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理解华德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相信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你教什么、怎么教更为重要。我还相信,你和孩子之间的连接比起服从任何体系更为重要。
撰文:2015年2月10日 博客:网址
周末的书法
这个月孩子们周末写的书法字有:“守中”、“仁义”、“向上”“信”,词组写十遍,一个字“信”,写十遍古代字,五遍简体字。
无论是书法还是写铅笔字,我对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期待。有位男孩平时写的字不错,可是周末的书法写得不理想。第二周他交上来的作业,还是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心想:“难道他只能写出这样的水平?”当我打开他的另外一幅作品时,明显写得端正多了。我诧异地问:“这张你怎么写得这么好?”他说:“是我妈妈要我重新写的。”
有的孩子因为不专心写出难看的字,我为他感到惋惜。我对家长说,家长在家里先把第一道关,不认真写的毛笔字,要求孩子重写。
从竖式计算到树叶画
一月份的三周是数学版块,我们学习了二位数加减二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及2、3、4的乘法介绍。
在上一个数学版块里,我特意介绍了简便计算方法,或者说一题多种算法。先让孩子们去想有哪些方法,然后我再归纳、解释、总结。比如:28+5=33,可以用手指头来数数,28加上5等于32。还可以把5分解为2和3,28+5=28+2+3=30+3=33。如果是:28+25=53,可以这样计算:28+25=20+8+20+5=40+13=53,十位数和个位数分开来相加。这个方法为竖式的加法计算奠定基础。
同样道理,减法题目,比如45—8=37,可以是这样计算:45—8=45—5—3=37,也可以这样算:45—8=30+15—8=30+7=37。第二种算法为竖式的退位减法奠定基础。
这次的数学版块的第一周,我们先复习了以上的多种计算法,然后,我介绍了不进位的二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不进位的二位数加二位数。连续2天的竖式加法后,我换了一个数学内容,寻找数字的规律,比如:
(1)、 15、4、13、4、11、4、()、()。
(2)、 1、3、2、5、3、7、()、()
(3)、 2 5 3
3 7 4
4 ( ) 6
诸如此类的题目,孩子们做起来觉得很好玩。这天正好贝丝老师进班听课指导,她的反馈是学习内容符合孩子的需求,孩子们学起来很高兴。
周四的课我介绍了人民币。讲述了元、角、分的关系。有的公立小学的教材是一年级下学期学习钱币,有的公立小学是二年级上学期前面的内容。我安排在上学期接近尾声的时候。周五我们做了一张习题,复习二位数的加法。
个别孩子会把进位和不进位混淆。不需要进位时,进了一位。需要进位时,又忘记了。这也是我不安排连续围绕竖式加法进行教学的原因。让孩子们放下一、二天,再回过头来重温竖式加法。
第二周主要是进位减法的教学。方式和进位加法的类似。有的孩子会混淆减法的退位和不退位。竖式计算时,个别孩子会把加法算成减法,减法算成加法。第二周也用了一次主课继续进行钱币的教学,一次主课讲解数轴。
华德福学校通常是三年级带入钱币的认识和计算,但澳大利亚的华德福学校也是二年级教的。我带入钱币的内容,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便于孩子做公立小学的题目,二是把所学的数学和日常生活结合。也许这不符合严格意义上的华德福数学教学进度,我想时代在变化,几十年前的孩子很少接触到钱的使用,如今的社会,有些孩子甚至在幼儿阶段就接触到钱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仅仅是学会认识钱币,更多的是100以内的数学运算。比如某个人有50元,有四样不同的物品,每种物品的价格不同,问50元可以买哪几样东西?
在课堂讲钱币时,特别希望孩子手里拿着钱币来运用,而不是停留在我的口头表达或纸面习题上。1月24日学校举办春节集市,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做20元、10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自制钱币。我们先唱民间小调歌曲《王大娘钉缸》,歌词有“如今要去王家庄”。我说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姓来涉及自己的钱币图案,姓李的做“李家庄”的钱,姓王的做“王家庄”的钱——。
一开始,孩子们对钱币的设计一点没有概念,有的孩子只在上面写几元、几角。我就做了几个示范,如何设计边框、布局、如何涂色来表明自家的风格。
这是其中一位孩子设计的钱币:
光有钱币还不行,我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钱币的使用。另一项家庭作业是用自然物品进行创作,比如用树叶、石子、树枝、废纸等,在集市那天用自制的钱币来购买同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