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佩羅開辦了澳大利亞第一家華德福幼兒園,但是,與「華德福人」這個稱謂相比,她更希望別人把自己稱作「故事人」。
編者註:本文配圖為蘇珊在澳大利亞的幼兒園給孩子講「小掃帚」的故事。
作者:高玲玉
原載:幼兒100(教師版)—2014年9月15日
人物簡介
2014 年7 月10 日,在北京亞運村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內,利用午飯後的間隙,蘇珊·佩羅接受了《幼兒100》雜誌的採訪。她剛剛結束上午3 小時的「故事知道怎麼辦」的公益講座,兩天後她還將舉辦一個工作坊。
1982 年, 蘇珊在澳洲東北海岸線一代創辦了澳大利亞第一所華德福幼兒園。但是,她不希望別人僅僅把她定義為一個做華德福教育的人,她更希望被稱為「故事人」。
自2000 年以來,在為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開設故事課程的同時,蘇珊還在南非、新加坡、加拿大等不同國家為家長、老師舉辦故事工作坊,教會人們如何用故事療愈兒童或成人的心理。
這是蘇珊第4 次來到北京開辦工作坊,這次的主題是如何創作療愈性故事。在工作坊現場,有2 名家長告訴蘇珊,這是他們第二次參加她的工作坊,上次是2011 年。
為孩子「私人訂製」故事
穿著一件帶有中國龍圖案的印染上衣,脖子上系一條在印度買的藍色圍巾,再用一個中國的朋友送的花朵形飾品扣住。三種不同風格的元素,蘇珊拿來搭配在身上,不但不突兀,反而讓人覺得有一種奇妙的和諧。在工作中,面對行為出現異常的孩子,蘇珊同樣擅長把孩子的生活背景、人際關係等多種因素融合在一起,為其實現「私人訂製」的療愈性故事。
蘇珊在幼兒園工作時,就特別注重用故事的方法幫助孩子改善行為。班上有一名性格安靜的小男孩。可是有一天這個4 歲的孩子入園後,一反往常,表現得異常暴躁,不斷地把玩具打翻在地。
通過和他媽媽的交流,蘇珊了解到,前一天晚上,這個家庭遭遇了一場大火,孩子雖然毫髮無傷,卻親眼目睹了自家房子是如何化為灰燼的。雖然父母當時就跟他解釋過房子已經買過保險,很快就可以重建,但孩子的心靈還是受到了強烈的衝擊,第二天行為就變得激烈起來。
在陪著孩子們午休時,蘇珊有了幫助他的靈感。兔子是男孩非常喜歡的小動物,所以蘇珊以兔子一家人為主角編了一個故事:大火燒毀了草原,兔寶寶們的洞穴由於在很深的地下,所以並沒有受到牽連。大火之後,青草在未來的幾周內會重新長出來,小兔子也可以重返青草地。
這個故事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聽完故事的當天下午,放學時,那個男孩突然拍著媽媽的手臂說:「別著急,媽媽,一切都會好的。」孩子理解了故事的含義。
這是蘇珊為孩子們「私人訂製」的眾多故事中情節比較簡單的一個。她倡導的療愈性故事,有著很容易為成人理解的結構模式,通常分為隱喻、情節、解決方案三個部分。她告訴《幼兒100》雜誌記者,「從不會講故事到變成會講故事的人,將是一個很大的跳躍」,而成人所做的第一步就是自信地放下故事書,藉助很簡單的道具(例如三隻小熊玩偶)讓自己從一個「讀」故事書的人,變成一個「講」故事的人。
蘇珊在書中曾列舉過一些幫成人恢復想像力的練習,例如把不同東西放進一個口袋後,從中掏出任意三件,在指定時間內針對這三個物品來依靠想像力來創設一個情景或故事。
7 月13 日,蘇珊的工作坊現場,一些參與者在了解了故事創造的基本方法後,開始嘗試大膽地走到台上,向在場的70 多人講述自己創編的故事。
「最難的是需要不斷練習想像力」,她告訴《幼兒100》雜誌記者。
隱喻是關鍵, 解決方案是導向
故事之所以能具備療愈的作用,最關鍵的因素是恰當的隱喻,它可以幫助聽故事的人與故事內容之間建立起聯繫。所以,創編療愈故事最關鍵的環節,是設置隱喻。