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華德福老師,我們的年級是最高的,之前沒有老師做過實驗,究竟中國文化該怎麼教,我自己的觀察也跟同事分享過,他們還是比較驚嘆和認可的。其實在西方的老師看來,中國華德福的孩子是真正做好了作為一個世界人的準備,因為我們的課是東西方文化一起來觀察的。我們先看西方文化,這是接近施泰納意識形態的發展。我們再來談東方的文化,這兩個內容是並駕齊驅的。西方的呢,接近了現代人類學的一些研究成果,這也是施泰納自己的觀察,他認為一個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這一個序列是對應人類的從遠古到現代的一個意識發展的歷程的。如果你把人類的整個歷史,我們所有人捆成一個人的話,這和我們出生到死亡的階段是可以對應的。我們的教材將會是用對應的意識形態去選的,所謂的大綱也是根據人的意識形態,人類歷史的發展來選擇的。我觀察到的是西方是一條直線,就是從古代到現代,最主要的是一個自我的發展。以前的那些人是沒有什麼自我的,我們就舉一個例子。在埃及,法老就相當於他們的自我,法老有靈通的東西,所有人就像他的手腳一樣,你可以想像出來,法老是頭,其他所有人都是他的四肢,就是說他的自我是集體的意識。到了後面意識就很清晰了,就是獨立的一個人起來了,特別是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發展到現在,越來越獨立,這個從他們的戲劇也可以看得出來。古希臘的戲劇是他們圍成一個圈,一起向上天祈禱和歌唱,後來有一個人站出來,再有一個人站出來,他們所有人都在一起開始演了一台戲。我們就會看得出來它的自我就是像這樣發展的,歷史發展確實也是非常清晰的。你會從古印度開始,古代希臘、古羅馬、古波斯文藝復興到工業革命,一直到現代,這個序列變得非常的清晰。古代文明中世紀,還有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現代,這條線是非常清晰的,每一個時期都有經典的作品。在華德福所有的教材裡面,就以最經典的作品為主,比如說學埃及直接就學《亡靈書》,我們三年級就讀《聖經》,有的是原文。孩子們是可以讀懂的,然後是故事,文字也是,六年級以上的孩子全都是讀原文、古文,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難處。
我們來看東方的,東方是沒有辦法對應的。你會發現,一開始會很自卑地說,你看一看中國的字從來就沒有發展過,混混沌沌的,就像朝代一樣,半天都沒有走到一個現代意識,好不容易工業有一點點萌芽了,又打回去了,竟然還支撐兩三千年的時間,怎麼支撐過來的呢?沒有意識嗎?他的意識是什麼呢?當我很自卑的時候,我一直很困惑,作為華德福老師,特別是頭幾年,你會看到我們都特別憔悴,每天都很焦躁,這個對孩子有毒嗎還是有營養,我都不知道,因為前面也沒有人走過,所有人都告訴我們,中國的文化如果落後、弱小、糟粕、腐敗,我是個中國人,究竟該怎麼樣去面對呢?我們有很多的外國老師會經常來給我們指導,跟我們交流,我們也去各個國家,然後會看到所有的這些,包括我自己上課和我自己的學習,我就發現,至少說在現在,我覺得中國文化是有力量的,至少對我來說是有力量的。我認為我們有一條金色的線,這條線是如此的高端,以至於我們看不懂,因為沒有認識他真正的價值,我就覺得是「中道」,是幾千年前就已經被知道了的。這個「中道」其實就是我們儒釋道的經典。為什麼要提儒釋道呢?我們整個歷史精神是不太分的,一個文化進來就給融合了。《詩經》、《易經》那些開始是按比較「中道「的,深深滲透到我們的血液里。我們的歷史呢,一會兒看起來發展得很快,一會兒又回去了,制度怎麼就不怎麼發展了。到了後來就跟現代有點接軌了,因為他已經不走這條線了,直接要去走西方的意識形態去了。
中間有一個方法,如果我們以分析的方法去看這個儒釋道,你可能學一輩子你都學不完。我們東方有一個非常妙的方法來意識到我們的珍貴,今天我特意穿了這個衣服來,有點像僧袍。禪,確實啟發了我,我們必須觀察東西方的學習方法,包括現有的教育體制,有一本書是叫《學習之道》,其實寫的很簡單,對讀過老祖宗東西的人來說,那簡直不就是一個體驗嗎?講的是一個美國少年,是一位象棋大師,他又學了太極,發現了東方的學習方法。還有一個德國的哲學家,他在日本教哲學,去跟弓箭大師學射箭,就是孔子說的」射「,用六年去學。東方的學習方法呢,我自己的體會在這兒。比如說我們的吟誦,我們反覆地去背經典的篇章,看起來好像是沒有用的,但是這個背就是循環往複的,就像禪一樣,你去分析句子是什麼,打個比方穿衣服的話,就是你的胸,你的腰,你的腿,這些讓你的魂在一起。他在混沌之中頓悟,一下就亮了。
說到創造力,如果說我們沒有民族的創造力是不可能的。我有一個同事在法國生活了12年,回來以後跟我們一起做,有一天我們在會上,有一個老師提到說,為什麼外國的老師不管他,為什麼他那麼自信,我那個朋友很知道。他回來碰了幾次灰,就不敢大大咧咧的說了,只在本子上寫了幾個字,意思是因為沒有民族自信力。他回來之後學中醫,學書法,很有才華。如果你沒有民族的自信力,你是根本不可能去創造的。昨天有一個鄉村老師,她在問可不可以在那兒做像城市一樣的課程,如果我們把鄉村和城市,連同西方和東方這樣做比喻的話,鄉村並不是要以城市為標準,其實鄉村是得天獨厚,上天賜予的,這在施泰納的領域看起來,綠水青山,淳樸的環境沒有被污染過,這是實施教育的最好資源,為什麼老師會說我們鄉村孩子差?什麼是真正的禪,你知道田野的力量有多麼強大嗎?學地理的會問你是從哪裡來的,童年是怎麼過的,很多人的童年是在鄉村度過的,我自己寫了一本薄薄的小文集叫做《田野的力量》,在鄉村的老師和孩子,如果你有足夠的自信力,那麼你就會有創造鄉村的自信力。我們看到鄉村孩子作文,感到城市孩子根本不可能去領悟那樣的生命,那些孩子比杏林子寫得更加生動,更加童真,而且是健康活潑的。如果我們認識到自己是一個中華民族的人,一個對自己的母語有所了解的人,那我們的自信力就出來了,我可以面對西方,面對不公平的世界,我可以面對專制,也可以面對民主,也可以面對暴力。
所以最主要的還是7—14歲,我們要讓孩子親近母語,我們從六年級開始背了《老子》、《論語》,《詩經》,都沒有背完的,七年級開始,我們一起學習唐玄奘的片斷,一個大概就是12歲的孩子非常篤定、真誠地說:「老師,我知道你可能不小心搞混了,你怎麼把白話文拿給我們了,你不是說過我們不學白話文嗎?「我說:「不是啊,這是原文。」他說:「不可能,唐代的不可能這麼簡單。『他的閱讀能力已經在和我們民族的律動之中擁有了。我們的語言有一種自己的力量,可以幫助孩子們去成就他們的創造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