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子的用途非常多,上了優律詩美。全班25個孩子,我請孩子們用24個石子擺放一個圓。用另外一個石子,假想成自己,隨著音樂,你是如何饒過一個個同學的?第一次課,走的是半圓。後來走的是波浪線。
武術課上需要排成四隊,每隊6個人。(有一個孩子無法上武術課。)每次排隊,隊形不夠整齊,為了讓孩子們理解什麼是前後左右對齊,我讓他們把24個石子擺成四行。如下圖。我問:「現在你們理解了武術課需要排的隊形了嗎?」有一個孩子說:「我們又不是石子,石子是可以控制的。」我回答:「至少你可以控制自己做到。」
同時我們也練習了把12個石子分成2、3、4、6等分,每種情況每組有多少石子?把24個石子分成2、3、4、6、8等分,每種情況每組有多少石子?這是為除法做鋪墊,但還沒有引進除號。
當然,用小石子學習乘法也很方便。每個音敲4下,敲出五個音,就是四個石子一行,共五列。我就問:「二個四加在一起是多少?三個四加在一起是多少?四個四加一起是多少?五個四加一起是多少?」然後,我在黑板上寫算式,同時告訴孩子們如何用乘法來表示。我沒有用華德福的教學方式,講乘法小精靈的故事。
有一節課,我問孩子們,45+7=?有哪些計算方法?孩子們通過數數可以知道答案。但在講到7分解為5和2,把算式寫為:45+7=45+5+2=50+2=52。部分孩子對於第二步的理解感到十分的困難。33-4=20+13-4=20+9=29,把33分解為20和13,對於部分孩子也是難以理解,這樣的分解是為將來學習進位加減做準備的。既然不能理解,以後還會再次學習。
語文的學習
自11月17日開始,每天早上增加了《道德經》的誦讀,不到25分鐘的時間,《千家詩》和《道德經》各佔一半的時間。剛開始讀《道德經》時,讀得比較慢,孩子還不適應這樣的文體。最近我感覺到孩子們讀得不僅流暢了許多,讀熟一章所需的時間減少了。目前我們每周學習2章,周末在家把本周的2章各讀五遍。如果會背,只需一遍。12月6日班上有3位孩子和家長一起去參觀一所道觀,道長聽到孩子們背誦《道德經》,微笑著給予肯定。
《千家詩》里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能和季節相應的詩基本上都讀過了。五言律詩,適合孩子們讀的詩不多。每天早上我們唱誦《千家詩》已經成為習慣,我選的調子是佛教音樂「清凈法身佛」。過段時間,我打算帶孩子們讀《圖畫唐詩》。
結合《易水送別》這首詩,我給孩子們講了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沒有講全部的細節。再讀《易水送別》時,我讓孩子們去感受這首詩背後的感情,嘗試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一位媽媽告訴我,她在家帶幾位班上的孩子練習英語,發現有的孩子某句歌詞不會,或某個單詞發音不準。這啟發我,平時我們唱的歌,是否每個孩子都記住了歌詞?我們做的古詩填空較多,古文對孩子來說理解上是有困難的,填空時常常填錯同音字。歌詞是白話文,也許孩子們較容易理解。於是我就讓他們做了歌詞填空題。其中一首童謠,我讀給他們聽的。四首歌曲,其中一首是古詩。結果非常不理想。
分析原因,有幾個方面:1.歌詞沒有記住。2.學過的字忘記了。3.不理解字的含義,如「清泉」寫為「青泉」,「無邊」寫為「五邊」,「我們」寫為「我門」。「湖中」寫為「湖種」。4.我只是唱給他們聽,沒有一個一個字地讀給孩子們聽。唱的時候有些發音和說的有些不同。比如「我們的田野,美麗的田野——」一些孩子們把「的」寫為「地」。5.一旦填錯一個空,整個句子就錯位了。孩子就不明白後面怎麼填了。6.童謠較短,「小羊小,吃青草,吃了青草,長羊毛。羊毛白,羊毛長,打毛線織衣裳。」我慢慢地重複了五遍,還是有些孩子從「羊毛白」開始,沒有記住。也許這些孩子急於去填空,字寫得較慢,注意力全在寫字上,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注意聽完整的童謠。
隔了四天,我把同樣的內容,再次讓孩子們去填空。雖然有了明顯的好轉,但還是促使我去反思語文教學。我發現做得最好的是識字量較大的孩子。由於閱讀量大,也就容易理解字詞的意思。我感受特別深的是,孩子要在上下文中去理解字詞的含義。一位家長建議的,僅僅靠讀古詩和《道德經》,對於語文教學,還是有所欠缺。儘管在語文版塊的三周,我每天都給孩子組詞或組句聽寫,但要學好中文,需要有足夠的閱讀量來輔助。
於是,我請每家買一套林海音編寫的《中國寓言故事》繪本。這套書圖文並茂,我非常喜歡。再加上華德福的教學大綱里,二年級也是學習寓言故事的階段。
從下周開始,每天在家裡讀2遍同一個故事,連讀3天。一周讀2個故事。孩子學過的字,盡量自己讀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