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將來,當疫情形勢平穩下來後,照顧孩子們的心魂,是我們下一個重要任務。我們要去療愈孩子們的創傷,通過藝術帶給他們生命力。」 有鄰工作室(公眾號) 治療教育網路藝術社群計劃細則 一、加入條件: 1
【專輯】小孩子與大孩子的歌
寫在前面的話:
我不是一個歌者。只不過內心敏感的人,時時處處都容易被觸動,然後就有了詩。
自小五音不全,從來唱不全一首歌,一是常常記不得詞,另外就是缺乏勇氣。後來長大成人,一點點的磨礪,勇氣多了,就敢唱了,沒想到偶爾還能打動聽眾,就更加的珍視生活和大自然降臨給自己的獎勵了。
陸陸續續的將這些獎勵變成文字,有好幾年,每天出門去樹林撿柴的時候,就肆無忌憚的哼唱給林間的鳥兒聽。後來有了孩子,就輕輕的唱著哄他入睡、陪他玩耍……有描述不盡的欣喜。給自己的孩子寫歌,再唱給他聽,這之間傳遞的,遠遠不是旋律那麼簡單,所以旋律並不優美也是無關緊要的,一旦用心,就會動聽起來了。
本專輯包含了2013-2019年的八首歌曲,將自己珍視的珠寶串聯起來,分享給有共感的朋友——小孩子與大孩子們。
教育在孩子發展上的任務
當孩子被喚醒了內在屬於他們真正存在的什麼,孩子才會在之後有完全「自由」的能力,而且清楚意識、完全清醒,因為知道自己的一生浩大到永無止境,自己就在無限的可能里……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9年11月2
此時的孩子們——致父母的一封信
願我們大家在這不安定和變化的生命中,在這特殊的時刻中找到內心的安寧,並將這安寧給於他人,世界,和身處這一切的孩子們! 編者註:本文是鄭岩老師面對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根據這些年基於對兒童的觀察和認識
和第三個七年期孩子工作要約(十四~二十一歲)Ⅲ
華德福教育完全沒有將人類設想成精密的機器,關於這一點當我們在討論教育孩子因果關係及外在世界適應力的課程時,華德福學校所有的行動都和其他學校產生非常大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是進入到第三個七年期也就是十四~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