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兒子三歲時打算報讀華德福學校,但由於擔心師資問題,心儀的學校又地點偏遠,再加上學費非常昂貴,因此最終我和丈夫都決定暫時放棄,見步行步地走上自家教育的路。在過程中受了很多很大的壓力,經濟壓力一定是排行第一,
而在過程中受盡冷言冷語也令我十分難堪,親人、親密好友、普通朋友、舊同學、甚至只是媽媽的朋友……都對我辭退全職工作自家教兒子而感到不理解,甚至有聽過說我懶惰(重點是:我本身是個勤力的人)。有時夜深人靜,我也會懷疑自家教是否對兒子最好,我自家教有否對兒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有難題也不知問誰……幸在過程中,有丈夫與媽媽一同行這條路,才可以撐下去。
不過,今天兒子3歲8個月,我見到一切都是值得。在他半歲大時,我安排他接受「皮紋檢測」,評估指他言語區很弱,學習能力亦屬一般;但今天的他,說話能力非很好,例如他有時會提醒婆婆:「婆婆,你帶齊嘢未呀,你睇清楚先喎。」「媽媽,就算我乖B定唔乖B,你永遠都系咁鍚我架。」除了說話能力,他的整體學習能力也很好,我沒有教他寫字認字,但不經不覺,他已經認得所有火車站名稱或經常見到的字,而且非常愛學習,有很大的求知慾。
重要的是,他「健康」和「快樂」。
其實,我的自家教學沒什麼特別,主要是:
- 跟兒子一起製作食物,例如:麵包、饅頭、切水果。
- 每天三至五小時戶外活動,例如:遊樂場、單車、跑步、打球。
- 藝術活動,例如:畫畫、唱歌、泥膠。
- 每晚說故事。
- 大自然活動:例如:沙灘、森林、公園。
- 有時安排特別的體驗活動,例如:到山頂坐纜車、坐天星小輪、電車。
- 參加華德福教室活動及森林幼兒園活動,增加社交機會。
如果有一天經濟無法再負擔而需全職工作,我也接受不到把兒子安排在主流學校上學,必定會是非主流教育。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我兒子又有幾多個十年,
或許,我和丈夫在未來會做一些倡議的工作,希望收集不同非主流教育家庭的數據和數據,舉行記者會,向傳媒分享,喚醒公眾對主流教育的醒覺。
我和丈夫也不知前路如何,就見步行步吧,順應天命,實踐心中的使命。
翻頁閱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