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最初是發表在第三期的《社會未來》(瑞士聯盟的三元秩序機構)上,1921年7月的《希伯特日報》上第一篇的內容是英文翻譯,在此轉載。很多英國讀者第一次遇到這樣一個問題:按照魯道夫·施泰納博士的判斷
【東、西方人類意識的異同】兼論人類意識進化如何結合華德福課程·之二
(早期的)亞特蘭提斯人看不到物質清晰的輪廓,只能看到色彩性的氛圍/氣宇(aura),邊際隱約而朦朧;後來事物的外表才漸漸上彩,開始呈現明確的輪廓。 編者註:本文是系列文章第二篇,請依序閱讀,第一篇地址
【東、西方人類意識的異同】兼論人類意識進化如何結合華德福課程·之一
真正的社群/群體是所有的人類,不分種族、派別、地域;狹隘的社群關係,走不向高遠的境地。知道自己就是所有人類的呼吸,自己也為所有的人類呼吸,用這樣的呼吸與觀照,拉大群體的定義。 編者註:關於東西方文化的
關於書寫的優美的再次學習與反思 ——再次回應台灣陳琪瑩老師並致以誠摯的謝意
編者註:昨天起床,就收到了陳琪瑩老師四千多字的回復文章,讓我驚訝於她的寫作速度——一切都瞭然於胸,而只是說出來而已。然後我將文章刊發,也發給文冰老師一份;然後到了晚上,就看到文冰老師說:「今天寒露,爬
字寫得優美與否不那麼重要麼?——兼與陳琪瑩老師商榷
我要問的是:漢字的書寫優美與否,作為一個中國的孩子來說真的不重要麼? 撰文:2016年10月4日 首發:玄鳥書屋(微信公號) 【上圖:我們書屋專註書寫的小朋友,能否從她優美的身形中看到那根貫通天地的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