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基於適量閱讀的原則(過量的內容不利於消化),我們將長的章節分為幾個部分發布(每周五更新一篇),特此說明。本篇為第五章第三部分(更多內容請閱讀《自由的哲學》中文版連載專題頁)。如果您願意,請協助傳播;如果您喜歡,可以點文後的讚賞鏈接,請譯者喝杯咖啡或清茶。
特別說明:《自由的哲學》中文連載所有內容均由譯者授權發布,僅供學習,嚴禁轉載。
專題:《自由的哲學》中文版連載
出品:ChildLeaf Studio(子葉工作室)
第五章 對世界的認識(3/6)
[514] 同樣,宣稱感知所得的特徵之集合就是那個事物,也是不被允許的。非常可能的情況是:一個精神體在接收到感知所得的同時,也不可分離地接收到概念。這樣的精神體絕不會閃現如此的想法:概念不屬於該事物。他必然將概念歸於一種與事物不可分離的存在。
[515] 讓我通過一個例子來解釋得更清楚一些。當我水平地朝空中拋一塊石頭,我看到它會連續不斷地出現在不同的點位。我將這些點連成一條線。在數學中,我學到了各種不同的線條形態,其中之一便是拋物線。我知道,拋物線是由一個點按特定的法則位移而產生的。當我研究被拋石塊的運動條件時,我就會發現,它所運行的軌跡與我所知的拋物線是一致的。石塊沿拋物線軌跡運動,是給定條件的結果,且必然遵循於此。拋物線的形態,以及在此考察下的其他所有面向,都屬於整個現象。上文所描述的精神體,不一定要繞道思考,他被給到的不僅僅是在不同點位的視覺之集合,還有與此現象不可分離的拋物線軌跡。而後者是我們通過思考才將其添加到現象中的。
[516] 對象在一開始被給到我們時,並不伴隨著相應的概念,這一點並不取決於對象,而是取決於我們的精神機體。我們整個存有以這樣的方式運作:對於每一樣我們考察著的事物,它的實在都經由兩方面元素流入我們——感知的方面和思考的方面。
[517] 我是如何被構造來認知事物的,與事物之屬性無關。感知與思考間的分野,只有當我——這個觀察者——與事物面對面的那一刻才出現。哪些元素屬於事物,哪些又不屬於,這一點絕不依賴於我以何種方式抵達對這一元素的認識。
[518] 人是一個受限的存在。首先,他是處於其他存在中的那個存在。他的存在綁定於時間和空間之中。因此,一直以來被給到他的都僅僅是整個宇宙的一個受限部分。但這一受限部分,在其各個方向——不僅是時間性的,也是空間性的——與其他部分聯結著。倘若我們的存在是這樣與事物聯結著的話,那麼世界上的每一個「發生」,同時也是我們的「發生」。如此這般,我們與事物間就沒有區別了。但這樣,對我們而言就沒有個體事物了。所有的「發生」都一個匯入另一個,綿續不斷。宇宙看上去是一個整體,一個自身封閉的整體。在「發生」之流中,沒有一處是斷裂的。正是因為我們的受限性,才使事物看上去是單個獨立的,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比方說,沒有一處,紅色是作為一個單獨的屬性被分離出來而存在著。紅色在各個方面都被其他屬性所包圍,並從屬於此,沒有它們,紅色是不可能存在的。然而對我們而言,將某些特定的片斷從世界中提取出來並就其本身進行考察,是必要的。我們的眼睛僅能從一個豐富的色彩整體中,一個接一個地來把握單個色彩;我們的理智也僅能從一個緊密聯結的概念體系中來把握單個概念。這種分離是一種主體性行為,它基於這樣一個情形:我們並非與世界進程完全相同,而是處於其他存在中的那個存在。
[519] 現在最重要的是來確定,我們自身作為一個存在,與其他存在之間的關係。必須要將這樣的確定,與僅僅是意識到自身區分開來。後者是基於我們的感知行為,這一點就像是對其他任何事物產生意識一樣。對自身的感知向我揭示了自身屬性之集合,我將它們整合成我「這個人」的整體,正如我將黃色、金屬發光、堅硬等屬性,整合到「黃金」這一整體。對自身的感知,並沒有引領我超越本屬於我自身的層面。這一對自身的感知須得區別於由思考獲得的對自身之確認。這就好比,通過思考,我將一個分離的、對外部世界的感知所得,融入世界之整體中;也是通過思考,我將由自身獲得的感知所得融入世界之進程中。我對自身之感知,將我局限在特定的界限之內;而我的思考則與這一界限毫無關係。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是一個雙重的存有。我被限定在某個範疇內,並將其作為我「這個人」來感知;但與此同時,我又是一個來自更高領域活動的承載者,並由此定義著我受限的存有。我們的思考並不像我們的感覺和感受那樣具有個體性{individuell}。它是宇宙性的。它從每個單獨的人類那裡獲得了個體的印記,只是因為它與個體的感受和感覺發生了關聯。經由宇宙性思考的這一特別著色,人們彼此區分開來。一個三角形只有一個單獨的概念。它是被意識A的承載者來理解,還是被意識B的承載者來把握,對於這一概念的內容而言,是無關緊要的。它只是被這兩個不同的意識承載者以個體性的方式來領悟。
[520] 與此想法相對存在的,是一個人類難以克服的偏見。這一偏見無法抵達這樣的洞察:在我頭腦中把握的那個三角形的概念,同樣也是鄰人頭腦中把握的那一個。天真人認為他自己才是概念的建構者。因此他相信,每個人都擁有他自己的概念。去克服這樣的偏見,是哲學思考的一個基本要求。三角形這個始終如一的概念,並不會因為它被許多人思考過而變得多樣。因為,這許多的思考其自身便是統一的整體。
(翻譯:王欣 校對:伍丹)
◂ 未完待續 ▸
掃碼關注ChildLeaf公眾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