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华德福教育师资培训心得(第二篇)

第四章:实作与练习

老师给了我们三个规则来泥塑,规则一是在圆球上加一个会引起你注意的部分,规则二是在圆球上压一个部分,规则三是不要没有掌握的部分,也不要过犹不及的部分。当分享成品的时候来临,就是脑力激荡的开始,延续上周的Mass & Shaper,这一周老师一件作品接着一件作品进行分析与一对一的讨论,在讨论中老师举了三支汤匙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

A汤匙精确、理性,功能论,把柄是把柄,汤匙是汤匙。

B汤匙精确中带着美感,具有汤匙的共通性,有整体性。

C汤匙太过自由。

A 汤匙有如工业时代,处处讲求精确、实用,但和B汤匙相较,就缺少美感,我们知道B汤匙是汤匙,因为它具汤匙的共通性,而且把柄和汤匙是一体的,C汤匙过于自由,每一个部分都强调独特性、强调平等,如果什么都可以是艺术,那就没有艺术。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知道艺术是有准则的,有共通性的。

Pütz老师修改大家的作品之后,感觉大家的作品长得很像,仔细想一想,因为相同的三个规则、相同的材料,而且大家的作品同样都给人整体感、可以移动的,而非坐在桌子上不动的、沉沉的,当下我们也许已经有了「共通性」。

泥塑这一堂课让我从做中学,学到如何和自己的「感觉」工作,既定的图像、想法、概念,反而会局限感知的能力,一个真正的个体是成为真的自己。泥塑课结束了,但整个思索过程中的震撼仍萦绕在我的心中,「什么是艺术?」艺术就像是第二支汤匙吧!艺术是美的、具整体性的、共通的,艺术品何以成为艺术?我想是我以后欣赏艺术作品时会对自己提出的提问。我知道我感受到了一些东西,但我还未能好好地回答这个问题,Pütz老师说过,他喜欢让学生觉得困惑,我想他达到了他的目的,而我感谢这样困惑的情境,因为越困惑越能令人看到问题,进而去激荡、思考。激荡的过程–很美,那是一条看清楚艺术的道路,也是凝聚捍卫艺术的力 量的历程。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