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除了规范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请给孩子自由
在娃得福行为规范中有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人、不伤害物。因此,帮助幼儿在吵架中说「不要」以表示停止,且一旦出口,必收到尊重!娃得福给孩子最大的自由,除非他们触犯规范三要素:
- 当孩子想做的事会伤害自己,例如天气很冷,他却不肯在户外穿上外套。
- 当孩子想做的事会伤害别人,例如吵闹、骂人或打人;所有健康的孩子都喜欢玩,也喜欢和别人一起玩,但孩子需要了解,火爆攻击是不被接受的,绝不可危及他人的健康及安全。任何争吵,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受到照顾,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苦恼被接受,对于攻击的孩子,应立即带开,对于受攻击的孩子应及时予以呵护、安慰。一个经常攻击人的孩子,会发现自己不受欢迎,同侪的排挤反而会是幼儿更大的困扰,我们应与家长合作,对他做个别处理,以帮助他适切的转化内在冲突。辅导之后,老师应引导孩子了解重新自我控制、勇于修正自己的能力是值得尊敬的。
- 当孩子想做的事会伤害物品,例如乱丢玩具或拿蜡笔在墙上涂画,大人就应该清楚坚定的说「不」(Grunelius, 1996, p. 29)。
帮助孩子,与孩子站在同一边,大人应尽可能包容孩子,应尽可能使他拥有自我发展的机会与经验。大人不要轻易介入孩子,每一次要介入时,应先停下来想:此时,是否真的有必要介入?孩子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若非得介入,应以游戏的方式进入沟通。因为当孩子沈浸在游戏中,大人介入容易产生抗拒。若不急于介入,孩子往往能安全的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孩子必须学习不要老是由大人来教他们如何公平游戏、如何重整混乱。(Wilkinson, 1993, p.66)。
请尽量减少说「不」:当大人越少说「不」,越少打断孩子孩子,幼儿即可学习更多、发展更多的能力。然而,当必须说「不」时,就应绝对清楚的说「不」,以使儿童了解生活中有基本的法规要遵守,不能任意独断、独行。例如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所不过是「玩玩」而已,去不去无所谓。殊不知孩子一直在观察大人,看大人如何做人、做事,甚至大人「想的」他也跟着「想」。上学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上不上学无所谓,那就是教导孩子「不负责任」!孩子需要学习负责任,父母不可小看生活小事,小事中常有重要的大观念。
(八)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
家长应如何管教儿女?有没有比较好的处罚方式?
处罚的目的在于修正行为,不在「给你个『苦头吃吃』,看你下次还敢不敢!」修正行为不一定要『吃苦头』重要的是修正行为!
规范的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健康的情绪、道德、精神与思想发展,引导儿童「正当行为的责任感」,引导儿童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体 (Oldfield, 1999, p.3)。如果幼儿不能负起正当行为的责任,处罚就成为手段,但是如果只是处罚,或只是宣布一个孩子作错事,这样,很少能真正帮助孩子。处罚绝不能伤害到孩子的心,处罚必须具有使幼儿『好起来』的特质,处罚的目标应是弥补错误、修正行为,比如东西砸坏了,那么,修理就是方法,如果一个孩子伤了另一个孩子,那么,一定要帮助他看到自己的错,然后寻求补救,也许需要向对方道歉,也许需要安慰对方,也许双方都需要道歉与安慰。 (Wilkinson, 1993, p.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