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蒲公英去远方——山田班简讯第十二期

每周的武术课,李老师都会安排分组模仿鸭子步、青蛙跳、单腿跳等,跑到前方某个位置再跑回来,这个环节是孩子们的最爱,一听说要进行分组跑了,他们欢呼雀跃。但有老师建议取消这项活动,因为助长了孩子的竞争意识。每节武术课我都在场,看到孩子对这小小“竞争”的喜爱,看到他们用全部力气去争取,为自己的组员加油喝彩。无论别人怎么说,我不赞成取消。

孩子们会比较哪个组跑得快,自己的组跑得快会欢腾。遇到犯规的孩子,有的孩子会批评指责。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无论发生什么,不要互相批评指责,分组跑的目的不是比赛,每个孩子锻炼了身体、坚持到底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因为分组而引起争执,那就取消这项活动。”至此,孩子们能够自觉遵守“不批评指责”的约定,偶尔有孩子忘记了,说某某不对,就有其他孩子提醒:“不要批评,要不然吴老师不让我们跑了。”

分组奔跑带有竞争的意味,但我们可以把不利的因素降到最低,让孩子们从中学习“团队合作与遵守规则”。

孩子能否告状?

有种观点认为,孩子告状不好,老师应该制止。我却不以为然,分享奶茶后,有一个孩子把奶茶里的配料黄米倒进洗碗池,好几个孩子看见了,跑来告诉我。这样的“告状”有何不好?我提醒了那位孩子吃不完或不喜欢吃,就不要再向老师要了。

有孩子乱扔垃圾,别的孩子看见了,告诉我,这样的“告状”我觉得也没有问题,毕竟孩子还小,让孩子直接去劝告是需要勇气的。有时大人之间都会不好意思当面提醒。有的孩子在别的课上吵闹,孩子们也会告诉我。因为这些孩子的吵闹影响了全班同学。

我觉得通过“告状”,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能够更好地让孩子们遵守班级的规则,比如不能骂人,不能越过户外活动的界限等。我不可能跟在每个孩子的身后,如果不容许孩子们“告状”,如何维护班级的共同准则?

一年级上学期有位孩子经常来“告状”,持续了一个多月,就再也没有告状过。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复杂的心理,企图通过告状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在《每个学生都是好孩子》的书中,阴山英男提到一个事例。“有一群女生欺负一个转学来的女孩,把她推进附近的河里,差点出人命。这群女生中的一位害怕了,告诉了老师。老师立即叫来带头的女孩,女孩承认了欺负人的事实。”我想遇到这样的情况,还得感谢告状的孩子。

可是这件事情的处理,却遇到了麻烦。“带头欺负人的女孩,却对妈妈说她没有欺负别人,被老师冤枉了。母亲冲到学校大吵大闹,那位老师不能说出讲出真相的女孩名字,‘被逼得苦不堪言’,最后关键事件不了了之。”

作者阴山英男感慨说:“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要处理孩子引起的事件是很难的。”我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我向家长反映后,家长询问孩子,说的又是另一套。

“近年来,孩子一旦惹出问题,就会有人批评学校的教育有问题,学校采取强制性管理等等。——因为是孩子,自古以来就会发生一些和朋友吵架,破坏大家一起定的规矩等。只是现在和从前不一样,一是欺负别人等事件的性质变得严重起来。二是,即使有人指出自己不好的地方也不想承认。”

“总之,教师即使把发现的问题跟家里转达,孩子回家也会为了不挨批评而找很多借口。这样一来,父母就不再相信教师的话,而是相信自己孩子的一面之词。如此,教师的教育也就变得困难了。”

在《简讯十一》里,我写道“以前是老师打骂孩子,将来是学生打骂老师”。不光是中国,日本也是如此:“校园暴力过激的那一阵,在我附近的中学,曾经有位老师身受重伤,差点失明。还有位高中女教师,说她刚上任,有人告诉她,新来的教师一个人进空教室时,为防止被袭击,要从里面锁上教室门……”

阴山英男认为:“不管理由如何,这样的事情也并不因为是孩子做的就可以原谅。”我深有同感!

最近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欺负凌辱同胞,“扒光衣服、用烟头烫乳头、用打火机烧头发、强迫吞咽沙子以及剃掉头发逼她吃掉”等。根据美国的法律,同时涉嫌人身伤害和严重侮辱人格的两类罪行,不仅要缴纳天文数字的保释金,还面临6项重罪起诉,最高可判终身监禁。媒体认为“同样这些行为在中国,结局可能会大不一样。据相关报道,类似新闻在中国学校中非常普遍,处理结果大都不痛不痒,甚至只是简单的道德谴责和学校内部的纪律处分”。

溪头村

一年级即将结束时,我们组织了一次徒步。我打算二年级结束前也进行一次户外活动。这次我们选择了从化的溪头村,欧阳老师先去探路、了解住宿情况。7月3日周四午餐后全班出发,全班22位孩子,有20位家长陪同。

我们安排好住宿后,就去村边的溪流淌水。溪边游客们扔的垃圾很多,我不停地捡。男孩子见到深一点的水潭,迫不及待地跳入其中,玩得不亦乐乎。虽然山泉水很凉,但他们玩得十分欢快,等我到达水潭,孩子们纷纷说:“吴老师,怎么才来?我们等了你好久!”看到他们玩得起劲,我明明知道山泉水很凉,应该早点上岸,还是忍住了没有说。

家长在村里发现美味的艾叶糍粑,还给孩子们送来了。当地人做的糍粑真好吃,我们每天都去品尝,临走我还买了几块带回家。

去年我们去韶关牛鼻村游学4天,每餐都是家长和孩子们负责清洗碗筷、收拾餐桌。这次外出,每餐在不同的餐馆用餐,孩子们只需把自己的桌面清理干净、洗干净自己的碗。一位餐馆的老板见状,夸奖我们:“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们这样的孩子!”

第二天我们请一位当地人带路,沿着山脉步行了五个小时,由于前段时间的暴雨冲毁了部分山路,向导带着我们绕来绕去,而且部分山路很陡,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跑在最前面的是一群男孩子,落在最后的是一群妈妈。一位妈妈说:这次孩子高兴了,妈妈却累坏了。

我提前告诉孩子们,步行途中不能打闹。住在旅店要尽量保持安静。为什么?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别人着想。我们来到大自然的怀抱尽情玩耍,是否也能为大自然做些什么?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方式。

我准备了好几个大塑料袋,边走边捡垃圾,有些孩子和家长也来相助。山上的垃圾多得捡不完,只能尽力而为。溪头村已经变成广州人的一个旅游景点,可惜没有人来清理满山坡的垃圾。

翻过大山,孩子们又累又渴,见到有卖凉粉的,家长们纷纷给孩子们买来吃。每份凉粉都是用塑料小盒装的,我心想刚捡了那么多塑料垃圾,这下又产生了几十个塑料盒。我不忍心阻止家长去买,也许下次我可以建议大家不去买塑料包装的食品。

第一天晚上,我们到村头散步,出发的路上,孩子们吵吵闹闹,走得特别快,家长都跟不上了。返回的路上,我请每位家长牵住2位孩子,所有人必须保持安静。我们足足走了20分钟才回到住处。第二天我问孩子,当我们安静走路时听见了什么?“听见蟋蟀的叫声”,“听见水流的声音”。是的,当我们安静下来,夜晚的虫子开始鸣唱。静静走路的感觉很奇妙,尤其是和一群孩子在一起!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上写道:“由于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入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的理解做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所以说,我们最初的哲学老师是我们的脚、我们的手和我们的眼睛……”我想还有我们的耳朵。

在溪头村的晚上我照例给孩子们讲故事。我特别选了两个和星星有关的故事:藏族故事《星星的由来》、希腊神话《天琴座和俄耳甫斯》。可惜二个晚上都是阴天,只看到个别的星星,其中就有启明星。

《天琴座和俄耳甫斯》的故事里讲到了七弦琴。孩子们很想知道七弦琴是什么样的,我根据网上的图片画了一个七弦琴,早上的小练习做完后,孩子都愿意画七弦琴。

六只天鹅

本学期讲的最后一个故事是格林童话的《六只天鹅》。最小的女孩为了救六位哥哥,整整六年不能笑、不能说一句话,还要缝六件衬衫。这个情节和俄耳甫斯为了救妻子欧律狄刻不能回头,有类似之处。遵守诺言,实现愿望,违背了诺言就失去了唯一的拯救机会。

讲述时,我删去了《六只天鹅》原文中倒数第二句“刁钻恶毒的老婆婆受到了应得的惩罚,被捆绑在火刑柱上烧成了灰烬”。这位老婆婆是国王的母亲。我改为:国王的妈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做错事情了,一个人离开了王国。这也是中西故事的差异之一,西方故事的最终结局,往往是把“恶”消灭了,而东方故事往往是把“恶”赶走了。我改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妈妈再怎么邪恶,儿子也不能把她烧死吧?即便故事中的人物具有象征意义。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