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
這三周是數學版塊,第一周複習乘法口訣,學習了倍數關係,比如你有五個蘋果,我的蘋果是你的六倍,我有幾個蘋果?第二周,畫了十點圓,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繼續鞏固乘法口訣。第三周主要是練習乘除法的習題。
十點圓是這樣畫的:發給孩子們每人十個小石子,在主課本上擺放出一個圓形,十個點均勻分布。根據十個石子的位置,畫出一個圓,標明十個石子的位置。在十個點上分別寫0至9……十個數字。四的倍數,從0開始畫到4、8、12、16……,超過10以上的數,只需看個位數在哪裡,連線就畫到哪個點。4的倍數是順時針方向的五角星,8的倍數的逆時針方向的五角星。
3和7的倍數是十角星。2和8的倍數是五邊形。
一年級,孩子們畫的圓歪歪扭扭的。這次我讓孩子藉助於小石子來畫圓,就容易許多。整個過程我盡量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數字和形狀的關係。畫完後,在一旁寫上某個數的倍數。
在做公立小學二年級的題目時,有一道應用題:畫有36條魚,有7隻貓,每隻貓要吃到6條魚,問還差幾條?我解釋了幾遍題意,大部分的孩子還是一頭霧水,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我這樣來問:一隻貓吃6條魚,2隻貓吃幾條魚?3隻貓吃多少條魚?……7隻貓呢?6×7=42(條)終於能夠寫出這一步,已經有了36條魚,7隻貓要吃42條魚,還差多少條魚?孩子們又不明白了。
這是2年級上學期的課外題目,對於我們班2年級下學期的孩子,是否超出了他們的理解力?或是因為平時的數學練習太少?還是因為語文沒有學好,難以理解題意?
我們目前做的數學題目,已經比公立學校少多了,即便這樣,有些家長還是認為同一種類型的題目,只要孩子會了就可以,沒有必要反覆做。比如單純的計算題,孩子明白怎麼做就可以了。我覺得做數學題只是一種手段,來幫助孩子理解、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做題目還有助於培養孩子仔細、耐心、專註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孩子對於數學的敏感性。
日本人陰山英男老師在《每一個孩子是好學生》書中認為,「做單純的計算練習,具體能有多大意義?不過別擔心,川島先生的研究表明,集中進行單純的計算練習,會比做很難的計算題和應用題更能活躍大腦。而且,對數學的學習方法,他還作了如下記述:解答覆雜的計算題時,大腦的活動部位和解答應用題時大腦的活動部位幾乎是相同的。所以,我建議不擅長做應用題的人可以多做計算題,以此來鍛煉大腦。」
目前我沒有強調過心算或口算速度。陰山英男在小學實施百格計演算法,每天2張百格計算題,一張就是100道題。雖然很簡單的題目,比如20以內的加減法或個位數乘法,但是要有一定的做題速度。不過,從華德福教育的觀點看,會問「為什麼要做一定數量的計算題?為什麼要提高計算速度?這種做法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嗎?」我回答不了這樣的問題,也就沒有嘗試提高口算的速度。
周末作業
本來是每周五布置作業,現在調整到平時也可以做周末作業。比如目前的書法作業是每周臨摹《嶧山石刻》一頁,6個字,每個字寫五遍。一周中隨便哪天都可以寫,不必等到周末才寫。《千家詩》、《道德經》與《弟子規》,每周誦讀哪些內容,我也提前告訴家長。只有語文版塊的生字或數學的練習題目,要等到周五才能告知孩子。
有的孩子寫的書法,幾次被我退回重寫。我問其中一個孩子:「在書法課上,你寫得很好啊,為什麼在家裡寫得不認真?」他說:「沒有人陪我。」他在家裡寫作業,家長從來不陪伴。家長認為,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現在要家長陪伴,長大後就會一直依賴家長。可是我覺得,孩子尚小,自己無法約束自己,需要家長在一旁,這樣孩子才能專心寫作業。現在的陪伴並不意味著以後一定要陪伴。個別孩子無法讓自己專註,如果有家長陪伴,至少孩子散亂的心可以收斂一些,何嘗不好?
陰山英男認為:「經常會有父母找我商量,說孩子不在自己的屋裡寫作業。這正是孩子怕遇上自己不會的問題而不安,希望能有人在自己身邊的表現。這種時候,在飯桌上學習不也很好嗎?孩子在飯桌前一邊等著媽媽準備晚餐,一邊做作業,有不明白的問題就問廚房裡的母親(或是父親)。」陰山英男認為孩子逐漸能夠自主學習一般是在高年級以後。「因為這時他們開始覺得問父母也沒有用。另外,這種現象從智能發展的自立方面來講,也是一個自然的結果。所以,在那以前,父母溫和地跟孩子說『真努力啊』、『速度越來越快了』之類的話,是十分重要的。」
有時我問家長,你的孩子作業寫得不認真,你沒有發現嗎?如果我們要求高一些,他是可以寫得很端正的。媽媽說:「我發現寫得不太好,可是他不肯重新寫,我心一軟就算了。」
字寫得是否好沒有關係,因為每個孩子的寫字能力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認真對待寫字了嗎?認真做數學題,認真唱歌、吹笛子,我看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態度。
端午節後,每天早上誦讀時間,我要求孩子坐端正。以前我是說過,但沒有每天堅持去落實。現在我要做到每天誦讀時,注意孩子的坐姿,並不時地去提醒。這對我也是考驗。我的女兒小時候近視眼,醫生說每天要堅持按摩眼睛,開始幾天,我很認真地做了,可是不久我就疏忽了。連女兒近視眼這樣重要的事情,都會被我無力堅持而放棄。成人的堅持也是件很難的事情,但對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魔法花園
《魔法花園》是哈薩克的民間故事(選自《世界各地民間故事》作者 (英) 道恩• 凱西 譯者 戴賽 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故事講述了兩位好朋友發現一罐金幣,誰都不肯要,於是去找村裡的智者詢問該怎麼辦?智者的一位學生阿曼說,他想用金幣去買各種種子,把種子種在地里,變成一個人們可以休息玩耍的花園。在去買種子的路上,阿曼遇到有人把抓來的鳥關在籠子里,準備獻給國王。阿曼就用金幣買下所有的鳥放生。鳥兒們又飛回來幫助阿曼實現花園的夢想。
我仿照書上的插圖畫了一張魔法花園,孩子們可以參照我的畫,也可以自由發揮:
圍繞端午節,我講了白娘子的故事,分三次講完,每次大約要口述20多分鐘。孩子們非常喜歡聽,我也陶醉在這個故事中。這是中國味十足的民間故事,情節曲折、奇異、夢幻。我講了2遍,每次講到法海和尚鑽進螃蟹的肚子里,孩子們聽得興奮不已。結束後,忍不住議論紛紛:「法海和尚那麼大,怎麼鑽進去的?」「為什麼螃蟹只能橫著走了?」
美術課上,美術老師帶著孩子們畫了其中的一個場景。
帶孩子們閱讀的內容有詩歌:《童話》(作者:[捷克斯洛伐克] 斯拉德克 譯者劉星燦)、《小寶寶要睡覺》、《半半歌》、《小黃狗上課》、《小刺蝟》。故事:《祝你生日快樂!》(作者:(美國)艾許 譯寫:任霞岑)。
我發現自己有時不會寫字了。以前寫字,不用想就寫,現在寫起來,「嗯,有沒有勾?有沒有點?」比如「茶」,豎勾還是豎?我生怕當著孩子們的面寫錯字,越怕反倒更容易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