成人世界裡美麗的口號、理想和願望,它應該是一種決心,一種每個成人都應該帶著意識去練就的內功,即成人自己的「一顆寧靜平和的心、一雙能看見孩子行為背後之真相的眼睛,以及在此前提之下,有的放矢的『有為』或『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