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告诉我,正是因为按需分配,不发工资,他们才能把政府的拨款节省下来,芒特康复村从最初的2栋建筑,发展到如今的14栋建筑。
有的康复村只有一张信用卡,也有的康复村每位员工一张信用卡,除了年度预算外,如果临时需要一件衣服、一双鞋,一本书,自己拿卡去买。这一方面体现社区对员工的绝对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对个人的考验,你的花费是否真的出自需要而不是贪婪?
没有人可以评判别人的需要是多了,还是少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有的人有10件衣服很满足,可是有的人需要30件才能满足。一般情况下,会引发彼此的不满,凭什么你要买30件衣服?那我也要30件吧。但如果这个人真的是你的兄弟或姐妹,你会有意见吗?我就这样想过,如果我的弟弟、妹妹的需求比我大,我没有怨言。如果把社区里的其他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内心就会坦然接受每个人的不同需求,不去攀比。
没有工资,按需分配,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兄弟情谊。
如果有人在康复村工作了几年要离开,康复村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便这个人能够平稳地度过适应新生活的时间。芒特康复村的木工老师亨利(Henry)说:“有人认为给的资金多了,有人认为给少了,反正来康复村工作前,事先都说好了。” 我在爱默生学院遇到一位康复村来的同学,他工作了4年,康复村为他提供上爱默生学院的费用。
在社区管理层面上康复村力图做到人人平等。任何人有权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柯尼克说:“只有当这些权利得到保障,社区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在社区里,每个人了解其他人的工作,那么工作领域会被每个人的善良意愿感染。每个人有权利说出,他认为这项工作应该如何分配、安排和推进。每个人的声音要被倾听。最后,每位工作人员要有机会去做他认为注定要做的事情。但他不能声称这是他的权利,不容许别人也拥有同样的权利。”
张筱叶在芒特康复村住的是最大的一栋楼,有30个人,其中16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会的时候,每个人性格都很强,都要说自己想说的话。有点像吵架似的。我觉得重要一点是,你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只是讨论这件事情怎么解决,而不是变成你说这个人怎么样。”每个人的声音都要表达,都要被倾听,开会时间延长了,次数大大增加,但每个人觉得自己被尊重,能参与社区的决策。
即便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甚至自己的意见明明是对的,亨利说:“那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康复村这个团体,而不是个人。个人要学会谦卑。”我想亨利一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他放下了自己,接受了大家的意见。1978年亨利26岁时到康复村工作,30岁时来到芒特康复村,一住30年,生育了4个孩子,他和妻子再也没有离开过,他住的房子是他自己亲手建造的。
亨利是个非常独立特行的人,他不参加每周的人智学读书会,也不看人智学的书,不参加每周日早上的集体活动。但社区里的人没有因为他的不同,而疏远他,或者给他压力。他记住斯坦纳说过的话,每个人要找到自己探索的道路。他说他是凭经验和内心的感受去学习,而不是书本。他认为重要的是彼此尊重,他尊重别人的选择,别人也会尊重他的选择。
归纳起来康复村社区的管理机制是:
- 经济层面的博爱。
- 合作领域里的平等
- 尊重私人生活的自由
这正好体现出西方的理想:自由、平等、博爱。柯尼克写道:“在这样一个社区里,特殊需要儿童感到被接纳、有安全感。智障和残障的成人会体验到他的人性。每位工作人员会找到他的生存位置,富有创造力的工作。这样一个社区是康复村的第三个核心价值。”
以上提到的三个核心价值,一是如何看待特殊需要人,二是工作人员如何自我教育,三是社区的经济和管理模式,这是康复村区别于其它的类似学校或机构的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