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們應該讓自己熟悉對人類天性的理解,我們也應該漸漸把這間學校帶到一個境地——孩子們都開心地來上學,孩子們喜歡來學校。我們不想追求任何不自然的事物。
本文由「三元生活實踐社」授權本站刊發,嚴謹轉載出自:魯道夫‧施泰納1919.8.31於斯圖加特
中譯:陳脩平
原載:三元生活實踐社
(三)真正的教育是使身、心、靈獲得根本的自由與獨立
我們不能只是膚淺地說:「我們想要教育人類。」更健全的方式是我們首先謙卑而誠實地問自己:「人類是怎樣的存在?而這存在如何呈現在成長中的人身上?」;我們不是去問政治或產業的領導者:「我們應如何教育人們,以使他們在社會上取得地位?」;我們也不是問:「政府機關要求我們教什麼,以使人們可以符合國家對公民的要求?」不,我們的問題朝向人性的普遍、一致性本質及其需求。是的,各位看到,在這方面,舊有的社會情況與朝向未來、更加人性、更符合社會性的要求之間是衝突的。
今日,國家在特定年紀時接管了成長中的人——孩童。國家想在更早的年紀接手管教,但是年幼的孩子需要把屎把尿等,這些臟污的工作和身體照顧是國家處理不來的。國家把一段時間內的養育和照顧工作交給父母。等到孩子長到夠大、不再需要清理那些臟污時,國家就接手並獨斷地決定要灌輸給孩子什麼。當然,國家灌輸給孩子只是那些職場需要的養成教育,國家在人民身上遂行自己的意志。人們甚至到成年之後還相當滿意自己一路以來所受的培養和教育。國家告訴人民:「各位會有終生職的工作,當你們不再能工作時,也會得到退休俸的保證。」退休這個概念是某些領導階層的人視為理所當然的。由國家主掌教育的角度來看,他們預期人們要屆齡退休。這些人也預期國家要透過宗教課程的老師來照料人民的心靈,人們的心魂不需要做什麼,因為教堂會幫大家做完需要的工作。他們預期教會能提供死後所謂的「心靈退隱、幽居」之地。今日,每個人就是如此期待別人會幫自己做完所有的事。這是完全走偏了的、完全錯誤的教育所致之結果。
真正的教育照料的是使人們的身、心、靈獲得根本的自由與獨立。真正的教育照料的是讓人們走入生命。各位以為若去問人們:他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怎樣的教養?若我們去探詢人類的本質和人類的存有,我們會得到不切實際的答案嗎?不,剛好相反!事實上,我們那樣做是在教育人們強有力地活著、挺進生命中。在文法學校里,我們教育的人們在未來會通曉更多外在世界、實際生活所需要的事情。這些人會學習思考,這些人會學習正確地感受,這些人會學習恰當地運用自身的意志。我們想引入所有這些,讓真理和力量來主宰,而不是讓這句話——「我們應該正確地養育孩子」——空泛地飄在教育現場里。我們應該讓孩子成為真正的人!
要創造更好的社會條件,外在環境需要許多配合。華德福學校要為這棟美麗的建築奠下基石,也需要許多因緣的聚合。若各位在內心之中找到意義並且真切地說:「我們想要為未來的教育系統開疆闢土,成為先鋒。我們是第一批把孩子送來這兒接受教育的父母,在這樣的意義下,我們成為先鋒,我們把孩子交託在這未來的教育系統里,為著新的社會生活而努力。我們不相信一些外在的改變就能帶來更好的社會,而是改變必須發生在科學、藝術、教育的核心裡,才能實現人們所期盼的人性化條件,我們秉持此信念而成為這條道路上的先鋒。」這會是一幅多麼美的圖像啊。
現在的人們如何想像事情是怎麼形成的?社會化是應該的,但是大多數人即使是很誠懇地談到社會化時,他們想著:「我們已經有大學了,大學裡在談的事情都是對的。或許我們需要稍微調整一下大學教授在外面社會裡的地位,但科學本身是不容置疑的。」中學、高中、貿易學校等——人們並不認為外在生活是從這些學校里造就出來的。但是這些學校教育出來的人創造了外在生活。人們至多想著,我們應該把現在初等教育的做法調整一下。人們若說「必須提供免費的教育」,那是自我欺騙。我想知道事實上要怎麼能做到這件事。這只是自我欺騙,因為教育一定是有成本的,我們需要支付那成本。它不可能是不費代價的,只有透過租稅或其他做法的欺騙才有可能做到。人們創造出這樣的說法,在實際上是毫無根據的。
人們認為要在組織的這邊或那邊做些改變。我們必須由上到下推動基本的變革。我們需要不同的師資培訓、在學校里注入另一股精神、甚至另一種愛,不同於現代複雜的教育體制和教職員所帶進學校的。不幸的是,太少人做如是想。若各位在這件事情上成為先鋒,若各位認同為了更好的人類未來,我們必須革新教育系統,若各位帶著愛心、關懷、理解參與這樣的變革,就是對全人類的重大奉獻。各位越想參與、越關心華德福學校里發生的事,教職員團隊就能越好地與各位一同工作,各位的孩子就會得到越好的發展與祝福,而這也是未來全體人類的發展與祝福——至少在我們可以預見的範圍內。
人們可以獨自一人發展出一些理念,也可以寫下這些高見。這些想法可能美麗深刻,令人喜悅。是的,人們可以單獨發想抽象的理念。但是,要付諸實行的理念,像我們這個新的教育系統,我們需要來自世界的理解。特別是想要送孩子來華德福學校的家長必須認識我們的理念。
莫特先生談到他的責任,他說的沒錯。我們肩上的這份責任其實還要超過更多。我們在籌備這間學校時,都意識到了這份責任,我們也會一直記著這份責任。建立華德福學校的理想是激進的,當我們朝著理想工作時,這份責任感一直在心上。扛起這個理想,我們就必須去打破最廣層面上的各種偏見。現在,要知道如何適當地教育孩子,特別是在文法學校里,真的是很不容易。空洞化的口號造成了大混亂。
「我們應該透過玩耍來教育。」中產階級的母親特別抱持這樣的信念,她們出於某種特定種類的愛——或可稱之為寵溺的愛——而格外關注她們的孩子。從一個角度上看,我們或許可以秉持著某種權利而強調教育不應該變成孩子的苦差事。基於這樣的立場,人們說教育應該「好玩、有趣」。我們都很清楚,在教育中應該把玩樂和工作放在一起,兩者之間要有適當的關係,才能為孩子預備好面對未來的生活。然而,我們也意識到讓孩子玩耍到像在訓練動物那樣,已經不是玩樂了。這樣的玩耍常見於當今的學校里,用像訓練動物的方式一樣在玩,就如我們之前談到的以迂腐、拘泥的方式反覆操練、填鴨。真正的玩耍只能誕生在自由之中。然而,玩耍必須和另一種活動交替進行,孩子才能學會嚴肅的工作,他們才能面對生命中繁重的工作。我們不是用空洞的口號在工作。我們需要有玩樂的時間,也有工作的時間。我們判斷每件事都以成長中的人——孩子——外顯出來的天性為依據。
就像我們應該讓自己熟悉對人類天性的理解,我們也應該漸漸把這間學校帶到一個境地——孩子們都開心地來上學,孩子們喜歡來學校。我們不想追求任何不自然的事物。孩子應該要有假期,認為孩子在假期間還要去學校上學而不是玩耍,這是不自然的。我們也不會愚昧地相信在經過數個禮拜的假期玩耍後,回到學校的第一天,孩子就會正襟危坐地乖乖上課。我們會認識來到這間學校的這些孩子。然而,一段時間之後,透過我們與孩子建立關係的方式,他們會在學校里做學習的事,就像他們興高采烈地在假期中玩耍一樣。華德福學校的理想是孩子出於內在的力量做著他們應該做的事。我的目標不只是對孩子下指令。我們的目標是與孩子建立關係,以使孩子從我們的態度中感受到「我很開心做這件事,我很喜歡和我的老師一起做這些。」
當各位的孩子從學校回家,我們希望家長們也享受地聽著孩子分享學校里的事。我們希望家長喜歡看到孩子放學回家愉悅滿足的臉。我們如此期待不是因為想把生活變得像某種娛樂,而是因為我們知道當今社會裡有多少可怕的事情源自學校,而我們可以把教育做得不一樣。我們知道,若不本著良心開始新的教育,以朝向新的社會環境邁進,人類就會面臨更嚴重的挑戰。我們用所有可能的方法去實踐我所描述的教育和教養,不是為了討孩子開心,而是我們知道喜樂之心可以賦予孩子力量。
繼續閱讀:
給華德福學校家長的演講1919.8.31(四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