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华德福学校的师资聘任(之一)

编者注:从北京的山里搬到了浙江的山里,天地更大、土地更多、未来的家园更值得期许。所以近期延缓发文,今天奉上陈琪莹老师重新编校的系列长文(共五部分),原文标题为:“师资聘任(行文于2013年)”,为便于传播,在刊发时,改为:“华德福学校的师资聘任”,谨此说明。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陈琪莹
撰文:2017年10月27日

陈琪莹老师语:接下来要贴的文章比较长,我将分段贴出,以方便阅读,请依序浏览。原文行文于2013年,现今重新编校贴出,希望现在的华德福师资更受到保护与尊重。

公立华德福实验教育其中的一个危机,就是对师资素质的不尊重;师资常置性上的汰换(甚至以超额正式教师填补华德福教育中代理代课老师的空缺),造成了教学品质的不稳定与孩子心境上的浮躁──我们社会的思维太工业化/商业化,凡事只以利益、收效为导向:我们忘了孩子也是“人”,而且是“有灵性的人”;而当教育的对象是“人”,不是“物件”时,教育的品质才能真正产生质变。

华德福教育里,老师的本质远比老师的专业、学养、技巧、证照来得重要:教育中,老师不见得是老师,学生也不见得是学生;老师可以是学生,学生也可以是老师;师生的身份、角色其实没那么刻板、固定……如果少了这种柔软度与弹性,教学将不可能完整。

然而,一般/传统师范体系的制约与训练,容易造成大部份由其中养成的师资,彻底失去这种身份上的弹性,也缺乏跳出惯性的勇气──由于一般体制内教师的养成方式着重于“填鸭/灌输(永远给出答案、填出答案的教育)”,而一般人也习于用他之前被对待、被教育的方式与惯性来从事(日后的)教导;这种教法上偏狭与执着,无可否认,会对华德福教育产生不可弥补的冲击与伤害。

孩子在七至十四岁中,身体的主要发展是在心肺呼吸-血液循环-节律系统,教育方式以“情感”为主:知识上太多的“给”与“背诵”,容易造成孩子身体上无法顺利代谢的现象,而导致组织内的积累与硬化,形成日后关节上的病变(如:关节炎、痛风等)和脑力上的早衰与耗竭(如:二、三十岁白发出现,三、四十岁的健忘与重复等);孩子的神经发展在未臻成熟时就被强迫负载过多(overloads),将埋下日后精神上的疾病与隐忧。

〔补充说明一:换齿前,孩子的内在生成作用主要仰赖头部系统,所以婴幼儿的发展由头部起始;当孩子换齿后,头部系统的力量减弱,转移成幕后(background)作用,原先四肢与躯体的力量来自头部,此时转向(依赖)吸收外在营养的有机作用──小学阶段的教育必须促成一种介于“呼吸系统”与“内在器官(血液系统)”韵律之间的和谐;而循环系统的韵律、节奏也将由孩子摄入的养分决定。〕

〔补充说明二:孩子如果太瘦,表示孩子的呼吸系统无力影响(到)孩子的血液系统,必须透过音乐与说话训练,强化并加快呼吸节奏对身体的铭印。〕

“背诵”在华德福教育里不是不可以,然而一定得与“音乐感”和“流动性”相结合,并让肢体上的意志力帮着记忆;光凭脑袋的记诵,只会呆钝孩子,让孩子进入缺乏弹性与意识的眠梦状态,并且压抑孩子进入物质世界的好奇与警醒。

“音乐性”与“流动性(其中当然也包含着“切断性”)”在华德福教育里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整个宇宙就是音乐性的构成,人体也是:人会依据自己内在的音乐性架构出自己;也因此,一个人对音乐真正的认知与觉受,会透过他的骨架比例显现出来。

〔补充说明:内在感官(inner perception)对音乐的感觉并不借由视谱或声学来达成,反而是去经验星芒体的流动与存在──星芒体帮助人以“音乐家”而非“生理学家”的角度了解人体的构造。〕

如果一个老师的骨架比例并不能给人协调、舒服的感觉,就给不出孩子需要的音乐性滋养,因为他连对自己都给不起、给不出了:事实上,音符的“有”与“无”(“停顿”与“休止”才能真正让声音产生意义)帮助孩子建构出骨骼(的“中空”与“实在/实有”),“旋律/曲调”帮助孩子架构神经的传导与连结系统(神经结构与分岔就如同琴弦的变体),“节奏”则帮助孩子建立心肺活动(调节血液流向与作用)上的规律与健康──音乐的教育,就是灵魂的教育!

华德福教育很强调“灵性”的区块,以“延续孩子‘未生前(pre-natal)’灵性世界的教导”为基础来进行架构;然而现下许多老师却因着科学观念的污染/洗礼,不愿去相信“灵性”、“灵魂”的存在……这样的老师,面对自己无法认同的教学架构与内容,能传递多少?又能不偏离多少?老师愿意打破多少比例的自己,去成就一份连自己也觉得陌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愿意交出多少的自己,以一种谦卑与尊重,去面对浩瀚宇宙的奥秘与来到你跟前、接受你教导的孩子?……如果缺乏这种谦卑与尊重,再怎么高明、厉害,都只是“经师”而已,不配称为“人师”。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