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如何告訴(小小的)孩子親人的死亡

配圖來自pinterest

不要怕對孩子談「死亡」,以為孩子不懂或受不了。孩子和靈性界還沒切分到這麼開,孩子懂得靈性界大家「一體」的感覺。「死亡」只是一個過程,孩子不會害怕死亡,因為孩子也從「死亡」而來。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6年3月27日

要幫助孩子親近親人的死亡,而不是排斥與恐懼。孩子並沒有那麼「孩子」,孩子只是在現在的狀況下彷彿是個孩子而已。而只要是活在地球上的人,在心魂的本質上對「死亡」都有種或多或少的熟悉、接受與理解。

對於「死亡」,孩子也許未必有在認知上的理解,但一定有在心魂上的理解。

可以告訴孩子這位亡故的親人在很深地沉睡著,雖然在這裡永遠不會再醒來,但他∕她會重新在另一個地方甦醒,那裡也有好多「愛著他/她」或「他/她愛著」的人——朋友與家人……——等待著他/她,當然還有天使(群)。

那個地方,他/她只有類似現在身體的影像,但沒有身體/軀殼,所以之前困擾著他/她的病痛都不在了——現在的他/她很輕盈、很自在、很年輕、很健康,會是你見過的他/她最美好的樣貌。

他/她會回來看看你們,用著另一種(心魂上的)眼睛,特別是在最後一面。他/她會在空氣里,看著你們,也看著曾經的、另一個「他/她」自己;帶著滿滿的感謝,跟你們、也跟他/她死去的自己好好「再見」——如果你們哭得太傷心,他/她也會因為捨不得你們如此為著他/她,而無法好好離開、好好當另一邊世界的小孩。

他/她在這個世界上也曾經是小孩,就跟你(孩子)一樣;現在他/她選擇到另一個世界重新去當可愛的(大)小孩,我們就一起祝福他/她在那個世界好好長大,就像你會在這裡好好長大一樣。

〔補充說明:這些情節可以透過玩玩偶等家家酒的形式先跑過幾次,讓孩子熟悉。〕

其實對於亡故的人,當你們想念著他/她的時候,他/她也想念著你們;想念把你們牽繫在一起……你們心裡裝著他/她,他/她心裡也裝著你們:只要有著對彼此的想念,彼此一定會知道。

他/她會為著心愛的你們,創造出一個充滿愛的、光亮的空間,把他/她對你、對大家的愛與想念,用風、用雨、用變換的光影告訴著你們:風中有他∕她對你們的絮語,雨中有他∕她對你們的歌唱,光影中也有他/她對你們懷念與照顧的編織……——他/她並沒有離開你們,他/她仍與你們無形地同在。

好好跟他/她說聲:「再見!」——你(此指孩子)可以輕輕撫摸著他/她,就像從前一樣,在棺蓋還沒落上的時候——用微笑而不是眼淚……。因為他/她已經啟程,進行著一次不帶著翅膀的飛行,他∕她會飛向一個充滿光與溫暖的地方。

不要怕對孩子談「死亡」,以為孩子不懂或受不了。孩子和靈性界還沒切分到這麼開,孩子懂得靈性界大家「一體」的感覺。「死亡」只是一個過程,孩子不會害怕死亡,因為孩子也從「死亡」而來。

孩子會對「死亡」恐懼,往往是大人的灌輸、教育太成功了!

以平和的心和孩子說(親人)「死亡」的這件事,不要太情緒化。當你的眼淚是純凈的、平和的,孩子也會感受到深度的平靜;而「死亡」給人最深刻的教育,不就是死亡當中的莊嚴、祥和與平靜嗎?

教導孩子正視死亡,而不是逃避。

不要怕傷害到孩子而避諱提到親人的死亡;如果孩子之後是靠著自己發現這樣的事實,孩子將無法再信任「大人/成人的『權威』」,因為連「權威」都對自己隱瞞與撒謊。孩子會感覺當時的自己並沒有被家人容納、接受,因為自己被大人以「保護」之名隱形地排除在外。

「悲傷時,大家一起悲傷;欣喜時,大家一起欣喜。」這才是維繫家族情感的基礎細節——因為家族真的可以同甘共苦,所以家族是每個人最忠實的後盾。

「死亡」只是一扇門——正如「出生」,是我們進入地球的窄門——「死亡」是我們回到「更廣闊的自己」的另一扇門。只要通過任何這樣的門檻,我們就同意接受了某部分的死亡:在地球出生,我們同意先讓自己在靈性界死亡,換取物質界的出生;在地球死亡,我們也結束了自己物質性的存在,進入靈性上的整合與重生。

人,心魂可以不滅,這是更大的「完整」,也是「永生」的真諦——用祝福而不是悲傷,來看待這個莊嚴的過程。段落收束在句點,卻知道這只是一個段落的完成;句號之後,還有心魂另外的書寫,不會就此嘎然而止——因為,人的內在本質,從來就是一種「源源不絕」!

〔原始問題: 最近家中長輩因急重症病逝醫院,不知如何和很親的孫女(兩歲半)告知,從入院到過世,時間相當短,小孫女只知阿媽生病,還常常祝福阿媽快好起來,過幾天就是告別式了,孩子也會到場,請教老師該如何和孩子說明呢?〕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