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英國愛默生學院進修心得-華德福師資培訓課程的體驗報告(上)

(二)基礎學習課程

我只出國進修一年,因此選擇了基礎學習課程。配合節慶假期,該課程區分成三個階段(學期)。

第一階段的主要學習內容有生活傳記(human biography)、歌德科學觀察方法(Observation based on Goethe』s method)、內在發展、業力與輪迴(Inner development,karma and reincarnation)、四種氣質(Temperaments)、意識的演化(evolution of
consciousness)等。配合水彩、園藝、編織、素描、造爐等藝術陶冶活動。同時研讀Steiner 的著作「如何認識高層世界」(How to know higher world)。

第二階段的內容有幾何(Geometry)、教育觀(Vision of education)、意識的演化(中世紀至當代)、社會三元論、華德福教育、生機農業(Biodynamic agriculture)、耶穌受難與復活(Mystery of Golgotha)等。配合捏黏土、戲劇、布偶、優律思美等藝術活動,並研讀Steiner 的另一著作「直觀思考即靈性成長之道:自由的哲學」(Intuitive thinking as a spiritual path: a philosophy of freedom)。

第三階段有胚胎學(Embryology)、行星與星宿(Stars and planet)、生理學(Physiology)等內容。配合彩繪、陶藝、木工等藝術活動。最後有旅行周、靜心周與學年回顧周。

根據個人的體悟,基礎學習課程可以說是愛默生學院的招牌課程。每個接受過這個課程的人,無論是否繼續完成師資培訓課程,都有經歷一番精神蛻變的感覺。

四、觀察重點—-值得借鏡之處

在這近一年的出國進修活動里,經歷了各式各樣的學習歷程,茲將其中比較重要、值得效法的地方,整理敘述如下:

(一)核心理念—-人智學

華德福教育或愛默生學院的教育哲學基礎,建立在施泰納的人智學上。它的英文是anthroposophy,由「人類學」(anthropo-logy)與「哲學」(philo-sophy)兩字組合而成,意指「人類智慧學」,簡稱人智學。

人智學是一門探究人類本質的學問。在現代強調唯物的自然科學典範下,施泰納特別提出精神科學,作為通往精神領域的途徑。人類意識的演化、人類與自然或宇宙的關係,都是它探討的對象。人智學認為,人具有身體、靈魂與精神三個面向。物理科學至多能幫助人們認識身體的層面,但是靈魂與精神層面需要精神科學的探究,才能給我們這方面的指引。唯有對人類有完整的了解,才能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教育。華德福教育就是建立在人智學對人的完整理解之上。

根據人智學的說法,人類意識的發展是以「七年周期」的方式進行。從出生到七歲,幼兒的發展著重在身體層面。孩子需要的是營養的照顧,以及充分的活動(爬、翻、滾、蹲、站、跑、跳、轉、抓、擲、扭、踢等)機會,讓身體得到健全地發展。這些方面若未得到良好的照顧與發展,會影響到呼吸、消化、排泄與免疫系統的發育,而且也會影響到孩子意志力的發展。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學習主要是觀察與模仿,因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而且身教遠比言教來得重要。施泰納稱之為「求善」的時期。此外,這個時期的玩具必須是自然的或是未成形的才好。除了安全、耐用,可以讓孩子反覆操弄遊玩之外,還可讓他們有極大的想像空間。

孩子從七歲換牙至十四歲,進入到另一個「七年周期」階段。此時的發展重點在情感層面,也就是靈魂層面。這個時期的孩子,除了追尋權威之外,同時也通過感覺來學習。施泰納稱之為「求美」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教育活動,需要以藝術化的方式來進行,並讓孩子充分參與藝術創造活動。

孩子從十四歲青春期至二十一歲,是另一個「七年周期」。此時的發展重點在思想層面,也就是精神層面。孩子的心智逐漸成熟,開使用分析批判的眼光來看周遭的事物,這個世界不再如他想像地那般美好,而是變得真實。施泰納稱之為「求真」的時期。

華德福的教育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盡量讓「意志、情感與思考」等三方面得以平衡地發展。學校也重視物質與精神環境的平衡和諧,許多華德福就建立在郊區農場旁邊。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