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和第三個七年期孩子工作要約(十四~二十一歲)Ⅲ

華德福教育完全沒有將人類設想成精密的機器,關於這一點當我們在討論教育孩子因果關係及外在世界適應力的課程時,華德福學校所有的行動都和其他學校產生非常大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是進入到第三個七年期也就是十四~二十一歲的教育核心點。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作者:蕭語謙
撰文:2019年2月9日

曾經有位在中學任教的朋友和我分享一段他自己的想法,他說:中學教育就像是身處在山谷里一般,高中有清楚的一套對待高中生的對應方式,對於小學生同樣也是有很清晰的指導模式,但是面對中學的孩子們,大部分的老師都是滿滿的挫折感,尤其是面對中二、中三學生們的暴力事件,幾乎都是束手無策,最終不得不選擇視而不見的老師竟然是大多數!聽到這種感言令我忍不主直想,施予教育者(親師們)無非都是將孩子看成了人類機器,而孩子們對於這樣的現狀不過是無意識本能性的反抗罷了,特別是有些大人更是覺得如果不施予體罰的話,孩子的心靈部分將無法更強大成長的想法,他們認為如果對待這個時期的孩子太過溫和,那麼將使得他們越無法度,因此應該從外設定一個標準框架,好讓每個孩子都可以直接鑲在制定的框架里,這個可以做……、那個不能做……,然後讓其成為孩子們的生活習慣,如果這個時期無法好好的依照標準將孩子鑲在框架里的話,那麼等到這個孩子上了高中或是大學將會成為一位沒有任何能力的大人,因此為了孩子們好,為了孩子們將來有個健全及完美的生活態度習慣,中學時期應該要採取完全嚴格的教育手段,犯了錯就應該要施予嚴厲的注意或是懲罰,好讓孩子們謹記在心,這樣一來孩子才會越來越有規律及秩序;這樣的想法,大部分的人可能會覺得「嗯!沒錯!這是個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如果這麼想的人請仔細地挖掘自己內在對於人類高等價值的評斷無非就是【人的靈魂和肉體一般,都是極其精密的電子零件組裝而來】,甚至是精密到自己都常常忘記自己是台機器,因此才會認同如上述般所有一致化的機器管理是最恰當的教育手段。

華德福教育完全沒有將人類設想成精密的機器,關於這一點當我們在討論教育孩子因果關係及外在世界適應力的課程時,華德福學校所有的行動都和其他學校產生非常大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是進入到第三個七年期也就是十四~二十一歲的教育核心點,關於這一點讓我們來試著更深入的探討。

女兒的中學每兩年都會有一位從世界各地來派來外語支援的老師,去年派遣而來的老師是位德國籍的老師,她在日本支援教學將近十年,在這個人口只有兩千多人,中學全校教職員加起來不超過一百人的小村莊,一個來自德國的外國人和一個來自台灣的外籍媳婦很容易就自然而然成為好朋友(因為我們都是外國人!)經過十年左右對日本孩子的觀察,這位德國老師對我提到;她覺得日本孩子和德國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小學時期的德國孩子其實都非常的頑皮甚至可以直接說是很沒禮貌,例如,小學二年級左右的小女生從家裡出發走到學校為止的路上,她們最喜歡做的就是挨家挨戶地按門鈴,一按!然後咻~一下立刻跑走,或是躲在角落偷偷地看著出來開門的人傷腦筋的臉,對小學時期的孩子們來說這是他們最大的樂趣,然而這些很不禮貌的舉動通常到了十五、六歲左右,這些頑皮的孩子忽然之間卻變成很有禮貌很有教養的孩子,然後到了十幾歲後半段幾乎就都是很獨立的大人了,不只舉止變端正連說話方式都完全不一樣,這些變化幾乎是德國人之間擁有的共同成長軌跡,而她觀察到的日本孩子通常很少有這樣的激烈變化,小學時是很聽話的乖小孩到了十幾歲後半也還是很聽話的乖小孩,當然也有十幾歲前半段是很聽話的孩子到了十幾歲後半段忽然變得很叛逆的少數例子,但她認為絕大多數的日本孩子幾乎都很少有「激烈性的變化」!這位德國老師對我提到的例子其實無關是否為華德福教育的問題,純粹是一般性的觀察,但這個例子卻讓我想起在基督教里有所謂的「堅信禮」,也是在大約十五、六歲~十八歲時施禮,在基督教里從無意識信仰轉換成有意識信仰的過程即以堅信禮來迎接,這是個人格形成的重大傳授儀式,而這個儀式的時間點正好和我們所談論的十四~二十一歲的教育核心點幾乎是在同一個時期,這個變身讓很多孩子轉眼一變成獨立自主的紳士淑女。

當然在歐美諸國十代後半的暴力事件及犯罪也是時有所聞,吸毒的普及性更是有目共睹,但不管如何對於日本孩子來說(其實這裡可以說亞洲地區的孩子幾乎都雷同)十代前半到十代後半的孩子們的傳承啟蒙儀式幾乎很少見,因此對於每個孩子應該有的戲劇性變化、重大人格變化的本能性體驗,即使孩子本身想要親自體驗但學校社會卻在這時候嚴厲地越加壓制。現今在一般公家教育機關團體里所施予的一套標準模式,以大人認為的正確框架來框住孩子的教育手法,更是使得中學、高中生對上所述的戲劇性變化無緣,當然親師們更是嚴厲不允許有這樣的變化發生;然而對於華德福教育來說這種戲劇性的變化如果沒有在十五、六歲時發生的,那才是令親師們難以想像擔心的現象,因此對於十代後半孩子們心的變化,親師之間更是需要注意及關懷。

這些戲劇性的變化和我們之前談論到的因果關係以及和外在世界的適應行為都有很深切的關係存在,那麼如何融解這些戲劇性的發展呢?這裡我們先從因果關係來思考的話,我們就必須要接觸到最本質的部分,也就是我們必須要從Rudolf Steiner曾闡述過的「第八領域」來理解起,下一篇我再來舉有關「第八領域」的例子。

參考資料

  • Menschenerkenntnis und Unterrichtsgestaltung GA302
  • Die Erziehungsfrage als soziale Frage Die spirituellen,kulturgeschichtlichen und sozialen Hintergruende der Waldorfschl-Paedagogik GA296

關於第八領域可以先參考以下兩本

  • Grundelemente der Esoterik GA93a
  • Das Karma des Berufes des Menschen in Anknuepfung an Goethes Leben  GA172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