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遊戲對現代兒童的重要性

傳統遊戲 VS 電子遊戲—感官發展的機會在那裡?

所謂的傳統遊戲,廣義的講是指我們小時候非電子或電動的遊戲,如前所說跳繩、跳格子、踢毽子…等等,透過簡單的道具或玩具或根本不需要任何物品的遊戲方式。這樣的簡單的傳統遊戲,對孩子的幫助是什麼呢?首先,我們要來了解孩子是以怎樣的方式進入世界。

從施泰納博士對人的研究中,指出孩子需要發展12種感官體,從低層的觸感、生命感、動感、平衡感,至中層的味覺、嗅覺、溫覺、視覺,到高層的聽覺、語言、思考以及感受他人自我等。這些感官發展的基礎,環環相扣,而且需要經由模仿,而且是以全感官式的模仿開始。同時,感官的發展是有時間的順序性。低層的感官約在七歲前成熟,七至十四歲是中層感官的主要發展期,而高層的感官則要至二十一歲,甚至年紀更長才能成熟。

在遊戲中是否提供給孩子體驗感官的機會,這才是我們判斷何者適合於那一個年齡層的孩子的標準。我們來檢視傳統遊戲,處處是協助孩子發展低層感官的機會。舉例來說,孩子最近很入迷的遊戲之一「跳格」子或稱「跳房子」 吧!這個遊戲只需要去找一個石塊或木頭或製作沙包或是任何可丟擲的物品,再利用公園地面石磚鋪成的現成格子就能進行。孩子很喜歡赤腳來跳格子,因為可以真實感受地面,能夠充分滿足孩子「觸感」的發展。孩子有時雙腳,有時單腳跳格子,你可以很清楚見到孩子們從一開始搖搖晃晃的模樣,到後來手腳利落來回地跳。再加上拋擲石塊到指定位置的過程,這些正是孩子快速發展「動感」和「平衡感」的機會。遊戲的地點或許是在學校,或在公園、廣場上,孩子親身接觸到自然的環境因素,例如:遠近的環境背景、格子的距離等等,同時感覺到是否被太陽曬得發熱?或被風吹得好冷?這正是訓練孩子的視覺和溫度覺,甚至是嗅覺。這種充分發展低層感官的遊戲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孩子。此外,當孩子們互動時,他們的語言、思考的能力,以及感受其它孩子的個性,不正是發展高層感官的機會嗎?

反觀電子遊戲或電視遊戲,虛擬的視覺,明明是平面卻虛擬為3D,動的只是手指頭,就算是現在最流行的Wii可以虛擬出打網球的動作,但真正打網球時,動的可不是只有手啊!在這一切虛假的感官中,孩子的動感、平衡感、視覺、味覺和嗅覺都無法得到正常的發展,甚至是扭曲的感官經驗。不僅如此,電子遊戲高度發展孩子記憶的能力,相對的創造力變得低落,因為程序已經限定了一切變化的可能性。難怪現代孩子的過動問題愈來愈多,自我太強,不懂得與人互動,創造力低落等等,或多或少與電子遊戲、電視的發明都有關係。

從12種感官體的觀點來比較傳統遊戲和電子遊戲對孩子的影響,可以清楚看出何者對我們孩子的成長更有幫助。現代兒童的童年受到電子遊戲或電視影響逐年擴大,計算機科技的發明不僅改變我們的產業和生活方式,也讓我們的傳統遊戲正一步步地在消失當中。身為父母或老師的大人們怎可不小心選擇呢?


【投稿須知】想要投稿?想要發布招生、招聘、培訓及工作坊信息請進

You Might Also Like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