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瑞典華德福之旅

幼兒園的保育工作

在瑞典的25天時間裡,我參觀了7所華德福幼兒園,2所華德福小學,1所普通的幼兒園。還參觀了活力生態農場、人智學社區、特殊需要人培訓中心。其中在愛迪特幼兒園4天,在若妮特幼兒園一周,在安娜斯蒂娜的幼兒園4天,我還參加了2天的瑞典華德福幼兒教師大會。

愛迪特的幼兒園有4個班級,2個托兒班,孩子年齡1-3歲,2個幼兒班,孩子年齡3-7歲,瑞典小學入學年齡是7歲。幼兒園總共25名孩子,7位成人,其中4位是主班老師,2位配班老師,1名廚師。廚師早上7點1刻上班,照看早來的孩子。主班老師7點3刻上班,下午2點半下班。配班老師來的晚,離園也晚。
若妮特的幼兒園,29個孩子,4個班級,兩個托兒班,每班4個孩子,2個幼兒班。一個班10個孩子,一個班11個孩子。每班僅一位老師,全園只有4位老師和1位廚師。幼兒園已經滿園,有幾十位孩子在等待入園的名單上。
安娜絲蒂娜的幼兒園就一個班,15個孩子,1位老師,1位配班,1位廚師。
我問托兒班的夏娃老師,一個人帶幾個孩子合適?她說最理想的是3個孩子,左手一個,右手一個,腿上再坐一個,而現在她帶的是4個孩子。愛迪特認為,有經驗的老師最多能帶5個托兒班的孩子。華德福幼兒園的比例通常是:3個1歲左右的孩子配一個老師,5個2歲左右的孩子配一個老師,7個3歲孩子左右的孩子配一個老師,4歲以上的孩子,12-14個孩子有一位老師和一位配班。
我發現托兒班的老師寧可一個人帶4個孩子,也不願2個人帶8個孩子,他們覺得孩子人數少,教室安靜些。愛迪特說越小的孩子不僅需要越多的照顧,也需要成人更多的關注,孩子還不懂與其他人分享老師的感情,他們想要獨佔老師的愛。尤其3歲以下的孩子,一個老師不能照看太多的孩子。一個孩子佔有的平均空間不能少於7平方米。

在愛迪特的幼兒園,孩子們來園後,先是室內自由遊戲和主課,然後是收拾玩具、晨圈。晨圈結束後,孩子們仍然坐在地毯上,值日生去拿蘋果,老師當著孩子的面,把蘋果切成幾塊,不削皮,孩子們也不用洗手,值日生把切好的蘋果分給大家。10點半是午餐時間,午飯後,教室的地板上鋪張羊毛毯,孩子們就躺在上面休息20分鐘。12點孩子們戶外活動,下午2點半離園之前,孩子們還要吃點心。個別孩子4點才能離園,由配班老師負責。
在若妮特的幼兒園,7點半孩子可以入園,正式入園時間是8點,自由活動和主課結束後,大約9點40分晨圈,10點10分是上午點心,然後孩子們到戶外活動,約11點40分午飯。12點半先講故事再休息。1點鐘孩子們起床出去玩,直到下午2點半家長來接。

我參觀的所有幼兒園,老師的年齡都偏大,比如愛迪特的幼兒園,老師年齡為:62歲、60歲、45歲、58歲,配班年齡為:57歲、20歲,廚師43歲。若妮特的幼兒園,有2位老師年齡50歲以上、1位45歲以上、1位35歲以上。愛迪特說幼兒需要年齡大的人來做老師,因為孩子需要媽媽的保護,中學生需要年輕人做老師,因為中學生需要朋友。
愛迪特幼兒園的20歲的配班是位小夥子,愛迪特對他很滿意,但也只容許他工作一年,她說年輕人要經歷社會,去面對各種不同的人和事物,這樣才能成長,才能選擇自己未來的道路,如果最終這位小夥子仍然願意做幼兒園老師,他將非常出色。
我感覺歷經人生磨難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一種平靜、包容、和藹的力量,他們對孩子說話極其溫和,可是很有權威。老師安詳地坐在教室里,是孩子們依賴的中心。愛迪特一個人最多帶過20個孩子,她說無論戶外、戶內,20個孩子時時刻刻在她心中,她在20個孩子的心中。有一次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全神貫注於玩耍,可是當愛迪特起身去某處時,孩子們馬上發覺,問:「愛迪特,你去哪裡?」做過媽媽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媽媽在一旁,孩子安心玩耍,媽媽一走,孩子就會不安。一位老師達到十幾位孩子的「媽媽」的境界,愛迪特說老師的內心需要付出許多的努力。

當初我辦園的時候,才5-6個孩子,3位成人在卧室哄孩子睡覺,不停地輕拍他們。後來,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一個老師可以哄二十個孩子睡覺,有的孩子很快入睡,有的孩子躺在床上1個小時才能睡著,也有的孩子,自說自話,久久不能安靜下來。照看孩子午睡的老師很辛苦,如何讓每個孩子儘快午睡是教師們常討論的話題。而在瑞典無論走到那個幼兒園,中午僅二十分鐘至半小時的午休,只有個別年齡小的孩子能夠睡著,絕大多數孩子只是安靜地躺著,時間一到就起床。老師們告訴我,有的家長特別叮囑:「千萬別讓我的孩子睡覺。」孩子在家通常晚上7點上床,早上7點起床。
瑞典華德福幼兒園一般沒有專門的卧室,他們覺得佔用一個房間做卧室太昂貴,不划算。

瑞典所有的華德福幼兒園提供的食物一律是有機素食,一位來自中國的媽媽李丹,當初是為女兒找一所素食幼兒園才選擇華德福,沒有想到她從此迷戀上了華德福,她說老師們從來不會考慮價格,只想到要給孩子提供品質最好的食物和用品。
午餐的內容周一到周五不同,但每周一的午餐是一樣的,每周二的午餐一樣,以此類推。我問老師,家長會提出要求變換午餐嗎?老師說不是我們不想改變,是孩子們不願改變。蔬菜會隨季節有所變化,但主食和做法是不變的。比如每周四是麵包和蔬菜湯,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只是蔬菜品種換一下。華德福老師不會說今天是星期四,星期四對孩子來說太抽象,他們告訴孩子今天是麵包日,因為每周四吃麵包。
9月29日是米迦勒節,傳說他是上帝的大天使,有一位年輕人要為人類戰勝惡龍,他向米迦勒求助,米迦勒從太陽那裡獲取光的能量,放進年輕人的長劍里,頓時年輕人勇氣倍增,一劍刺死了惡龍。29日因為是周六,周五是雷打不動的森林游,愛迪特的幼兒園就在周四慶祝米迦勒節,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做了一個象徵太陽的麵包,愛迪特說:「有的人做的是象徵長劍的麵包,我不喜歡,把『長劍』吃下去增加了人的暴力傾向,我選擇把『太陽』吃下去,老師和孩子們獲得的是太陽的溫暖。」
我多次看到幼兒園上午的點心是蘋果。回想我在北京辦園,每天的水果盡量不同,換著花樣,生怕家長抱怨我們給孩子吃的水果單一。其實最有營養的水果是當地產的時令水果,讓孩子感受到季節變化帶來的食物變化,而不是為了滿足口味,盲目追求多樣化,去消費反季節的食物。瑞典華德福幼兒園還把蘋果削成片,做成蘋果乾供冬天食用。
為了保持飯前的安靜,若妮特給每位孩子一點瓜子或一小塊胡蘿蔔。老師和孩子們總是一起共進點心或午餐,象是一大家人。愛迪特說華德福教育的理想之一,是建立一個人與人親同手足的社會,孩子在幼兒園裡看到和學習到的內容會影響他們將來的生活,食物端到桌子上是老師和孩子們共同分享的,而不是僅僅給孩子們的。中國有不少幼兒園,孩子吃飯時,老師在一旁照料,不能吃飯。老師心裡緊張,時刻準備幫助需要的孩子,孩子們也不太安心,老師在身後來回走動。愛迪特說老師就應該象媽媽那樣坐下來和孩子們一起享受美味的午餐,用餐的氣氛會變的祥和又寧靜。
無論是4歲的孩子,還是1歲的孩子,在我所看到的幼兒園裡,老師從來不喂飯。對於1-2歲的孩子,老師給予少量的飯,吃完再給,有時孩子吃不完,少量剩飯也是有的。在我自己辦園的經歷中,喂孩子吃飯是常見現象,一是生怕孩子沒有吃飽,二是看到某個孩子吃飯拖拖拉拉,別的孩子都吃完了,於是就想他喂幾口。看到瑞典的做法後,我覺得不給孩子喂飯,老師輕鬆多了。可能剛開始,孩子等待老師喂,但時間長了,就會明白吃飯是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吃飯時間拖得太久,可能他不餓,可能飯菜不合口味,老師到時間也得收拾餐桌,不能無限延長時間。即使孩子偶爾一頓沒有吃飽,關係不大。一旦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將受益終生
其實在正常的情況下,孩子是很願意自己吃飯的。有的家長過分溺愛孩子,每一口飯都是喂的,這麼做已經不是為了孩子的需要,而是滿足家長被孩子需要的心理,剝奪了孩子自己吃飯的樂趣。我曾經見過一個3歲的孩子,不知道喝水要把水杯端起來,吃飯時不知道要用勺子盛飯,因為家裡人從來沒有讓他自己喝過一口水、吃過一口飯。

在國內,每天確保孩子足夠的飲水也是保育的重要內容,每日需要的飲水量可以根據孩子的體重計算出來,個別幼兒園連孩子每天喝水多少次,每次喝多少水都要寫進家園聯繫本,孩子喝不完的時候,老師要鼓勵孩子喝。而在瑞典,沒有統一的喝水時間,甚至有的幼兒園點心時,也不一定要喝水,至於孩子能喝多少水就喝多少,老師從來不會說:「再喝一口水。」或者「把水喝完你才能去玩。」瑞典老師解釋說,孩子渴了,可以隨時去喝水。再說,瑞典的氣候比較潮濕,空氣里有足夠的水分,這也是不強調喝水的原因。

最令我感到驚奇的是孩子們點心前不用洗手!上午不洗手,我想在室內遊戲,手不臟,還能勉強接受。下午我特別留意戶外活動之後,孩子們居然也不洗手就吃點心!在若妮特的幼兒園裡,有天下午的點心是香蕉,我以為老師會把香蕉連皮給孩子,結果沾上泥土沙子的小手居然拿起剝好皮的香蕉就吃!還有一次,他們拿起麵包吃!在國內,一日三餐二點,孩子至少要洗5次手。國內傳統幼兒園的老師告訴我,孩子洗完手,兩手要舉起來,不能摸任何東西,我問如何把小椅子從桌子下拉開來,以便坐下?這位老師說用腳把小椅子拉出來。我想也許嚴格意義上是對的,確保孩子的手是乾淨的,但在現實中太難做到,除非強制訓練。而瑞典老師竟然不在乎孩子的手是否乾淨。
就洗手問題,我請教若妮特,她說她的母親在瑞士生活過,一切都要求乾淨、衛生,以至她小時候不能光腳在地上走路,母親有許多禁令,這個不許,那個不行,惟恐手髒了,衣服髒了。等她自己有了第一個孩子時,也是這麼要求孩子的。結果她和這個孩子都有過敏症,她帶孩子去看了人智學的醫生,醫生說:「沒有必要每次吃東西前洗手!」等她有了第二個孩子,就「不講衛生」了,反正不乾不淨吃了不病,孩子反倒更健康。若妮特認為現在患過敏症的人增多,可能就是太注意衛生了。她的班級只要求孩子午飯前、上廁所後洗手。戶外活動雖然孩子的手看上去臟髒的,但泥土、沙石、草、樹葉臟嗎?「不!我覺得一點也不臟!」若妮特說,「但政府是要求幼兒園的孩子勤洗手,洗完後還要抹一種消毒液。但在我的幼兒園,我不會這麼做!」

走進不同的華德福幼兒園,表面上看似乎不一樣,房間結構不同,擺設不同,但如果走進其他類型的幼兒園,對比之下就立即發覺華德福幼兒園的環境太有特色了。華德福教室的牆壁和窗帘是粉紅色,所有的材料是純天然的,娃娃和動物基本上都是老師自己做的,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我參觀過的3個幼兒園都是租用公寓的房間,即使象若妮特的幼兒園是單獨的一棟平房,但內部的結構和公寓差不多。若妮特的班級,一間卧室,卧室的床是上、中、下3層的,一間遊戲室、一間用於就餐和晨圈。有一個幼兒園在兩棟樓里租了3套房子,每套房子1-2個班級。最早我辦園時,租的也是3間一套的公寓房子,客廳是活動室,一間當作餐廳,一間用做晨圈和講故事,還有一間做卧室。那時我盼望有一天能有一間大大的教室,孩子所有的活動都在一個房間里,便於老師管理。這次看到瑞典的幼兒園也租用公寓的房子,看來我們只能接受現實給予的條件,關鍵是如何巧妙地利用空間。若妮特的幼兒園還緊挨著鐵軌,每天輕軌火車來來往往,他們已經和轟鳴聲共存了15年。
在一所普通的幼兒園裡,我見到教室里有大量的塑料玩具,地上寫著瑞典單詞,牆上貼著孩子的照片,教室給我的感覺有點凌亂,和華德福教室的氛圍截然不同。
無論哪個華德福教室都沒有圖畫書,也從來沒有看到老師給孩子們看圖畫書。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