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佩罗开办了澳大利亚第一家华德福幼儿园,但是,与“华德福人”这个称谓相比,她更希望别人把自己称作“故事人”。
编者注:本文配图为苏珊在澳大利亚的幼儿园给孩子讲“小扫帚”的故事。
作者:高玲玉
原载:幼儿100(教师版)—2014年9月15日
人物简介
2014 年7 月10 日,在北京亚运村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内,利用午饭后的间隙,苏珊·佩罗接受了《幼儿100》杂志的采访。她刚刚结束上午3 小时的“故事知道怎么办”的公益讲座,两天后她还将举办一个工作坊。
1982 年, 苏珊在澳洲东北海岸线一代创办了澳大利亚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但是,她不希望别人仅仅把她定义为一个做华德福教育的人,她更希望被称为“故事人”。
自2000 年以来,在为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开设故事课程的同时,苏珊还在南非、新加坡、加拿大等不同国家为家长、老师举办故事工作坊,教会人们如何用故事疗愈儿童或成人的心理。
这是苏珊第4 次来到北京开办工作坊,这次的主题是如何创作疗愈性故事。在工作坊现场,有2 名家长告诉苏珊,这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她的工作坊,上次是2011 年。
为孩子“私人订制”故事
穿着一件带有中国龙图案的印染上衣,脖子上系一条在印度买的蓝色围巾,再用一个中国的朋友送的花朵形饰品扣住。三种不同风格的元素,苏珊拿来搭配在身上,不但不突兀,反而让人觉得有一种奇妙的和谐。在工作中,面对行为出现异常的孩子,苏珊同样擅长把孩子的生活背景、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为其实现“私人订制”的疗愈性故事。
苏珊在幼儿园工作时,就特别注重用故事的方法帮助孩子改善行为。班上有一名性格安静的小男孩。可是有一天这个4 岁的孩子入园后,一反往常,表现得异常暴躁,不断地把玩具打翻在地。
通过和他妈妈的交流,苏珊了解到,前一天晚上,这个家庭遭遇了一场大火,孩子虽然毫发无伤,却亲眼目睹了自家房子是如何化为灰烬的。虽然父母当时就跟他解释过房子已经买过保险,很快就可以重建,但孩子的心灵还是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第二天行为就变得激烈起来。
在陪着孩子们午休时,苏珊有了帮助他的灵感。兔子是男孩非常喜欢的小动物,所以苏珊以兔子一家人为主角编了一个故事:大火烧毁了草原,兔宝宝们的洞穴由于在很深的地下,所以并没有受到牵连。大火之后,青草在未来的几周内会重新长出来,小兔子也可以重返青草地。
这个故事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听完故事的当天下午,放学时,那个男孩突然拍着妈妈的手臂说:“别着急,妈妈,一切都会好的。”孩子理解了故事的含义。
这是苏珊为孩子们“私人订制”的众多故事中情节比较简单的一个。她倡导的疗愈性故事,有着很容易为成人理解的结构模式,通常分为隐喻、情节、解决方案三个部分。她告诉《幼儿100》杂志记者,“从不会讲故事到变成会讲故事的人,将是一个很大的跳跃”,而成人所做的第一步就是自信地放下故事书,借助很简单的道具(例如三只小熊玩偶)让自己从一个“读”故事书的人,变成一个“讲”故事的人。
苏珊在书中曾列举过一些帮成人恢复想象力的练习,例如把不同东西放进一个口袋后,从中掏出任意三件,在指定时间内针对这三个物品来依靠想象力来创设一个情景或故事。
7 月13 日,苏珊的工作坊现场,一些参与者在了解了故事创造的基本方法后,开始尝试大胆地走到台上,向在场的70 多人讲述自己创编的故事。
“最难的是需要不断练习想象力”,她告诉《幼儿100》杂志记者。
隐喻是关键, 解决方案是导向
故事之所以能具备疗愈的作用,最关键的因素是恰当的隐喻,它可以帮助听故事的人与故事内容之间建立起联系。所以,创编疗愈故事最关键的环节,是设置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