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題目:歌德生平簡介和對施泰納的影響
講座時間:2014年10月
主講人:李澤武
文字記錄:王雪梅
編者注:以上信息為刊發時,編者整理而成。本文配圖為2014年冬日裡的歌德大殿。
一,自己為什麼對這個題目感興趣
自己對這個題目感興趣有兩個方面,一是緣起四個月前,即今年6月初自己在德國東部的魏瑪參觀歌德故居時,恰好西安小教培訓課程的美國的Tommi老師談到,西安培訓組織者想有老師來分享歌德生平和歌德植物觀察的課程,自己答應分享一些這個方面的內容。願意探究和分享的原因是一直自己對精神和社會生活方面,對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方面感興趣。《中庸》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而歌德可謂這兩個方面平衡發展的代表。拿他自己在《浮士德》里的話來說是:
在我的胸中,住著兩個靈魂
一個想從另一個掙脫
一個在粗鄙的愛欲中
以固執的器官附著於世界
另一個則努力超塵脫俗
一心攀登列祖列宗的崇高靈境
另一方面,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魯道夫·施泰納深受歌德的影響,施泰納本身在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都有卓越的成就。越想深入地了解華德福教育和人智學,就不能不去了解歌德。
二,我有敢於入世的膽量/下界的苦我要一概擔當(歌德)
歌德一生著述頗豐,而他涉獵的社會生活層面可以說無所不包,並且聲名斐然。他出生在18世紀中期(1749),去世時也已接近於19世紀中期(1831),他活了83歲。他生命中的頭35年,35歲之前他沉醉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寫下了比如《葛茲·馮·伯利欣根》、《普羅米修斯》、《少年維特之煩惱》等戲劇、詩歌、小說等,淋漓盡致地刻畫著情感世界。35歲之後,特別到義大利去旅行開始,他開始「看」外部世界,進行客觀觀察。比如植物研究,地質、地理、解剖等,他都有非常細緻的觀察。歌德的人文世界,詩歌、哲學想法、小說等,有著巨大的成就。也許是因為歌德在文學上的成就太大,把他在科學上的了不起的成就掩蓋了。比如科學研究上,他的色彩理論,即發現不同於牛頓光譜理論的明與暗的研究,認為光都是因為明與暗的交匯產生出來,具有思考性和啟發性。他還發現了大腦齶間骨。植物學上關於植物的形變,以及植物觀察,完全給予人們對世界認識的顛覆。按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的說法「世界給與人生以豐富的內容,人生給予世界以深沉的意義」(《歌德研究·歌德的人生啟示》)
確實,歌德的人生非常豐富,他27歲,1776年就成為魏瑪公國的樞密大臣參贊,後成為政治上極有實權的樞密顧問,是魏瑪公國的高級長官。他頗受公國大公卡爾·奧古斯特的重視,與拿破崙會面,與貝多芬交往。他既有精神追求,又達到藝術高峰,也達到人生的高峰。情感生活也很豐富。80歲都還在追求年輕姑娘!
在魏瑪參觀,我印象很深的是歌德有兩處住址,一個是面臨廣場的歌德故居,一棟帶會客室、陳列室、實驗室等的奧古斯都送給他的一大棟官邸。而在魏瑪城的另一邊,在林邊,是他著名的歌德小屋。他在官邸會客,商討政事;在小屋裡,躲避世事紛擾,沉醉於自我世界。他是這樣在兩兩處找到平衡。真與善通過美來達成。在法蘭克福機場有一家咖啡館,印象最深的是咖啡館地上寫著歌德的名言:「如果我們有藝術甚至可以不要宗教」。關於社會生活、精神生活、內心生活,強調精神是大的宇宙的精神,他在兩個世界徘徊並用力工作。
他年幼看到神性的自然,更多是內心情感的交織,內心極大的衝突、震蕩,對自然充滿崇敬與崇拜。歌德《詩與真》的自傳的開頭,他寫自己出生時正逢星辰運行到黃道中處女座位置,充滿天地的靈感。而他沒有明顯的宗教教派,他是有懷疑神的存在。
中年過後的歌德,心中有確鑿的自然。他開展大量的科學研究工作,在他的兩處住處,都有瓶瓶罐罐的試驗器皿。這時的他不再是情感式的內在憧憬與嚮往,而是有意識地把外部世界與內世界在對應這時的他事業是一切。他完全沉浸在對自然、人、美的探討中。
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長青」。他的生命之樹從自己的內心衝決、壯懷激烈到淡定的狀態。他見證法國與德國戰爭,不要兒子去抗法,看到戰爭背後對人性的摧殘,但是他的做法招致很多的不滿。
他的社會生活中也是這樣,與權貴交往,與貝多芬的友誼,一方面他得到名聲,事實上很早他就聲名卓著,而與第二任妻子戀愛很久之後才結婚,因為她是一個僕人階級,而當法國人衝到歌德卧室拿槍頂著他頭的危機時刻,克里斯蒂娜趕走法國士兵救了他,之後他才放下自己沉重的負擔,很快和克里斯蒂娜結婚。
恩格斯說歌德是有兩面性的,說歌德是「天才詩人和法蘭克福市議員的謹慎的兒子、可敬的魏瑪的樞密顧問」。
他對外部世界是接受、感知的,無條件獻身給自然,接納外部世界所發生的,並純粹地投入其中,另外也強調神性和諧狀態,另外對宇宙知識的確定性及對神的不確定性。這種思想的方式對施泰納有重大影響。
三,對施泰納的影響
歌德對施泰納的影響非常巨大,施泰納在早年25歲寫的書《歌德世界觀認知理論的基本準則》一書的17年後的再版序中說,他所有的研究沒有超過歌德的思想世界。施泰納22歲參與編纂《德意志民族文獻》五卷本的歌德自然科學著作,1886年,他27歲時受邀編撰工程浩大的歌德著作索菲版(Sophien-Ausgabe)。歌德對施泰納重要影響在於大致以下幾點:
宇宙的全體觀。這個宇宙是充滿可見的物質和不可見的精神的宇宙,從太初有道到精神與物質的對立又融合。物與精神的對應,人與外在世界的對應,形與內在精神的對應等。所有的一切是具有實在的特徵又相互對應。比如在1919年秋季開學前對斯圖加特第一所華德福學校的演講理論集《人的普遍智識》中提到的大宇宙,小宇宙的對應,人的結構和精神的自洽性等。
自然的演進。看過德國人智學畫家瓦格納的畫的朋友都知道,他的花中有植物的變化,種子到果實、種子的過程。孩子也是這樣的演化過程,螺旋上升的過程,我稱為「教育如樹」,自然中發展的延續性,完全使之成為整體性的演化,對教育有很大的意義。在教育中如何看到這些變化,植物的花和花萼是葉子的變形。
發展的形變。比如畢加索的畫。房子的邊角延伸成為立體畫。不可見世界的東西,原本精神的東西在那裡。
在考察歌德對施泰納影響中,我們可以看到觀察(感知)到思考;想像力到靈感、直覺的這種路徑。施泰納從人的最基礎的存在入手,比如眼睛為什麼可以看見東西,如何分析、辨認、理解?更關鍵的是,以前人們認為看到、描述,找到規律性就可重複,就是科學,分析、思考可以統領對世界的認知和把握世界。而後來人們發現,這樣並不能完全把握本——自在之物。而施泰納從歌德而來,看到感受、體證、情感在思考中要起作用,也是把握世界本質的一個重要路徑。所以他試圖發展一種能力,施泰納建立在歌德感受、觀察、思考基礎上,培養直覺的思考到達彼岸。
感謝王雪梅老師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