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讀書

《自由的哲學》中文連載:第四章 作為感知所得的世界(4/6)

配圖:魯道夫 ·施泰納

編者注:基於適量閱讀的原則(過量的內容不利於消化),我們將長的章節分為幾個部分發布(每周五更新一篇),特此說明。本篇為第四章第四部分(更多內容請閱讀《自由的哲學》中文版連載專題頁)。如果您願意,請協助傳播;如果您喜歡,可以點文後的讚賞鏈接,請譯者喝杯咖啡或清茶。

特別說明:《自由的哲學》中文連載所有內容均由譯者授權發布,僅供學習,嚴禁轉載。

專題《自由的哲學》中文版連載
出品:ChildLeaf Studio(子葉工作室)

第四章 作為感知所得的世界 (4/6)

[429] 「哲學家已清晰意識到的第一基本原則,存在於這樣的認識:首先,我們的認知是無法向我們圖景{Vorstellung}[i]之外的更遠處延伸的。圖景是我們能直接獲知和經驗的唯一;正是因為我們有這般直接的經驗,以致於即使最極端的質疑都無法奪走我們對圖景的認識。反之,所有超越我們圖景的認識——在這裡我所表達的是其最寬泛的涵義,即包含了所有跟靈心相關的『發生』——都無法免於這樣的質疑。因此,在所有哲學探討的開始,我們必須明確地將所有超越圖景的認識視為可質疑的。」

[430] 這是福克特{Volkelt}[ii]所著關於康德認識論一書的開篇段落。這裡所描述的,看似是一個直接的、不言而喻的真相,但它事實上是以下思路所導出的結果:「天真人」相信,他所感知的對象也確實存在於他的意識之外。而物理學、生理學和心理學似乎在告訴我們,我們的機體構造之於我們的感知所得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對於外在事物,我們除了通過由機體構造傳過來的內容之外,便無從知曉更多。因此,我們的感知所得是我們機體構造的「修改」,而非事物本身。這裡提到的思路,實際上被愛德華·馮·哈特曼{Eduard von Hartmann}[iii]描述如下:若從這種說法推導,必然使我們堅信,我們僅可能獲得對圖景的直接認知。(《認識論的基本問題》)[iv]在我們的有機體之外,我們會發現一些物質體和空氣的振動,這些在我們聽來則呈現為聲音。因此,我們就斷定,被我們稱作聲音的,其實只不過是我們有機體對外部世界運動的主體反應。以同樣的方式,我們發現色彩和溫暖也只是我們有機體的「修改」罷了。同時我們認為:這兩種感知方式都是通過外部世界過程的作用在我們內在引起的。而這些外部過程與我們對色彩和溫暖的自身體驗則全然不同。當這樣的過程刺激到我的皮下神經時,我就有了對溫暖的主體感知所得;當這樣的過程刺激到我的視覺神經時,我就感知到了光與色彩。因此,光、色彩及溫暖,都是我的感官神經對外部刺激的回應。同樣,觸覺傳遞給我的,也不是外部世界的對象,而只是我自身的狀態。從現代物理學的意義上來思考,物質體是由無窮的微顆粒——分子——組成的,這些分子之間沒有直接的接觸,而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在它們之間有一個空間,通過這一空間,它們以引力和斥力的方式相互作用。當我將手放在一個物體上,我手部的分子根本沒有直接接觸到該物體的分子,相反,在物體和我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而我所感覺到的該物體的反作用力,只不過是該物體的分子施加於我手分子上的斥力罷了。我是完全處在該物體之外的,並且只能感知到它對我機體的作用。

[431] 由約翰內斯·繆勒{Johannes Müller}[v]提出的所謂神經特殊能量論,可作為這一考量的補充。該理論聲稱:每一感官都有其固有的特性,以其特定的方式對外部刺激作出回應。如果視覺神經被施加一個作用,就會產生對光的感知,無論這一刺激是由我們稱之為光的東西產生的,還是由一個作用於神經上的機械壓力或電流產生的。另一方面,相同的外部刺激在不同的感官能引起不同的感知所得。從這一點似乎能得出,我們的感官只能傳遞在其自身內部發生的內容,而不是由外部世界來的東西。它們根據各自的屬性,決定了感知所得。

[432] 生理學也表明,我們不可能直接認知對象在我們感官上的作用影響。通過跟蹤發生在我們自身體內的過程,生理學家發現,即便在感官中,外部活動的作用也已經以最多樣的方式被轉化了。我們能在眼睛和耳朵上非常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兩者都是異常複雜的器官,在它們將外部刺激傳遞到相應的神經之前,已從根本上將其轉化。此刻,這些已被轉化的刺激會從邊緣神經末梢進一步傳遞到大腦。只有到了這,中樞器官才被激活。由此得出結論,外部過程在抵達意識之前,會經歷一系列的轉化。在大腦中所發生的一切,是通過如此多的中間環節才與外部過程關聯起來,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想像兩者之間的相似性。大腦最終傳遞給靈魂的,既不是外在的過程,也不是感官內的過程,而只是那些在大腦中的過程。但即便如此,這個最後的產物也不能被靈魂直接感知到。我們最終在意識中所得到的,根本不是大腦中的過程,而是「感覺」。當我感覺到紅色的時候,我的感覺與在我大腦內發生的過程沒有任何相似性。這個感覺作為一個作用結果出現在我的靈魂中,並且僅僅是由大腦過程引起的。因此哈特曼說:(《認識論的基本問題》)

[433] 「主體所感知到的,通常都只是他自身靈心狀態的「修改」而已,絕非其他。」

(翻譯:王欣 校對:伍丹)

◂ 未完待續 ▸

讚賞譯者

掃碼關注ChildLeaf公眾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和討論


[i] 關於Vorstellung一詞的翻譯,參見第四章(3/6)注釋[ii]。

[ii] Johannes Volkelt(1848-1930),德國哲學家

[iii] Eduard von Hartmann(1842-1906),德國哲學家,受叔本華唯意志論和謝林、黑格爾等德國思辨唯心主義的影響,力圖建立一種無意識哲學。(條目引自《外國哲學辭典》,馮契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

[iv] 《認識論的基本問題》/Grundproblem der Erkenntnistheorie,Eduard von Hartmann著於1889年。

[v] Johannes Müller(1801-1858),德國生理學家、解剖學家、魚類學家、爬蟲學家。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