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間的欺負
5月的春假兩周,我看了日本電影《告白》。在一所中學的一個班級,班主任森口老師向學生們陳述最後的告白。她的女兒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森口老師認定女兒死於班上兩個學生之手。她宣布要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報仇。此後,森口辭去教師職務,一步步實施自己的計劃,……看完後,我無比震憾,深深沉浸在劇情和觸發的思考中。我在網上看了幾篇影評,最能引起同感的是筆名愛永的文章:《當你真正感到痛,才會知道「痛」是什麼》。(詳見:http://blog.sina.com.cn/aiyung)
兩位初中生竟然冷漠地殺害才4歲的小女孩,其背後的原因,是和整個社會、家庭分不開的。「法律的偏袒,家庭的溺愛,再加上學校的縱容,使他們無需為自己的犯罪行付出代價,甚至不覺自己有錯,並習以為常的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錯了,就是錯了,沒有任何借口;錯了,就應該為此付出代價。」
自從做小學老師後,我感觸很深的是,我們太多的去探討孩子做錯事情的原因,而忽視了他該承擔的後果或得到懲罰。比如孩子說髒話,有人認為,說髒話是天性,不容許孩子說,就等於壓制孩子的天性。比如說孩子上課隨便下座位或干擾課堂秩序,有人認為那是孩子的感覺統合或飲食有問題,需要治療。如果孩子有暴力行為,那是因為父母在家裡打過這個孩子。反正,孩子總是對的,有問題的一定是大人。於是,我們一再去理解孩子、同情孩子,以致縱容孩子,卻很少想過孩子身上也有惡的部分,需要成人的正確引導,孩子需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承擔相應的後果,或接受懲罰。
我曾經問過有暴力行為的孩子家長,家長說,他們夫妻從來沒有打罵過孩子。如果我們深究原因,肯定是有的,但因為有原因,難道就能默許孩子肆意去打罵或嘲弄同學而不受到任何的懲罰嗎?我們越來越同情理解行為不端的孩子,因為事出有因,那麼對於被欺負的孩子呢?我曾在書上看到過,嚴重的情況,被欺負的孩子會跳樓自殺。
美國杜博士寫的《培育女孩》一書提到學校里存在的欺負現象,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芭芭拉說欺凌「是醜陋和破壞性的行為。欺凌是有意識、故意、刻意以及敵意的行為。目的就是傷害他人,並在他人的痛苦中取樂」。書中還引用了一位媽媽的話:「那裡就像地獄一樣。欺負人的行為毀了她,她從一個快樂、易處的女孩變成了疑心很重的膽小女孩,……小孩子怎麼會有這樣卑劣的行為,而他們的家長也不去管一管?有些家長不僅不為受害的孩子出頭,反而因為希望自己的孩子合群而姑息他們參與攻擊行為。我看到很多教師和家長對這種行為熟視無睹。」這位媽媽的女兒年僅十歲。研究表明,如果負責監護的成年人對欺負行為立即作出回應,並讓攻擊者知道這樣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百分之九十的欺負就會停止。
杜博士還提到這樣的一種論點:「孩子畢竟是孩子……成年人應該遠離他們之間的衝突,讓孩子們自己平息衝突。」我也聽到過這樣的觀點,說是如果成人去干預,孩子們就學不到如何自己解決問題了。的確如此,但一定不要把這種觀點當成教條,任何情況下成人都不能干預。至少我是做不到的。當一個孩子A無理取鬧、咄咄逼人,或諷刺挖苦孩子B,B已經步步退讓、淚花閃閃,我必須站出來為B說話。我覺得這是身為教師的職責!也應是一位成年人的職責!
杜博士寫道:「如果一位成年人,看到毫無防衛能力的孩子正遭受同齡人對其身體或情感的攻擊,而依然袖手旁觀,我認為該成年人正在虐待兒童。」當一位女孩被當眾羞辱,杜博士說:「我會全力使用我的權力和尊嚴在這場戰鬥中站在她這一方。」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個孩子被欺負,是有前世因緣的,我曾遇到過一位19歲的女孩,她說她小時候不知為什麼總是打別的孩子,現在她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一想到被她打的同學,心裡非常的難過,甚至在夢裡都想回去對那些同學說聲:「對不起!」在我們看不見的另一個層面,也許存在著某種更深刻的原因。但在現實的世界裡,被欺負的孩子是會受到傷害的,如果在一旁的成人不做任何的反應,我認同杜博士的觀點——這位成人正在虐待兒童。
我接觸到一些關於孩子行為不端的論述,基本上都是談到背後可能的身體和心理的原因,家長養育過程犯的錯誤,談到如何進行藝術教育、治療教育來改善。直到我做了小學老師後才意識到,上述的論述是有局限性的,孩子的行為不端,也會與我們成人無法給與清晰的界限有關。
有一次說到孩子去別人家裡玩,是否可以主動提出想吃別人家裡的點心或水果。我覺得家長應該告訴已經上小學的孩子,不能到別人家裡要東西吃,即便是用詢問的口氣。有人覺得,我這種想法正是中國傳統壓抑孩子天性的做法,是導致專制獨裁的原因。
不容許孩子到別人家主動要吃的,就是在壓制孩子的天性,壓制孩子天性就是中國獨裁專制產生的原因。我想起上個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有位「勞改犯」不好好勞動,於是就被認定他不想大幹社會主義,不想大幹社會主義就是反革命分子。
何謂「愛」的教育?
愛永的影評還提到:愛的教育,真的是以「愛」為出發點嗎?電影中的年輕男老師,「他實行的就是愛的教育。他想和每位學生當朋友,……卻徹底成為每個學生心中的大笨蛋。」老師想受學生的歡迎,去迎合學生的喜好。「這樣真的是對學生好嗎?在他們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內在卻已開始反叛的階段,如果他們犯錯的時候只是苦口婆心地勸導,會有任何警惕作用嗎?……中國教育非常重視師生之間的倫理,強調『尊師重道』,現在想來不無道理,一個老師如果無法獲得學生的尊重,他講的話就起不了任何作用,又怎麼可能給學生好的影響。」
作者愛永回憶初中時學校開始禁止體罰,學生考不好或犯錯,老師只能口頭勸說。而他的老師卻認為:「我的班上沒有愛的教育那一套,錯了就該打,只是說一說,你們根本不痛不癢。不感到痛,你們不會記住錯。」最後,愛永的班在各方面都是全年級第一名。「想成功,就要付出努力,做錯事,就得付出代價,沒有人能輕易獲得原諒,這才是公平。」
後來愛永也當了老師,開始,總不自覺為學生的錯誤找借口,卻發現:你越尊重他,他越目中無人,完全不當一回事。當愛永改變方法,比如遲交作業一周扣十分,第二次就直接零分。效果明顯不同。「不替學生找借口,更不讓學生把老師的好當成無所謂的理由。太輕易的原諒,只會讓他們對錯誤沒有感覺。」
我對此深有同感。我也是把孩子們沒有準時交作業當作情有可原的事情,比如孩子還小,或者周末作業忘記在廣州的家裡了等等,於是我一再提醒孩子,有時一周過去了,還是沒有交。有家長提出:「吳老師,我的孩子不能按時交作業,你就罰他。」看完愛永的這篇文章,我就開始實施:周一該交的周末作業,到了周三還沒有交來的話,孩子放學後留下來打掃衛生。
「漸漸的,我們不再只看到表面光明的世界,而是真正處於陰暗之境,看見光影交織的世界中,善與惡如影隨形的真貌。我們不必強迫自己一心向善,如果惡也是本質的部分(包括後天被傷害形成的陰影)。」
我是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的忠實粉絲,我買了他的所有中文譯本。一年級開學沒有多久,我就推薦家長們去讀讀他的書。這次我想推薦的是他寫的《孩子與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性中善惡交織的真相。身為教師或家長,一方面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孩子,另一方面要讓孩子知道這個世界是有規則的,是有道德律令的——有神聖不可侵犯的存在!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培養全面發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於:教育者在關心人的每一個方面、特徵的完善的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徵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導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這個和諧里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分是道德。」
《弟子規》開篇就講到:「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孩子要先學習如何做人,有餘力再學習文化知識。
最好的東西不是獨來
我常常想起泰戈爾的話:「最好的東西不是獨來,而是伴隨著所有的東西同來。」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成長的自由,不能對孩子進行人格上的傷害,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但同時,我們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放縱孩子的行為。來自加拿大的莫妮卡老師告訴我,有一位資深的老師,從小是在嚴厲苛刻的管教下長大,當他自己做了父親,覺得應該讓孩子自由成長,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結果這個孩子到了小學階段,猶如一頭怪獸,前後被三所學校開除。直到家長把他送進一所嚴格管教的寄宿制的學校。
每個孩子不同,對待每個孩子,需要老師和家長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但最為重要的是: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是否全然地向孩子敞開,願意為了孩子而做出改變?
從簡訊之一到此篇,幾乎每一篇文章我都會涉及到孩子的界限。我推薦給家長的書,不僅寫在文章里,家長會上我也提。但究竟有家長認真去讀了嗎?讀後認真去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嗎?結合《為孩子立界限》、《勇於管教》、《弟子規》三本書,我請班上每位家長寫一篇讀後感。
我和孩子相處的經驗實在太少,接觸的家長也實在有限,但前面兩本書的作者,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思考、實踐,書上的例子和論述比我能夠表達的,不知要全面得多少倍。與其我嘮嘮叨叨,不如請家長直接去讀書。
我還給家長推薦過錢文忠老師的文章,他在一次演講中說:「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那麼,懲戒呢?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遊戲時間。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如果在全社會形成家長對孩子讓步的氛圍,以後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們的未來是很可怕的,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國未來發展的重擔的。」
只有當過老師的人,才能體會到錢文忠教授對於孩子教育的切膚之痛。
四月底我發給家長一份調查問卷,包括閱讀、家務等事項。有些孩子晚上九點才睡覺,我覺得太晚了,建議孩子最好是8點左右上床,8點半之前睡著。有些孩子早上是7點起床,我也覺得太晚了,建議六點或不遲於六點半起床。「一日之計在於晨」「早睡早起身體好!」
有的家長難以堅持周日至周四每天晚上六點之前讓孩子回家,難以讓孩子堅持每天做家務,這些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明顯的缺少界限,需要老師更多的提醒。
《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我感覺傳統的「師道尊嚴」已經不復存在,憑什麼老師說的一定是對的?以前是老師打罵孩子,將來是學生打罵老師。不用等到將來,現在已經出現學生打罵老師的現象了。尊重老師,有可能不尊重學生,尊重了學生,又很難做到尊重老師。既能尊重老師,又能尊重學生,人的本性很難走在「中庸之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