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教育的細節系列002:太需要耐心了

其實孩子在做這些活動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玩耍,在同時,孩子也在建造他們的內部世界。得到充分「工作」的孩子,內部世界也將更豐富,對於外界世界的接納和產生連接也更容易。性情也會少些暴躁和乖戾。

撰文:2010年3月16日  配圖:pinterest

「捕捉不難,難的是愛,太需要耐心了。」(聖艾克絮佩里《要塞》)

相遇並不難,一見鍾情並不難,生孩子並不難,難的是耐心。號稱愛卻沒有耐心,那號稱的愛肯定不是愛。

「愛是恆久忍耐。」(《聖經》)

為人妻為人母才在每一時刻體驗到耐心裏面的真諦。也慶幸在為人妻為人母之前,琢磨過這兩句相似的話。曾經和朋友通宵電話分享對這個「耐心」的理解心得。在這些交流中,這個耐心的道理刻在了骨子裡。每當缺乏耐心的狀態一出現,它們就會帶來警醒。

曾被告之孩子形成一天有規律的作息時間非常重要。於是到了八點如果孩子還沒有準備好上床,就會有些著急情緒。

有時候家裡來了朋友,孩子的上床時間就更會推遲。也會莫名的著急。不過很快我也意識到這樣的情緒不對頭。

當我先讓自己的情緒放鬆,客觀的來觀察孩子,我問自己,首先是大人先打破了平常的作息時間及其慣常的氛圍,在這種情況下卻只要求孩子「不變」,像慣常一樣進入慣常的作息時間是出於愛,出於對孩子健康的考慮嗎?

還有,時間的鐘點是死的,但是人對時間的長短感受卻是根據情況不同而不同。比如來了小夥伴,在闊大的場地跑來跑去孩子從來不會覺得無聊和累,時間似乎停止了;在乏味的街道上走,孩子很快就會覺得無聊和累,想人抱,甚至能很快進入入睡狀態。這些時候以鐘點為刻度來判斷孩子是否在有規律的作息之類是有道理的嗎?

後來,我試著,如果家裡來了朋友,就不強求也不嘮叨孩子什麼時候該睡覺了,只是觀察和陪伴,很自然就能從孩子微妙的情緒中判斷出什麼時候需要帶孩子入睡。

這樣,孩子幾乎是溫柔地被帶入睡眠狀態,表面上看孩子推遲了兩三個鐘點入睡,但是孩子的睡眠質量會得到保障,因為之前盡情地玩了,喜悅了,又在自然溫柔的氛圍之中入睡的,情緒安寧、滿足。

當然,這樣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太多地方需要耐心啦。

大約在孩子一歲左右時間,孩子會有強烈地渴望想要自己用勺子筷子吃飯,這個時候的孩子手還不穩和不準,自然會吃得滿地都是,甚至吃了很久也沒有吃進去什麼。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有極大的耐心仍由孩子折騰半小時到一個小時,而且要忍耐孩子可能會把整個餐廳灑上米飯和湯水。這樣耐心半年,孩子到了一歲半就能熟練地、胃口很好地完全自己吃一日三餐。這時候的三餐對孩子來說充滿了魅力,不僅僅是因為飢餓帶來的好胃口,對於孩子來說能用筷子夾起不同形狀的菜,就好似一場妙趣橫生的冒險之旅。所以在每一餐都會看到孩子容光煥發其樂無窮地享受最普通的食物。

我還觀察到如果上一頓吃過的菜,無論孩子是多麼喜歡的,到了下一頓興趣就會大大的減少。也許一部分原因是味覺上缺乏新鮮感,另一方面在運用筷子的挑戰性大大降低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在這個時期,孩子也喜歡把水或東西從一個容器倒到另一個容器,有時候一天會弄濕幾套衣褲,特別是在冬天,就特別需要父母的耐心。

其實孩子在做這些活動的時候,對於孩子來說不僅僅是玩耍,在同時,孩子也在建造他們的內部世界。得到充分「工作」的孩子,內部世界也將更豐富,對於外界世界的接納和產生連接也更容易。性情也會少些暴躁和乖戾。

兩歲半左右,小鷺對解紐扣、扣紐扣情有獨鍾,除非是特別難扣的紐扣,絕對不需要人幫忙,如果媽媽性急幫助扣了或解了,小鷺必定要自己重新來一遍。有時候僅僅解扣子都需要半個小時,從外面的棉衣、毛衣、棉背心、內衣服一層層地解或扣,全神貫注,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有時候扣錯了自己解開了重新來。當所有的扣子都扣好或解完,小鷺的臉上會在一瞬間開出一朵微笑的花來。媽媽看了,都覺得美妙極了,幸福極了。一開始,我還是不夠有耐心,主要是大冬天的,怕寶寶著涼。可是小鷺的意志很堅定,不論媽媽多麼著急不耐煩,她一點也不為所動,一心一意完成她的工作。幾次之後,我發現在孩子脫和穿衣服的過程中孩子根本就不會冷,因為孩子一直在用全部的心思和力氣在工作,手暖和得很。這樣我就更加放心了,一般就是在一邊讀聖經,一邊默默地陪伴孩子完成自己的工作。剛起床和準備要入睡時段如果身邊沒有媽媽,寶寶就不會有安全感,對於自己的工作興趣也會大大減少。有時候孩子醒了還需要一會兒時間躺在被窩裡,很安靜地躺著,似乎剛從一個陌生的世界裡醒來需要調整時差。這樣算起來,從孩子睜開眼叫媽媽到孩子穿好下床,前後大約會有近一個小時時間。針對這種情況,做全職媽媽就會容易耐心些。

那天和一個孩子在上華德福幼兒園的媽媽聊,說到孩子對她很不滿意,因為每天要趕八點半鐘上班,在孩子八點不到就要被催促起來,被催促著帶到學校。孩子的狀態也很沒有安全感,經常在幼兒園裡發生狀況,經常無緣無故地就煩躁和哭,給老師也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孩子的問題要得到解決,其實只需要媽媽更多一些的耐心而已。聽說這周這位媽媽已經在老闆那裡爭取了晚上班早下班的工作時間安排,過不了多久她孩子的狀態也許就會好起來。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