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里有一種溫柔,這種溫柔是願意去包覆、去疼惜,所以孩子的環境會柔角化、色彩明度會降低,連對孩子的言語態度、時間感上都是緩和的;
編者注:本文為「師資聘任」系列第四篇,本系列共有五篇組成,請依序閱讀,導讀: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
本文由作者授權本站刊發,未經許可,嚴禁轉載作者:陳琪瑩
撰文:2017年10月27日
教師的自我修持/靈修也是華德福教育里很重要的部份;自我修持/靈修可以改變教師自身影響孩子的頻率。華德福教育要求所有任課老師在每晚臨睡前進行倒帶式(flashback)回顧,為的是鍛煉教師的星芒體強度(星芒層面作用於物質體是消解,它的時空也是逆旋的)──教師必須用他的星芒體去導引孩子的乙太體,用他的乙太體 去導引孩子的物質體;而七至十四歲間,正是孩子發展並健全乙太體的時期──至於對細節或瑣事的回顧,重點不在於流程和逆序,而在於對事物發生當時的情緒與心境,這是要磨礪教師對事物的敏銳度:再怎樣疲憊,每晚五分鐘的簡短回顧仍是必須的。如果自己的班級有特別需要照顧的孩子,老師必須以對應矯治的色層與色光,溫柔地包裹著冥想中的那些孩子;這會柔化孩子對立與抗爭的心結,以光的方式進入與孩子的連結,協助孩子心靈的內在工作──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帶領將如何影響孩子身、心、靈不同的層面」有份專業且真實的敏感與覺知。
〔補充說明:師訓中的泥塑、雕塑課程非常重要,因為關係到教師內在力量(乙太力)的狀態。〕
〔舉例說明:同樣是刷牙的動作,早上和晚上有什麼不一樣?當時空氣中有怎樣的味道?口腔內的呢?環境中的溫度、濕度、光線,牙膏份量與其中皂鹼含量的不同對口腔的影響與感覺,甚至當時你對鏡子中映射影像的覺受……這些元素就是銘印在星芒受體的部份。〕
進入華德福體系的老師,對應的,不只是自己的孩子,而是一群孩子;而且這群孩子是家長因為一些層次的看見才願意進行託付和信任的,使命上當然比一般體制內的老師來得嚴肅而沉重,負荷與限度也遠超過體制內。
那些慕著「華德福」光環而來,要搶正式職缺的老師,真的準備好了嗎?不要只因為「實驗學校」的名稱而來接近這個實驗教育,除非你真的認同「人智學(Anthroposophy)」的教育理念;否則很多看似無心的作為,其實只是將你與孩子帶離教育的核心更遠而已。
華德福教育會幫助孩子完成自己,但這種完成並不完全假「智育」之手──它不會在不適當的時候硬塞給孩子很多,因為這種的「給」肇因於大人本身的「匱乏」與「不安全感」:因為覺得孩子可能不足,所以拚命地給。但是物質世界的知識太繁瑣冗贅,再怎麼教都是教不完、也教不足的,因為世界的現象要的就是「變化」與「去變化」的經驗──去窮究「變化」展現出來的形式,很容易耗竭;反而,去了解「變化」底下的意識與動機,才是最根本的。
華德福教育里有一種溫柔,這種溫柔是願意去包覆、去疼惜,所以孩子的環境會柔角化、色彩明度會降低,連對孩子的言語態度、時間感上都是緩和的;這種溫柔也包含一份對孩子不肯催促的等待:孩子一定會破繭而出,只是「繭」內的蛻化完不完整,是不是以孩子自己的方式與速度?……這種背後的用心,只用績效考核的縣府官員看得到嗎?也願意同理這些老師的辛苦與付出嗎?這些雖只是代理代課老師的一瞥,但那種對孩子的啟迪與深度已遠非一般體制內正式老師「愛的教育」所能涵括;當過高比例的超額正式教師進駐華德福教育,也許能帶給家長「教學品質穩定」的錯覺,但這種穩定只停留在「一般智」或「世間智」上,並不能真正滋養到孩子。
綜括而言,華德福教育中的師資育成人選必須具備下列的特質:
能通透了解「人」的本質和發展歷程,並能設計出適合孩子不同發展的階段性華德福教育課程。
真心真意對待孩子、愛孩子,有能力以性靈的方式傾聽孩子內在的聲音,解讀孩子隱而未言的話語,並感知孩子相應性的身、心、靈狀態。
必須以受到人智學啟發的洞見與了解,深入看待自己的教學領域。
對於藝術,必須培養自發、新鮮而活潑的內在驅動性。
〔補充說明:包括課程上自己手繪的黑版畫、季節桌的布置、手寫稿的版面安排、自己的服裝配色等都要求著教師對美的敏感度。〕
必須有能力以「積極、主動的研究者」角色進入任教科目里,培養出與教材之間強韌而活潑的個人性連結,抓住科目的核心特質,轉化成具個人生命色彩的敘述與呈現。
以敞開和實驗性的態度面對教學科目,並有全觀式的了解;教學前要預留一定時間讓個人化經驗沉澱、醞釀、發酵。
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面對這群孩子並教導這門課程」的理由:「這門課對孩子的人生有什麼重要/重大啟迪、影響?」、「為什麼是由我來教?而不是別人?」、「為什麼我必須教這些素材?」「我能透過我的『教(學)』讓自己與孩子愛上這門課嗎?」……這種自我提問可以幫助老師以更貼近孩子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
內在準備工作上要能夠也願意探索自己的生命史,並回溯自己的身、心、靈背景。
常自我省思要「如何在『靈性層面』帶領並影響自己的學生」及「如何看見孩子背後『更高的自我/高我(higher self)』及『全我(whole self/total being)』」。
對於一般正式教師,如果只為了糊口飯吃,請千萬、千萬不要選擇來當華德福實驗教育的老師,這裡不是半退休的天堂!老師要看到的,真的不是只有自己的生計、前途與未來的保障而已。當老師自己沒有這層意識時,教育又怎麼神聖得起來?
對於關心教育的家長,請大家反思當初創校的初衷,與願意義無反顧踏入這門教育的初心:您(當初/之前)的努力、辛苦與堅持,究竟為的是什麼?難道不是為了更好的下一代與下一代的受教權?
對於執政的教育官員,請不要以自己的黨派廢立與意識形態,來宣判一所學校的命運;如果硬要透過標準作業程序來甄聘老師,可能會讓真正適用的老師進不來,無法真正落實華德福實驗教育:目前現階段的一般性慣行教育不在「全人」,而在「廢人」!我們的上上一代、上一代和我們自己已經這樣走過,看到了體制內的教育只是在浪費、殘害孩子的青春,難道我們也要因為自己的妥協、認份而賠上下一代、下下一代、甚至下下下一代嗎?我們何時有勇氣真正丟開這尾大不掉的包袱,還給孩子真正的教育?知識只是表淺的、技術性的,容易取得也容易遺忘,畢竟,知性與智識只是人的一個切面,並不等同於全部。然而我們卻為了一個汰換率很高、壽命很短的知識切面,要孩子犧牲、偏廢其他面向,扭曲孩子,讓他們不再完整……須知很多事情磋跎過了關鍵點,就是不可逆的了,孩子人格上的健全與完整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我們「栽培」出了扭曲的下一代,他們建構的社會也會理所當然的扭曲,這是我們對我們家園的回饋、祝福,還是詛咒?我們之所以選擇並投入華德福實驗教育,為的就是冀望孩子能真正擁有對萬事萬物的識見與關懷,真正走入自己、了解自己。公辦華德福實驗教育讓一般父母可以以更實惠、更平民的方式讓孩子享有或接觸另類的受教權;我們也希望(公立)華德福實驗教育的出現與壯大,能為教育改革帶來前進的力量;所以我們珍惜現有的實驗華德福,卻也憂心它的動向。
愈來愈多父母願意為孩子選擇這個教育(低年段已有迫切的增班需求),它是潮流所趨、勢之所至!我們希望相關單位能看到這種需求,好好呵護這得之不易的一切;不要輕易以不適任、故步自封的超額正式教師來搪塞實驗教育的師資。
教育中真正需要的是能完成它的人,而不是一堆要靠它吃飯、養老的人。請不要對現行法規與制度盲目妥協,真正捍衛實驗教育需要的師資群,真正為台灣所有的孩子,留下名符其實、道地、公辦公營的華德福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