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東西方文化的主要歧異

東方走的是「天」的原則,西方走的是「地」的原則——兩者都沒有中間「人」的原則。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6年7月16日

東方、西方是背道而馳的兩極。

東方的精神空間注重垂直的滲透,超越時空、物質之外;西方的精神空間注重橫向/水平的擴展,在時間中開展出遠近物質——東方注重血統、承傳,西方講究獨立、個人;東方拋棄物質形式(呼出)/逃離躲避,西方抓取物質形式(吸入)/耽溺執取。

補充說明:這也反映在國畫與西畫、東西方都市規劃等的格局上。

東方走的是「天」的原則,西方走的是「地」的原則——兩者都沒有中間「人」的原則。

東方非常崇尚靈性,認為凡是物質性的,都是虛幻/虛妄、暫時的幻相,如露亦如電;真正的真實,是心魂/靈性,所以人必須拋棄物質(當然也包括身體),追求心靈。

西方非常崇尚物質,認為只有物質性的存在,可被外在感官感知到、可被工具/儀器量度到的,才是真切的;無法驗證/實證的形而上(學),是一種虛幻,心靈只是古代人的訛傳與異想/臆想。

東方摒棄物質,以靈性為真實;西方摒棄靈性,以物質為真實——「靈性」成為東方的「宿命(論)」,「物質」卻是西方的「宿命(論)」;東方路西法,西方阿里曼。

東方世界的語言,因為強調靈性,常常含蓄而有言外之意,可以讓人無限聯想/遐想,也因此無法精確,需要捉摸與琢磨。

西方世界的語言,則隨著時間,流失當中靈性的本質,純粹到只剩下了語音與語意,而且是非常表淺的物質性。西方文化的靈性(特質)要從古老的語言本身/語源去找尋,不能囿於當代語言使用上的邏輯與慣性。

東方很在自己之內,所以靠著「團結」把「我」變大,相當國族/血緣主義;西方很在自己之外,所以靠著「侵略/并吞」把「我」變大/讓我獨大,相當個人/個體主義。

事實上,伊斯蘭與美國的戰爭,就是東方與西方的戰爭:以宗教/靈性對抗政體(國家)/物質——如果美國永遠無法那麼靈性,伊斯蘭永遠無法那麼理性/科學,這場硬仗就還有得打。

東方人的功課是:走出太沉浸於內在的自己,看向外面的世界,但這種對外在世界的看見,必須打破長期被文化制約出的世界觀/宇宙觀;西方人的功課則是:脫離物質性的外在思維,看向物質無法解釋與包含的部份,練習走向非物質。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