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如何呵護幼小生命的成長

作為幼兒教師,我很贊成華德福教育關於孩子自然成長的理論,因為它符合我對於一個好的幼兒教育的詮釋,它鼓勵孩子在大自然中學習,成全孩子的快樂;它高度重視孩子的大肌肉運動,成全孩子的健康;它讓孩子通過模仿成人自我學習,成全了孩子的天性;它重視家的感覺的營造,成全了孩子的善意;它通過各種節慶活動和生日會的組織,成全孩子了解愛、懂得愛和珍惜愛。

在我看來它是一個能帶給孩子快樂、能尊重和成全孩子生命的好教育。

但是,作為幼兒教師,我又不得不為孩子今後的發展擔心,因為孩子可能會在小學面試、幼小銜接時出現問題,可能會因為知識的儲備不充足而被其他的孩子嘲笑。同時,我還認為,孩子的各種學習敏感期稍縱即逝,作為教師,我們是不是可以適時給予孩子更好的扶持。我眼中的華德福好似原生態的歌曲一般,它自然、原始而不加任何修飾和調整,它不會成為教育的主流,但會是教育界的一股清風,可以讓我們這些老師、家長學會平和,懂得順應自然。

順其自然是否直通幸福樂園

岳涓

我們需要考慮如何看待早期發展的關鍵期。揠苗助長式的教育固然要否定和摒棄,但是順其自然式的教育是否就是最佳選擇呢?

筆者對華德福教育的了解主要來源於他人的文字,這種理解很可能甚至必然帶有一些誤讀,雖然我也偶得機會實地參觀過一所華德福幼兒園,真切感受了這一類型的幼兒園教育,但仍不敢確認這所幼兒園所提供的教育就是真正的華德福教育。「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脫離了課程生成與發展的文化環境會出現不同的版本,似乎讓人難以把握真正的、原始的本真。筆者難以對真實的華德福教育進行任何性質的評價,在這裡僅提出一些困惑與反思與讀者交流。

華德福提出所有的教育問題都應以人為出發點,要遵循兒童的內在本性、尊重兒童的需要與興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兒童等教育理念。但是,倡導尊重受教育者作為主體的人所具有的權利與需要等教育理念,是在經歷了宣揚自由、民主、權利等思想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之後,歐洲教育思想所共有的人文主義特徵。例如,福祿貝爾、蒙特梭利、海伊斯科普、瑞吉歐等提出的幼兒園教育理念的一個根本前提就是尊重兒童,尊重兒童作為主體的人所具有的發展規律和權利需要。

華德福教育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呢?事實上,由同一理念或理論衍生、構建出的不同課程模式之間會存在較大差異,而這種差異更多地來自具體原則與實踐形態,如同以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建構起來的海伊斯科普課程、凱米課程、發展互動課程等,因此,對華德福教育的認識也可從這一角度來切入。在具體原則與實踐形態方面,華德福教育有以下突出特徵:

首先,在於它對自然的態度。雖然很多幼兒教育課程都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重視創造環境和機會讓兒童尊重並親近自然,但如華德福這樣以一種近乎崇敬的態度對待自然、宇宙和天地的課程我們較少接觸到。

其次,在於它對家庭生活的回歸。這一點在華德福教育的物質環境創設、玩具材料投放、舒緩的活動節奏以及教師角色任務中都有充分體現。雖然教師經常被喻為母親,但這種隱喻更多的是強調教師與母親在關愛兒童這一點上的共同性,兩者還是相互分離的、有很大區別的角色。相比其他類型的課程模式,華德福教育模糊了教師與母親兩種角色之間的界限,要求教師在幼兒園中要像母親或祖母在家庭中一樣專心做自己的事情(包括縫補、編織、熨燙等活動),而兒童則在一旁自由玩耍。

再其次,在於它給予兒童最大程度的自由。與我國大陸一般幼兒園常見的課程相比,華德福教育對兒童的行為約束和課業學習要求較少,主張不應讓兒童過早地感受到壓力,不應催促兒童的成長,許多領域和內容的學習都可以等兒童長大後來完成,兒童時期就是自由地遊戲。在兒童遊戲時,教師只是以一種平行遊戲的方式向兒童提供示範,以一種非常間接的方式影響兒童。因此,華德福教育中的兒童和教師都會感到輕鬆與愉悅。

以上特徵明顯反映出人們在現代化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強烈的內在衝突。一方面,現代化帶來了人性解放和豐裕的物質生活,但同時也造成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緊張、壓力、焦慮等不只局限在成人世界,而是下移傳遞給兒童,兒童遊戲的時間與空間被擠占,學業負擔加重,從而改變了兒童的生存狀態,導致兒童期和遊戲期的縮短甚至消逝。由此,人們對無憂無慮的歡樂童年、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充滿了懷念之情。華德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情緒與態度,它既是對現代性的禮讚,同時又是對現代性的質疑,是對前現代的一種懷念與回歸。

那麼,這種期望以前現代的方式來開展的幼兒園教育在中國大陸是否具有適宜性呢?經過近60 年的努力,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改觀,與此同時,生活節奏也明顯加快,生存壓力也相應加大,由此我們看到學前階段的兒童開始經歷快節奏、高強度的學習,但是目前我們只是初嘗現代化的果實,中國大陸仍然處於現代化初期。我們不得不考慮,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是要通過教育培養兒童來適應所處社會的要求,還是讓社會選擇和創造適應兒童的教育呢?

另外,我們需要考慮如何看待早期發展的關鍵期。揠苗助長式的教育固然要否定和摒棄,但是順其自然式的教育是否就是最佳選擇呢?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多個領域的發展都存在關鍵期,關鍵期所接觸的經驗會對兒童的發展結果產生顯著影響。完全基於所提供的玩具材料,兒童在自發產生的遊戲中所獲得的經驗類型可能是有限的。然而,在華德福教育中,教師除了給兒童唱歌、講故事外,並沒有積極地進行干預。我們應該考慮,成人是否需要積極地向兒童提供不同類型的經驗呢?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