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我該如何做母親——成都華德福親子班帶來的領悟

親子班就好比為父母們提供了一面面活生生的鏡子,如果願意有意識地清醒地來看這面鏡子里的自己,每個父母都能隨同孩子一起朝良好方向成長。

撰文:2009年7月13日  配圖:pinterest

孩子和家長這面鏡子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很多人曾從不同的層面提出過這樣的認識。

上親子班這三個月來,通過我自己有意識的觀察,我也確定這是一個事實。

有寶寶之前我閱讀過一些史丹納的著作和一些與華德福學校相關的文章和作品。上了親子班後,我才發現理論和實踐的距離比想像中大得多。問題的關鍵不是我自己的理論讀得夠不夠多,而是我自己本身的力量決定了我現實中的行為能力。

在家裡帶孩子的大多數時候,我的意識是處於一種混沌和模糊的狀態,僅憑著感覺對待孩子臨時出現的問題。久而久之,曾經閱讀理論激活過的覺醒似乎又沉睡了,就好像從來沒有覺醒過一般。而這三個月的親子班,就像我獲贈了一面鏡子,暫時從混沌模糊中睜開了眼。

親子班剛開始的兩三次課,我完全處於忙碌、茫然狀態。情緒情感被動地跟隨自己孩子的情況起伏,更沒有力量知覺到同班裡別的孩子和家長的情況。第一次課吃點心的時候,寶寶挨著一個小男孩坐,這個小男孩喜歡玩食物,把點心拿在手裡捏,嘴嚼後不吞而是吐在桌上和地上。原本從來不玩食物的寶寶回到家也出現玩食物的情況。這些都給我了很強的挫敗感。甚至讓我懷疑這是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或許我的寶寶一歲零八個月是不是還太小?並且我感到我實在無法勝任助理老師的工作。

但同時我又很欣喜我能比較清晰地從孩子在班級內的情況,意識到我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幸運的是實際情況很快就轉變了。寶寶在第四次課開始似乎就已經完全適應了親子班的節奏,並開始喜歡上了比較動感的「拉個圓圈走走」這樣的活動。也能專註安靜地聽小故事。孩子的安寧開始影響我。我也開始有一些的餘力感受別的家長和孩子。親子班有位家長沉靜、包容,說話語調帶著滿足的微笑。而且似乎有一種天賦能看到教室里及時需要幫助乾的活,默默走過去,很自然、平靜、和氣地完成,就像那原本就是她自己份內的事情。這些是我最缺乏的。我非常希望自己也能擁有這樣的能力和氣質。到後來我發現,我在有意識地模仿她學習。

課間的點心開始是由食堂幫做的,後來調整為由家長們輪流來做。家長們輪流做點心也是一個很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每次吃到家長們做的可口的包子,美味營養的粥,餃子,蔬菜,麵皮,都能體會到家長們的一片愛心和對美好生活的自信。對於孩子們來說,還有什麼能比用溫暖的愛心和友情做出的食物更營養的食物呢?我也默默把一些菜譜,特別是各種粥和糊糊的配方記在心裡,回家做給家人一起分享。

孩子的急躁,那是因為我就一個急躁的人;

孩子被動,那是因為我對孩子還不夠信任,保護過多;

孩子不夠結實,那是因為我的食譜不夠營養,不夠用心。

孩子有時候霸道,或許是因為我內心深處莫名其妙的驕傲的痕迹。
……

親子班就好比為父母們提供了一面面活生生的鏡子,如果願意有意識地清醒地來看這面鏡子里的自己,每個父母都能隨同孩子一起朝良好方向成長。

故事的神奇力量

在親子班後期,寶寶已經能大方地哼唱春仙老師唱過的歌和手指謠。最顯著的影響是在親子班課程結束之後一周,寶寶會在床上自己用小被子布置故事場景,給絨布娃娃講故事;自己給自己玩耍的時候,會一再重複再親子班上聽過的故事,聽過的歌。話越說越溜,童謠越唱越完整,並且樂在其中。根本不用特意教說話,寶寶的耳朵似乎已經很會專註地捕捉聽到的每一個陌生新鮮的辭彙,並饒有趣味地模仿練習。

我想可能和聽故事有關。端午節之後,寶寶已經能寧靜專註地看春仙老師一手一手布置好故事場景,並專註地聽完整個故事,神情非常的滿足。春仙老師講故事的聲音音質溫潤,平靜中有緩緩的起伏,越到親子班後期,寶寶聽得越專註,我有時候感覺到抱在懷裡的寶寶幾乎是一動不動,也沒有呼吸。有時候,故事結束,寶寶會滿足地吐出一口氣,似乎剛剛從很深的故事裡出來。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