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华德福学校的师资聘任(之二)

班导借由跨科目与跨年级的自信与从容,长期引领孩子,以展现一个完整人格可能的潜质与几近全方位的韧性与才能,来激励孩子看到与完成可以全能、全才的、未来的自己;

编者注:本文为“师资聘任”系列第二篇,本系列共有五篇组成,请依序阅读,第一篇见此

本文由作者授权本站刊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作者:陈琪莹
撰文:2017年10月27日

华德福教育之所以异于一般实验与森林学习体制,是因为不将“人”的能力与地位过度膨胀化,摆放在掌控世界一切的位置──以“人”为(绝对)中心的世界观,其实是人类意识过度物质化的结果──人之所以为人、有人性,是因为内在有着一种对宇宙万事万物“『宗教性』的『理解』与『情怀』”:愿意臣属于宇宙、愿意把自己交出去(进行对宇宙更大的服务)、与宇宙形成一体的共感;唯有如此,老师才能把自己交给孩子,才有“唤醒孩子入世前存在着的『灵性特质』”的能力,也才能帮助孩子深入探索与经验宇宙及自身的奥秘。

华德福教育并不苛求教师的正式资格,反而更在意教师对华德福教育精神上的理解与力行。

一般体制内(超额)正式教师的转入(华德福系统),是否也意味着他们之前教学习惯与模式的转入/植入?一个已经成年的人,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固定/固化”了,要打破他行之已年的惯性,会相当痛苦、困难,尤其这又牵扯到他价值系统的更动;更何况,这些既成的惯性可能是他多年来努力、确保才得以完成的……转入的教师愿意容忍自己格局、规划、甚至思想上的“打破/破格”吗?而这种“打破/破格”,还需要时间上的整理与内化,才能呈现一种让孩子信服的秩序、美丽及气象;而这,绝不是短短一个暑假(的转变)就能一蹴可几的。

(要)“打破”的,不仅在教师自身,还包括科目之间:华德福教育里,科目与科目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然而我国传统师资与人才的育成/养成,是文、理领域泾渭分明的;对于要跨越/跨出自己熟知的科系,一般人都会带着难以言喻的恐惧,教师自然也不例外;教师会用自己出身科系的熟悉度与局限性,让自己躲在教学上相对安适的场域……然而,华德福教育中,八年级以降(小学阶段的教育),是要班导负责担纲主课程内所有科目的,当然也包括练习课(drill lessons);而对低年段(一至三年级)的班导而言,甚至连音乐、手工、湿水彩、蜜蜡等都属于导师份内的工作……这种安排,虽带给导师极端的挑战与任务,却能在教育上对孩子发挥比从事平行班教学更重大的意义──如果老师对于“跨越”,有着本能上的推拒与矜持,又如何以“典范者”的姿态,带领与滋养孩子?

〔补充说明一:班导要膺任的教学包罗着:数学、主要语文、地理、历史、(中、低年级的)建筑、农耕、畜牧等,四年级的动物学、五年级的植物学、六年级的矿物学、天文学,七年级的生理学(侧重人的生殖系统与性教育)、营养学、物理、有机化学,八年级的骨骼、肌肉力学等等。〕

〔补充说明二:华德福教育每周会在主课(程)之外安排一至两节“练习课”,辅导算术及语文等重要课程的熟练度,并对缺课的孩子进行补课。〕

〔举例说明:华德福教育对身-心-灵的照顾穿梭在不同科目之间:手工课编织袜子时,脚后跟的部份有数学里的等差级数;十字绣中处理的不是线条,而是与身体(生理学)、几何学相关的对称与空间感;音乐中有数学里精准的“零-一”切分关系,而琴弦物理性的长短,又左右了弹奏出来的音色;园艺课栽培植物时,透过宇宙的形成力(物理学、有机化学),建立人(生理学、营养学)与土地/地球(矿物学、地质学)、宇宙(光学、天文学、神秘学)的关系等;以此类推。〕

班导之外,华德福的科任老师也没有想像里来得轻松;科任老师必须适应所有任教的班级(当然不会只有一班而已),去对应相应班级的风气与孩子的习惯。

就拿手工课来说,手工老师必须熟悉并敬畏双手的构造与能力,因为手工要将意志力导向手臂、手腕及手指:当孩子专注工作时,血液会有意识地导向肢体,让四肢温暖起来,身体也会开始聚集乳酸,产生“酸性”的反应,血液也会勾起内在隐伏的感情;思维则会反向地驱动体内的化学作用朝“碱性”反应──思维需要的是冷静,过多的燃烧会紊乱思考;但过度的思考又会让孩子苍白,缺乏血气──因为思考源自神经,而神经是人体内唯一不能再生的细胞构成,也是人的活体内死亡性最深的部份……老师必须协助孩子透过手作,整合身体上酸、碱两种极化反应,以一种有序而充满个性的方式,将精神性体现于物质。孩子的作品不断重覆地检视与修正,因此打下孩子道德感的基础:如果作品太紧,就要协助孩子精神状态的放松;如果作品过于松散,又要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究竟要怎样的课程内容与安排,才能帮助每个个别的孩子达到身、心、灵之间这种微妙的平衡?”是科任老师的重责大任。

又如木工课,工作的对象是木头,而木头是矿物界上升到植物界的典型,有着植物(界)的纯净,却又带着矿物(界)的硬度;但遗憾的是,它完全无法抵御(矿物/金属)工具的力道──从带着孩子认识木材种类、软硬度、香味、产地生态,到熟悉木头的断面(生长季、停滞期)、纹理、年轮和用途,并熟悉各类工具的使用与保养方式,接着如何协助孩子以出自一己的意志力将物质界的因果律应用到作品上,而到了十年级,又必须学习排除木头的生长特征,以“人的智慧”去克服“木头的智慧”……这样专业级,横面、纵深都得有所涉猎的木工老师,体制内的工艺(课)老师里找得着几个?

〔补充说明:让孩子比较与自己手臂等粗的树木年轮和自己的年龄,让孩子知道树木的长成也需要等待与时间,从而珍惜来到自己手中、有缘份的那块木头,以唤醒孩子的环保与惜物/惜福意识。〕

又譬如同是手工,“木工”涉及了(大量的)直角应用,“裁缝”却讲究着(人体的)曲线,如何在这些课程里帮助孩子将“内在”外翻,去建构物质空间与心理空间上“内部”与“外部”的正确关系?……科任老师如果只框在他的那一门科目里,华德福的教育就不可能达到。

三年级是孩子开始甦醒的转折点,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分离感”逐渐出来:我是谁?在这个世界上我的位置在哪里?……孩子开始探寻生命与生活中的真相。孩子的存在感需要被支持与肯定,因为孩子开始了解到生命的有限性:(物质-地球性的)生命是会死、会结束的──这会加深孩子的孤独与焦虑,然而这也是孩子独立性之始;也因此,孩子会开始探讨、批判与质疑以往无条件接收与接受的世界:孩子不再单纯地经由模仿来学习事物,他必须知道理由。

这个年级的导师尤其重要:孩子的自我体需要师长用艺术性的想像力(心像方式)的空间来保护、缓冲,免于太早暴露于外在世界的冲突与影响之下,让孩子的自我体可以“以自己的速度”朝向外在世界类化;此时孩子的乙太体对肉体的构筑已趋近完整,可以释放多余的乙太力量,进一步在认知能力上发展,所以三年级的孩子非常需要由生命经验与力量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权威,而非教条与独裁压制下产生的假性权威──任教老师必须在道德上完全正直,并且有责任感。

单就这一点,就是老师很大的挑战了:你的“正直”,是里外合一的正直,还是屈服于强权的正直?所有你的所言、所行,你都不曾质疑、不曾妥协,都带着自己理直气壮的勇气与相信吗?

〔补充说明:模棱两可、没有原则与界线的成人,很容易被这种年龄的孩子看扁、踩扁。〕

华德福教育中也强调男、女老师比例与气质上的均衡,为的是可以提供孩子不同性别的典范;男、女质性不同,身体能量流动与使用的趋向与着重自然也不同,而老师是必须用自身能量去滋养、调节、引导孩子的。当薪水等现实层面介入时,容易造成男性老师(大量)流失,无法建立健康、平衡、优质的教师社群结构。

〔补充说明一:火相气质/胆汁型气质(the choleric temperament)──激动、行动力、专断──的老师对孩子的铭印是有摧毁性的,会导致学生四、五十岁之后新陈代谢功能上的失序与疾病(包含消化不良);水相气质/黏液型气质(the phlegmatic temperament)──冷漠、懒惰──的老师因为对自己的气质没有认识与教导的能力,所以无法强壮到可以符合孩子内在心魂的需求,而老师的黏液质和冷漠也会窒息孩子的灵魂,造成学生成年后的神经质与神经衰弱;土相气质/忧郁型气质(the melancholic temperament)──细心、同理、内缩、自怜──的老师如果太专心、内敛,孩子就无法经验到需要的感情生活,老师的忧郁质会压抑孩子灵魂上的冲动,孩子以退缩取代表达,就会造成之后呼吸与循环上的问题,尤其是四、五十岁之后的心脏问题;风相气质/多血型气质(the sanguine temperament)──表面、乐天、对环境警敏──的老师对所有印象都有很深的接收性,但却不够深入,会压制孩子本质内涌现的意志力与对生命的热爱,造成孩子长成后对生命的倦怠与了无指望……因为教师的气质会影响到教材的表达、学生以后的人生,所以,如何教育自己的气质,对教职人员相对重要。〕

〔补充说明二:华德福的代理代课老师无法拥有与一般正式老师等同的待遇及保障,十个月的薪水要撑上一年──寒暑假中断不给薪,必须缴国民年金(国民年金常常重叠着部份缴交劳保的月份,等同双重剥皮),上课期间只享有劳保的保障,加上师训自掏腰包的费用……──对一个要肩负老小家计的老师(尤其台湾的家庭经济结构支撑主要会由男性角色承担),如何让他有动力持续教下去?〕

华德福的导师在理想状态下是陪伴孩子八年(一到八年级),完成华德福初阶教育中完整的一轮──班导借由跨科目与跨年级的自信与从容,长期引领孩子,以展现一个完整人格可能的潜质与几近全方位的韧性与才能,来激励孩子看到与完成可以全能、全才的、未来的自己;这种“身教”,正是华德福教育殊胜之处:孩子因着老师的榜样,不会贸然封锁、阻挡自己踏入未知和陌生──然而,学校却因为摇摆的教师聘任政策,打断了孩子教育上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出现带班模式上不得已的断层;而孩子与他们的未来,不正是教育之“所为”、“所在”吗?

〔补充说明:一到八年级的时间,可以给予老师对同一科目进行“再加工”,对不同科目进行“再连贯”的机会。老师虽不是专家,也不可能是专家,但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必须不断相应改变,不断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归根结柢,不就是真正、彻底的教育吗?能够“自我教育”的老师,才会成为学生愿意追随的权威。〕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