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教育的细节系列004:缝沙包中得到的启示

华德福学校教育对这一点有深刻的反思。所以会有如此决断和肯定地放弃了考核,而是展示,没有任何评判的展示。允许孩子不完美,犯错误,在学习、游戏、工作过程之中完成自我教育,这才是对内心心灵成长最合适的土壤。

撰文:2010年3月29日  配图:pinterest

前几天在小姨家小鹭找出了几个沙包来和我玩。

仅仅是扔过来扔过去,小鹭都开心异常,发出响亮的欢笑声。这样明亮得叮当作响的笑声充满了整个房间,连总是喜欢沉迷于自己世界的哥哥也被吸引了,忍不住过来看看。

回到家我就找碎布做沙包。

小鹭在一边帮忙,挑出了一小块天蓝色比较柔软的布请妈妈做。

小鹭在天台上玩沙子的时候,我就在一边缝沙包。

很快沙包缝好了,可是两只角有很分明的菱角。握在手里不是太舒服。

第二个沙包就选了质地更加柔软的布,注意把角缝成椭圆的弧线。第二个沙包缝好后,我的心中被温柔和奇思妙想充满。仅仅是从第一个糟糕的沙包到第二个较好的沙包而已,内心却好象已经经历了一段童话之旅,有了更多的自信,更美满的盼望。

整个过程都是我一个默默地一针一线地缝,小鹭时不时抬眼看看我,在她眼中第一个沙包和第二个沙包没有分别都非常喜欢。是孩子没有分别的爱成全了我的这一小段内心之旅。

一个疑问跳出心头:如果这个时候有一双批判的眼睛,我会有什么感受呢?

感受大概会是这样的: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对于我的内心圆满的体验来说都是打扰。从第一沙包到第二个沙包是一个完整的旅程,能看得见的是沙包的完成,但对于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心灵收获,那看不见的由于工作带来的内心安宁满足才是更为意义深远的。

那么在平时我们成年人对待孩子的玩耍(或工作),很容易忽视了孩子玩耍过程中内在的心灵建设,很容易轻率地扔出一句“真棒”或者“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这是多么的打扰到了孩子。

回想反观,我对我们家小鹭一天中总有一两次这样地打扰。最主要的是没有全然的放下,没有与道共存。

推远看去,青春期之前的教育中的种种“考试”,无时无刻不在的“考核、评判”对于孩子内在的伤害与败坏会有多深。我自己的童年、少年成长事实是这样的:竭尽全力地躲避老师的目光,退出竞争行列,躲在角落里和自己的内心共在。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呢?成年以后我反而不太受外在评价的影响,甚至达到了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的极端,使得我用去了很长时间才懂得与问题和平共处,与外在世界与他人合作共处。最根源的恐怕就是整个童年和少年期间的学校教育,以考核代替了爱,无分别的爱,忽略了人之为人,更为本质的是心灵、精神的存在。人并非是一个多功能的机器,并非是可以以考核来确认他的质地的。

华德福学校教育对这一点有深刻的反思。所以会有如此决断和肯定地放弃了考核,而是展示,没有任何评判的展示。允许孩子不完美,犯错误,在学习、游戏、工作过程之中完成自我教育,这才是对内心心灵成长最合适的土壤。

何止对孩子是这样,对成年人也是一样啊。因为成长是一生的事情。来自于他人的评判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最终走上真理之道,并因得真理而自由。


【投稿须知】想要投稿?想要发布招生、招聘、培训及工作坊信息请进

You Might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