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任何神奇的解決辦法。我所知道的就是我們正在喪失過真正生活的能力。
本文由HiWaldorf組織翻譯、首發,如需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作者:奧米德∙薩非(@ostadjaan) 翻譯:一坨媽
幾天前,我遇到一位好朋友。我停下來問她過得怎麼樣、家裡情況如何。她抬起頭,壓低聲音,只是抱怨道:「我很忙……我很忙……還有許多事要做。」
幾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我碰到了另一位朋友,然後,我問他近況如何。這一次,他用同樣的語氣,同樣的答案回答我:「我很忙……有很多事要做。」
他們的語氣沉重,疲倦,甚至有點不堪重負。
這種情況不只是出現在成年人身上。十年前,當我們搬到北卡羅來納州時,當地先進的教學體制使我們深受震撼。我們發現社區里的家庭極具多樣性。一切都挺好,都挺正常。
安頓下來之後,我們去一位友好的鄰居家裡,問他們我們兩家的女兒能否在一起玩耍。孩子的媽媽是個很友善的人,她拿起手機,點擊手機里的日曆。她的手一直在屏幕上划動。最後說:「她還有兩個半星期就要開學了,開學典禮大概要進行45分鐘。其餘的時間得練體育,學鋼琴和聲樂。她真的……太忙了。」
有害的習慣真的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養成的。
我們怎樣才能結束這樣的生活?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自己?又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們的孩子?我們從何時開始忘記自己是人類,而不是機器?
孩子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怎麼了?在這個世界裡,孩子們變得骯髒,凌亂,無聊。給孩子們制定超負荷的時間表,讓他們像我們一樣忙碌,難道我們非要用這種方法來愛我們的孩子嗎?
我們本可以和自己深愛的人坐下來,慢慢地聊天,談談我們的內心世界,漸漸深入地對話,這對話可能會暫停或沉默,但我們卻不會急於去打破這種沉默。但是,這個世界是怎麼了呢?
我們是如何創造這樣一個世界的——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而空閑、思考、社交、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我們曾讀過這樣的句子,「對一個人而言,渾渾噩噩就是虛度人生。」但是當我們忙忙碌碌時,我們應該怎樣生活,怎樣審視自身,怎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忙碌」病(讓我們根據實際情況來給它命名,如果從未使自己放鬆下來,我們就患了這種病)破壞我們的精神健康和幸福感。這種病使我們陪伴家人的時間變少了,也阻礙了我們建立我們極度渴望建立的群體。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們就有了許許多多新的科技發明,這些科技發明原本讓我們以為(或者我們被許諾)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加輕鬆、快捷、簡單。然而事實是,相比幾十年前,如今的我們沒有多出「自由」和休閑的時間。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特殊」的人而言,工作和家庭的界限已經模糊了。我們總把時間花在各種各樣的科技設備上。把時間花在這些設備上是很莫名其妙的。
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讓家和辦公室沒有了區別。孩子們上床睡覺後,我們又重新回到網上。
每天讓我最痛苦的事情之一就是要處理「雪崩」似的郵件——每當我要處理郵件時,我就會這樣形容。我經常被淹沒在成百上千封郵件里,而且,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停止這一切。我也曾嘗試過很多不同的方法:只在晚上回復郵件,周末不回復郵件,或者,要求大家更多地面對面交流。但是它們依舊鋪天蓋地而來,數不清的郵件:個人郵件,商務郵件,各種混雜型郵件。而且發郵件的人總希望我能馬上回復他們。原來我也是這麼繁忙。
對另外一些人而言,現實看起來卻十分不同。對那些做著兩份工作但又收入極低的人而言,忙碌是他們唯一能夠養家糊口的辦法。當下有20%的孩子們正生活在貧窮中,還有許多父母在做著低收入的工作,他們只是為了能有一個容身之所,為了填飽肚子而已。我們如此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